關于呼倫貝爾的導游詞
關于呼倫貝爾的導游詞(精選篇1)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呼倫貝爾觀光游覽!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么叫呼倫貝爾草原。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伙兒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夜以繼日,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于勞累,他昏倒在地?;糜X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shù)變成了一朵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后,用水澆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lián)尰亓撕魝?。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即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yōu)榱擞肋h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片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實際上,呼倫、貝爾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兩個湖緣此得名,兩湖周邊的草原和地級市遂分別得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面積為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級市;現(xiàn)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shù),連同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滿、俄羅斯等族共3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地區(qū)。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qū)、滿洲里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等1區(qū)、5市、7旗。
〔進入草原時〕現(xiàn)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鎮(zhèn),遠離了鬧市喧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著無數(shù)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群、牛群、羊群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yōu)美景象。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和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qū)等。
〔來到蒙古包〕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之前,我先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不管您來到哪座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著“賽白呶!”(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nèi)。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請大家品嘗。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云、綠草和鮮花在一起。
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過程中,輔佐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聲。長期生活在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jié)奏歡快、舞步剛勁的現(xiàn)代民族舞蹈?,F(xiàn)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或者說當一回蒙古人。
〔走出蒙古包〕在藍天白云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著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套馬桿、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騎駱駝的話,沒關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同胞的身體狀況〕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個不是筋骨強壯、充滿豪氣與力量?據(jù)說這與蒙古族平素喜歡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長期以來養(yǎng)育了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強筋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熬煮,待茶水卷著茶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反復熬,聞著香,奶茶即成。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中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熟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酪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用肉食與面食調(diào)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宰殺、剝皮后洗凈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里煮,開上兩滾即離火起鍋,持蒙古刀,手把著帶骨肉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里透著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肉的鮮嫩和營養(yǎng)。
〔介紹蒙古族服飾〕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chǎn)實踐的產(chǎn)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松馳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腳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各種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chǎn),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征。
〔介紹蒙古包和勒勒車〕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和勒勒車??墒牵阒烂晒虐臍v史和勒勒車的構(gòu)造嗎?根據(j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類似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狀的住宿建筑物。從廣義上推算,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xiàn)已無法考證。勒勒車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輻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zhì)地堅硬,著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深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于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可保暢通無阻。牧人倒場(搬家),勒勒車前邊載人,后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伙伴。
〔介紹蒙古族節(jié)慶〕草原上的節(jié)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澳沁_慕”蒙古語是娛樂、游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于世。現(xiàn)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豐收季節(jié)。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chǎn)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資料,因草原遼闊,牧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說到那達慕,不能不說“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于是人們就想到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標志。但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熱烈的祭祀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qū)懹薪?jīng)文的紙旗。
傳統(tǒng)的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誦經(jīng)念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圍著敖包轉(zhuǎn)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jié)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tǒng)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群去談情說愛了,這就是所說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xiàn)在游客們參與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游的需要而舉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天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西麓,流淌于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自東北向西南流經(jīng)陳巴爾虎旗全境,流域內(nèi)地勢平坦開闊,河流落差較小,河道異常彎曲,似“九曲回腸”,因經(jīng)著名作家老舍品題為“全國第一曲”,遂有“天下第一曲水”之美譽。
兩岸水草豐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游勝地。下游流經(jīng)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注入呼和諾爾湖,又于湖東南流出而歸入海拉爾河。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占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水肥草美,風光奇秀,位于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部古老的巴爾虎草原中心地帶,310國道從旁經(jīng)過,距海拉爾區(qū)45公里,距滿洲里市110公里。呼和諾爾草原是我國目前少數(shù)未受任何工業(yè)污染和農(nóng)業(yè)開發(fā)的天然優(yōu)良草原之一,在國內(nèi)草原旅游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
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該旅游區(qū)形成了以草原自然生態(tài)景觀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shù)榷鄻宇愋蜑檩o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青藍色的湖”,面積12平方公里。
湖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與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別具風格的自然畫卷,使這里成為草原生態(tài)觀光的理想之地。
世代生活在這里的巴爾虎蒙古族以千百年沿襲至今的`獨有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民俗禮儀向來自遠方的游客訴說著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示著這里作為北方游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這里濃縮著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游呼倫貝爾草原,不可不來呼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噢!旅游區(qū)建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另外還有大小蒙古包幾十頂,供游人住宿。設有射箭、摔跤、騎馬、訪問牧民家庭、觀看馴馬、套馬表演、祭敖包、篝火晚會、乘船游湖等活動項目。
該旅游區(qū)(中心地帶),1997年被評為內(nèi)蒙古十佳旅游景點之一,現(xiàn)為國家3A級旅游區(qū)。游牧圣地——金帳汗部落草原旅游區(qū)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qū)位于呼倫貝爾草原有“中國第一曲水”之稱的莫爾格勒河下游東畔,是呼倫貝爾惟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旅游景區(qū)。這里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都曾在這里游牧、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里秣馬厲兵,與各部落爭雄,最終占據(jù)了呼倫貝爾草原。金帳汗景區(qū)的布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xiàn)。每逢夏季,陳巴爾虎旗“走敖特爾”的蒙古族、鄂溫克族的牧民們便來到這山青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搭包放牧,自然形成一個游牧部落群體。藍藍天空,白白云朵,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群群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和濃濃民族風情,使這里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帳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qū),現(xiàn)為國家2A級旅游區(qū)。
一位頗有詩才的游客來呼倫貝爾草原的這兩個旅游區(qū)游覽后即興作《草原行吟》四首,情真意切,頗為感人。詩曰:(一)(二)乾坤景象翠而青,碧草無邊連蒼穹。
大盤高堆手扒肉,小碗滿斟賓主情。神往藍天何愜意,心馳綠野愈陶情。
祝酒歌催人欲醉,一堂笑語伴歡聲。
(三)(四)宴罷出游興正濃,呼朋騎馬試追風。
欣然下榻蒙古包,鬧市喧囂盡遠拋。藍湖曲水隨心漾,更喜牧羊雨蒙蒙。
獨特風情憑體驗,此行最是樂逍遙。朋友們,誰的詩寫得好,也請留下您的大作、墨寶,既可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供后來者賞析,啟迪旅游者的心靈。
〔結(jié)束語〕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的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增進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喜愛大家,歡迎大家的到來,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期待著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能有機會再次相會在呼倫貝爾草原!
關于呼倫貝爾的導游詞(精選篇2)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內(nèi)蒙古的景區(qū)有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包頭等。而我們今天一起游玩的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面近鄰蒙古和俄羅斯,東緣嵌著一塊茫茫林海的大興安嶺,嶺東南山麓西的遼河平原,是內(nèi)蒙跨經(jīng)緯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當?shù)芈糜钨Y源的豐富多樣。
內(nèi)蒙古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境內(nèi)同時并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的錫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風光的好去處。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凈明亮、草原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么遙遠而親切。內(nèi)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qū),比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等。而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更為內(nèi)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的神韻。
內(nèi)蒙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xiāng),境內(nèi)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如成吉思汗陵、昭君陵、五當召、席力圖召等。
這里的奶茶是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的點心,并不是真的豆腐。
內(nèi)蒙古的手抓羊肉是那里最美味的食物,普通的客人來這里是不會上這道菜的,只有來了貴客他們才能上這道菜。
內(nèi)蒙古的人民特別的熱情好客,只要來了客人,他們都會到幾十里外去迎接,大家快看,熱情的蒙古人來迎接我們了,他們一定會拿出豐盛的食物來款待我們,等會兒大家進了蒙古包一定不要客氣,盡情地吃喝。
等大家下次來草原,希望還能與大家合作,下一次再見吧。
關于呼倫貝爾的導游詞(精選篇3)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著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面食調(diào)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凈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里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里透著微紅的血絲。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chǎn)實踐的產(chǎn)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松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chǎn),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征。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gòu)造嗎?
根據(j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gòu)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桿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墻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并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shù)拿晒虐吐涑闪?,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著地,雪不易堆積,網(wǎng)狀墻便于搬遷時折疊,適合游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jié)構(gòu)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xiàn)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zhì)地堅硬,著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于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后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伙伴。
關于呼倫貝爾的導游詞(精選篇4)
我們的旅游車已經(jīng)行駛在了令人心馳神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屬于美麗、富饒、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大家現(xiàn)在可以透過我們的車窗向外看一下,呼倫貝爾大草原以其遼闊、平坦而著稱,那些坡度不大的丘陵,就像畫筆一樣在地平線上畫著各式各樣柔和的曲線。
著名的蒙古族詞作家克明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篇推介詞,叫做《我的呼倫貝爾》,也許大家沒有聽說過克明先生,那么大家一定有聽說過一首歌曲,那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而這首歌曲就是由克明先生作詞,《我的呼倫貝爾》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他說:"呼倫貝爾是中國最綠的城市,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夠擁有8萬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場,站在高處,你的目力所及之處都是一望無際的青草,綠到天邊,綠到極致,成了藍。"
呼倫貝爾大草原,總面積約為8.37萬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之間的森林草原過度地帶,一共有大約10萬多平方公里。
在20__年的時候,呼倫貝爾大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草原",這其中有一段描寫咱們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頒獎詞寫的非常貼切,是這樣說的: 他說:"呼倫貝爾是造化神奇編織的一方凈土,是幻想中的天上人間,是現(xiàn)代人不經(jīng)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計覓回的理想家園,她年復一年的用繁盛的存在和坦誠的奉獻去印證生命的宏大與不息。"
大家來到呼倫貝爾,那就一定是來看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原那就一定要有草,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和其他草原上的草還有很大的區(qū)別,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叫做禾本科羊草,草不是很高而且還可能讓您覺得很單一,但是大家需要知道,咱們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的營養(yǎng)價值是非常的高,它有許多的特點,比如說:草的蛋白質(zhì)含量高、適口性好,這可不是我在這胡說。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大家一定有聽說呼倫貝爾的牛羊肉好吧?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呼倫貝爾的牛羊肉為什么好呢?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咱們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草好唄,大家再回想一下,咱們剛出海拉爾的時候,我也給大家介紹了海拉爾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這個牛羊吃5個月的草就可以熬過7個月的冬天,這也是因為咱們的草好,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除了蛋白質(zhì)含量高、適口性好之外,還有許多的'特點,比如說:易于保存、地勢平坦、分布集中連片等等,這些全部都有利于現(xiàn)代機械化的操作,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草每年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像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國家:日本、加拿大等,每年都會從這里出口許多的草,除此之外呢,許多國內(nèi)外著名的乳品企業(yè),像我們所熟悉的:雀巢、蒙牛、伊利、光明乳業(yè)等,都把呼倫貝爾草原作為他們的奶源基地,說不準您每天早晨喝的牛奶就產(chǎn)自呼倫貝爾草原呢。 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草不僅質(zhì)量好,而且草的種類有許多,草原上共有不同種類的草共有1148種,其中有中草藥500多種以上,再加上數(shù)以千計的礦泉。
大家都知道,伊利乳品企業(yè)有三大黃金奶源基地,這其中之一呢就是咱們呼倫貝大草原,伊利有一句廣告語就是描述咱們呼倫貝爾草原上草的質(zhì)量,那就是:"牧草的營養(yǎng)堪比雞蛋",這就足以見得我們的草有多么的好。
很多人對于草原的印象僅僅局限于我們小的時候就會背誦的一首民歌,那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你就會知道這首民歌描繪的并不是呼倫貝爾大草原,而是今天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附近大青山腳下的景觀,而其前面我也給大家介紹過,在20__年的時候呼倫貝爾草原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草原,
可是我們眼中的草原之美和牧民眼中的草原之美是不一樣的。
我們眼中的草原之美,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就應該是《敕勒歌》中描繪的那樣美麗,可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大家可能還會覺得草矮、花少、沒有樹、景觀單調(diào)、會讓您略顯失望。而對于世世代代有生活在這里的牧民來說,他們的看法與我們截然相反,因為他們要靠草原生存,要靠草原吃飯,草原上的草好、營養(yǎng)豐富,就可以使牛羊肥壯、人畜興旺,他們眼中的草原之美就是這個樣子,不是有那么一句話么?"這個世界上本不缺少美麗,只是有的時候我們?nèi)鄙僖浑p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大家來到呼倫貝爾,可能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更多的是來看呼倫貝爾大草原,很少有人會知道還有著濃郁厚重的歷史,那么我接下來需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呼倫貝爾那厚重的歷史,呼倫貝爾可以說是豐富的人文歷史博物館,這里多民族繁衍聚集,是游牧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狩獵文化的根祖地之一,是農(nóng)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匯地,是我們現(xiàn)代人不經(jīng)意撒手失去而又千方百計覓回的理想家園,是造化神奇編織的一方凈土,是感受人類歷史的時空隧道......總之,呼倫貝爾大草原是領略自然和文明的最佳去處。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不僅在于上天的給予,更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滋養(yǎng),歷史仿佛是支最好的筆,負責任地刻畫了這一切。它從大自然進入,然后行走在歷史當中,就如同這一片土地,仿佛簡單卻又深藏不露。
呼倫貝爾厚重的歷史文化,對于許多歷史學家來說是一個極富誘惑力的地方,在1961年的時候,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老先生同其他幾位歷史學家一同來到了咱們內(nèi)蒙古,來到了呼倫貝爾,此次呼倫貝爾之行對于這些歷史學家來說意義非凡,這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這些歷史學家被呼倫貝爾大草原這博大壯觀的自然景象所折服,另一方面就是此行揭穿了一個歷史秘密,什么歷史秘密呢?這個歷史秘密就是為什么出現(xiàn)在咱們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的游牧民族都是由東向西而走上歷史舞臺的?那是因為在內(nèi)蒙古東部有一個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不僅在現(xiàn)在是內(nèi)蒙的一個最好的牧區(qū),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最好的草原,這個草原一直是古代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自西漢至明清時期這20__多年的時間里呼倫貝爾以其豐饒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匈奴、東胡、鮮卑、室韋、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他們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又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歷史上的青春時代,那么呼倫貝爾草原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就是他們來到呼倫貝爾草原上,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厲兵秣馬,所以呼倫貝爾對他們來說就是武庫、糧倉、練兵場,他們利用這里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繁殖自己的民族,武裝自己的軍隊,然后以此為出發(fā)點由東而西,征服內(nèi)蒙中部和西部諸部落或最廣大的世界,展開他們的歷史性的活動。鮮卑人如此,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是如此。
回首草原往事、游牧民族的歷史,翦伯贊老先生做出了一個非常貼切的評價:"這些游牧民族一個跟著一個進入這個地區(qū),走上歷史舞臺,有一個跟著一個從這個地區(qū)消失,退出歷史舞臺......他們像鷹一樣從歷史的天空掠過,絕大多數(shù)飛的無影無蹤,留下來的只是一些歷史遺跡和遺物,灑落于荒煙蔓草之間述說著他們過去的繁榮。有些連歷史的遺跡也沒有發(fā)現(xiàn),僅僅在文獻上保留一些簡單的記錄。但是這些游牧民族在過去都曾經(jīng)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或者更廣大的世界演出過有聲有色的歷史劇,有些游牧民族,如13世紀的蒙古人,就曾從這里發(fā)出過震動世界的號令。"
也正是由于這些,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老先生把呼倫貝爾稱之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
呼倫貝爾不僅大草原上的草好、歷史悠久,而且名人眾多,如果說名人,那呼倫貝爾的名人多的真是數(shù)不清,可要說最有名的還得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蒙古民族的發(fā)源地就在呼倫貝爾,蒙古民族的祖先叫做"蒙兀室韋",據(jù)史料記載,
在隋朝時,史書上就有"室韋"的記載了,當時分為5個部落,到唐朝的時候,這5個部落變?yōu)榱?0個部落,其中有一個部落就叫做蒙兀室韋,他們就是蒙古民族的祖先。他們當時就生活在今天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額爾古納河附近的大興安嶺山林地帶。
據(jù)《蒙古秘史》記載,公元7世紀,蒙古族的先祖帶領各部落離開額爾古納河一帶,向西遷移,渡騰汲思海,這個騰汲思海也就是今天呼倫貝爾境內(nèi)的呼倫湖,到了鄂嫩河上游的不兒罕山,也就是今天蒙古國境內(nèi)的肯特山一帶駐牧。
現(xiàn)在的歷史學界中有許多人都認為成吉思汗這個名字的"成吉思"就取名于騰汲思海的"騰汲思",翻譯過來就是像海一樣大的汗。
后來成吉思汗在呼倫貝爾境內(nèi)打過許多大的戰(zhàn)役,像比較著名的有三大戰(zhàn)役,像在今天新巴爾虎左旗的貝爾湖畔激戰(zhàn);在今天新巴爾虎右旗的輝騰草原闊亦田之戰(zhàn);在今天陳巴爾虎旗境內(nèi)的特尼河大戰(zhàn)。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還把呼倫貝爾大草原當做他的武庫、糧倉、練兵場,每當戰(zhàn)事失利時,他就會回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上養(yǎng)精蓄銳、休養(yǎng)生息、厲兵秣馬。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一生中的幾個非常重要的女人,都是呼倫貝爾人,他的母親柯額倫、妻子孛兒帖、后妃也遂、也速干,都來自呼倫貝爾,為成吉思汗的一生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所以說成吉思汗是咱們呼倫貝爾最有名的名人。
除了成吉思汗,像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他的家鄉(xiāng)就是在咱們呼倫貝爾,白巖松說:北方、寒冷、森林、雪、天高,這樣一種共同的感覺讓他覺得心靈相近,他喜歡一切遼闊的地方。白巖松說:"讓我去喜歡南非、新加坡、泰國、日本,那根本不可能,毫不客氣地說,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蘇州園林。"白巖松不喜歡一切瑣碎的東西,他寧愿喜歡的粗糙的大氣,也不可能去喜歡精雕細琢的小家子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本書,叫做《狼圖騰》,在《狼圖騰》中,作者說蒙古族人具有某種狼的性格,而白巖松說:"蒙古族人是我知道的最溫和的民族。在全中國的所有民族中,我不知道哪個民族比蒙古族人更溫和、更傷感、更憂郁。傷感是和自然有關系,因為只有游牧民族在與大自然斗爭中才會感到人多么渺小,蒙古族的長調(diào)和馬頭琴都蘊藏著人在自然面前天然的傷感,那恰恰反映了這個民族的內(nèi)心。"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不是對客觀事實的描寫,而是對客觀事實的提煉,甚至說是抓住重點,不計其余。《狼圖騰》的作者只看到蒙古族人眾多屬性中與狼靠近的一部分,而現(xiàn)實生活中蒙古族人身上羊性的東西多一些。
總會有人問白巖松:"你的故鄉(xiāng)和草原對于你來說意味著什么?"白巖松總是這樣回答:"影響并推動我的,不僅只有人,還有家鄉(xiāng)那片永遠的草原。其實,不只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在這個人們越來越?jīng)]有故鄉(xiāng)和故居的歲月里,呼倫貝爾草原幾乎成了一個時代的故鄉(xiāng)。而對于我,家鄉(xiāng)就是年少時天天想離開,現(xiàn)今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什么感覺呢?那就是離家越遠越覺得家鄉(xiāng)好,白巖松也是如此,白巖松來北京已經(jīng)20多年了,他一有時間一有可能就會回到呼倫貝爾,因為在北京工作久了,他會覺得在那個鋼筋水泥的森林里,往往還未激烈爭斗,就已感覺筋疲力盡了,疲憊與焦慮或多或少的寫在人們的臉上。白巖松說小時候在家鄉(xiāng)時,他總是在想,樓再高些、車再多些就好了,總是找尋家鄉(xiāng)不如意的地方,而不是去發(fā)現(xiàn)其中美好的東西。等到后來作為游子再次來到這片土地,才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樓不夠高、車不夠多,才使環(huán)境足夠優(yōu)美,大家生活也沒有那么大壓力。一切不語,我遲早要回去,那片草原。
除了我們所熟悉的白巖松,還有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老先生,以及在20__年春晚上以一首《吉祥三寶》紅遍大江南北的布仁巴雅爾一家,中國著名的老舍先生,當代優(yōu)秀的女作家席慕容等,都與咱們的呼倫貝爾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
在此,我想送給大家一段話,那就是:朋友,不要以為呼倫貝爾是個天堂,其實她是個魔鏡,在你沒想好之前千萬不要踏上這片土地,因為,你一旦走進這座城市,你的一生中,將再也無法將這片綠色抹去,就像蒙古族的長調(diào)一樣,永遠刻在你的靈魂里。
關于呼倫貝爾的導游詞(精選篇5)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歡迎來呼倫貝爾觀光!
首先我來告訴你為什么我們美麗的草原叫呼倫貝爾草原。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女孩叫呼倫,男孩叫貝爾。有一天,惡魔芒格斯搶走了呼倫貝爾女孩,把草原上的水抽干,導致草變黃,牲畜倒下。為了拯救草原和呼倫貝爾日夜長途跋涉尋找惡魔。由于疲勞,他昏倒在地上。在幻覺中,他看到呼倫貝爾被巫術(shù)變成了一朵花,在沙地上受苦。貝爾醒來后,用水澆了澆枯萎的花,呼倫恢復了常態(tài)。惡魔沒有放棄,奪回了呼倫。為了拯救草原,呼倫設計將惡魔頭上的魔珠吞下,變成湖水。與此同時,貝爾也殺死了所有的小惡魔。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他悲痛欲絕,跳進了湖里。突然山塌了,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將兩個湖泊緊緊相連。為了永遠記住他或她,草原上的人們把這片草原命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湖和貝爾湖其實都是蒙古語,分別指以魚為食的雌水獺和雄水獺,故名兩湖,兩湖周圍的草原和地級市分別命名為呼倫貝爾草原和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面積2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地級市;擁有270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主體,加上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滿族、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的區(qū)域性民族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轄海拉爾區(qū)、滿洲里市、扎蘭屯市、牙克石市、爾貢市、根河市、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阿榮旗、莫里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呼倫貝爾草原。你我遠離城鎮(zhèn),遠離繁華喧囂,走進草原。你看,草原就像一塊綠色的地毯,綠色而柔軟。遠遠望去,草原上開著無數(shù)的野花,蒙古包里升起煙霧。微風吹來,草兒撲騰,馬牛羊飄來飄去,“風吹草動,牛羊低”的美景隨處可見。這里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是胡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和金章罕蒙古族部落草原旅游區(qū)。
[來到蒙古包]這是我們剛才在車里看到的蒙古包。看,主人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這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進入蒙古包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無論你來到哪個蒙古包,素以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聽到腳步聲總會走出去熱情的迎接你。迎賓時,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跟著“賽白!”(您好!)問候,客人請入包。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主持人坐中間。你一坐下,主人就會端來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讓大家品嘗。過了一會兒,又會上“手抓肉”,同時還會給你奉上“哈達”,敬酒。酒和歌就像藍天白云,綠草如花。
在民間,唱不唱不是宴席。草原牧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會唱歌。在敬酒的過程中,草原民歌和馬頭琴悠揚的聲音是美食的助手。長期生活在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不僅歌唱得好,舞蹈也跳得好。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看到傳統(tǒng)的民間舞蹈,還可以看到節(jié)奏歡快、舞步矯健的現(xiàn)代民間舞蹈?,F(xiàn)在我們就進蒙古包,做蒙古牧民的客人,或者蒙古人。
【出蒙古包】藍天白云下,可以看到一群群牛羊,飛奔的馬匹,熟練騎術(shù)的牧民挽著馬具,揮舞著戰(zhàn)馬。想體驗一下?如果你勇敢,不妨騎幾圈蒙古馬,或者騎駱駝散散步。如果你不敢騎馬,不敢騎駱駝,那也沒關系。在草原上乘坐“樂車樂”也能找到游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同胞身體狀況】去草原自己看看。哪個蒙古姑娘不窈窕高壯?哪個小伙子不是筋骨強健,充滿豪氣和力量?據(jù)說這和蒙古族人日常的追逐、奔跑、馬上運動的習慣有關。同時,長期哺育這個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也不容小覷。
【蒙古族飲食習慣介紹】先說奶茶:師傅將磚茶搗碎,用水煮沸。茶葉冒泡時,倒入鮮奶,反復煮沸,聞香味。喝著這杯奶茶,從寒冷的風雪中歸來的牧羊人突然暖和起來。一碗奶茶,一把炒飯,或者幾塊奶豆腐,幾塊煮熟的羊肉,就是一頓美餐。牧民的奶食包括奶粉、奶皮、奶豆腐、奶酒、奶酪、白油、黃油等。晚餐可以混合肉和意大利面。來草原不吃紅燒肉真可惜!手烤肉是將宰殺去皮后洗凈的整只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中煮熟。兩卷之后,將整只羊從火上煮開,拿著蒙刀一邊切肉一邊吃。蒙古人認為肉剛變白的樣子,肉里有微紅的血,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肉的新鮮和營養(yǎng)。
【蒙古族服飾介紹】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身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chǎn)實踐的產(chǎn)物。穿帶腰帶和頭飾的長袍。袍領高袖長,以保護頸腕免受蚊蟲叮咬;長袍松弛寬大,一下子可以自由活動,包裹膝蓋和腳踝御寒。如今,草原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服飾進入了草原。但是,長袍畢竟是蒙古人的文化遺產(chǎn)。在蒙古族人眼中,蒙古袍已經(jīng)成為民族意識和觀念的象征。
【蒙古包和勒車樂介紹】來到草原,親眼看到了蒙古包和勒車樂。但是,你知道蒙古包的歷史和拉車的構(gòu)造嗎?據(j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期,匈奴人的祖先就生活在“北方之地”,穿著皮衣,披著氈毛,生活在邛崍。大家都知道“天如瓊廬,籠蓋四野”中的“瓊廬”,是流傳至今的類似蒙古包狀的氈帳的住宿建筑。從廣義上說,蒙古包的歷史至少有4000年。蒙古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如果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那么草原上獨一無二的“樂車樂”就是蒙古人流動的“家”。樂車樂的吱吱嘎嘎印出的車轍有多長?年齡有多遠?無法驗證。勒車樂使用樺木作為原料。瓷磚、輻條、輪心、輪軸、軸、車架都是樺木材質(zhì),遇水堅硬不易變形。勒車樂的輪子又高又大。為什么?因為在草原上,樂車樂經(jīng)常跑過茂密的草地、深厚的積雪、河邊的沼澤和湖邊,因為車輪高,可以避免卡在車里,保證交通暢通。牧羊人翻地(動),拉車前的人,拉車后的貨。勒車樂是草原牧民必備的財產(chǎn)和親密伙伴。
【蒙古節(jié)日介紹】草原上有很多節(jié)日,但最著名的是草原盛事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游樂、游玩。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化表演。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于世。現(xiàn)在那達慕通常在6月和7月舉行。此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牛羊肥壯的收獲季節(jié)。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動物產(chǎn)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資料。因為草原遼闊,牧民聚集的機會不多,那達慕大會自然就成了物資交流大會。說到那達慕,我們不禁要說“犧牲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對子”。它是一堆人造石頭或泥土,通常建在山頂或小山上。遼闊的草原遼闊無邊,很難確定方向和道路,所以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建造成堆的巖石作為標志。但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逐漸演變成了供奉山神、路神的地方。祭祀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最熱情的祭祀活動。祭祀時,要在敖包里插上樹枝,上面掛上彩色布條或?qū)懹薪?jīng)文的紙旗。
傳統(tǒng)的祭祀儀式有四種,分別是血祭、酒祭、火祭和玉祭。但無論哪一種,都要請喇嘛燒香生火,念經(jīng)念咒。人們要從左到右順時針繞敖包轉(zhuǎn)三圈,有的還要往堆里扔幾塊小石頭祈求上天保佑,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jié)束,人們進入了自由和歡樂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tǒng)活動,還要唱歌、跳舞、喝酒。此刻,一些年輕男女已經(jīng)悄悄避開人群去戀愛,這就是所謂的“奧寶會”。但是現(xiàn)在游客參加的“敖包節(jié)”往往是為了旅游的需要而舉辦,禮儀也比較簡單。世界第一水,莫高窟的樂河,發(fā)源于大興安嶺西麓,流經(jīng)呼倫貝爾草原。這條河長319公里,流域面積4987平方公里。從東北向西南,流經(jīng)陳巴爾虎旗全境。盆地平坦開闊,河流落差小,河道彎曲異常,類似“九彎回腸”。因為著名作家老舍的《中國第一首歌》,他有“世界第一首歌”的美譽。
兩岸水生植物豐富,是良好的天然牧場和草原旅游勝地。下游流經(jīng)胡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進入胡和諾爾湖,然后向湖東南流出,匯入海拉爾河。胡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占地約20平方公里,水草肥美,風景優(yōu)美。位于呼倫貝爾草原西北部的古巴爾胡草原中心,經(jīng)過310國道,距海拉爾區(qū)45公里,距滿洲里市110公里。胡和諾爾草原是中國少數(shù)未受任何工業(yè)污染、由農(nóng)業(yè)開發(fā)的天然優(yōu)良草原,在國內(nèi)草原旅游資源中具有壟斷性和獨特性。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旅游區(qū)形成了以草原為主,河流、湖泊、礦泉、冰雪、蘆葦?shù)榷喾N類型為輔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昂椭Z爾”在蒙古語中是“藍湖”的意思,占地12平方公里。
這個湖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包圍著。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圖景,是草原生態(tài)觀光的理想場所。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巴爾胡蒙古人,以其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獨特生產(chǎn)生活方式和民間禮儀,向遠方的游客講述著他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現(xiàn)著作為北方游牧民族成長搖籃的風采。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就集中在這里。如果你參觀呼倫貝爾草原,你一定要來胡和諾爾草原旅游區(qū)。旅游區(qū)有大型多功能蒙古包,可同時容納600人就餐,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蒙古包供游客入住。有射箭、摔跤、騎馬、探訪牧民家庭、觀看馬匹訓練、騎馬表演、拜祭敖包、篝火晚會、湖上泛舟等活動。
該旅游區(qū)(中心區(qū))1997年被評為內(nèi)蒙古十大旅游景區(qū)之一,現(xiàn)為國家3A級旅游區(qū)。游牧圣地——金章罕部落草原旅游區(qū)金章罕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區(qū)位于停尸房里的勒河下游東岸,被譽為呼倫貝爾草原“中國第一曲水”。是呼倫貝爾唯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旅游景點。這是國內(nèi)外著名的天然牧場。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馬背民族曾經(jīng)游牧,并在這里繁衍生息。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與各部落交戰(zhàn),最終占領呼倫貝爾草原。張金汗景區(qū)的布局是成吉思汗當年記述的縮影和再現(xiàn)。每年夏天,陳巴爾虎旗“走敖德耳”的蒙古族和鄂溫克族牧民,都會來到這個山清水秀、水草豐美的地方進行打包放牧,自然形成游牧部落群。藍天白云,彎彎河水,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小蒙古包,煙熏火燎,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其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游牧圣地。金盞汗蒙古族部落草原旅游區(qū)現(xiàn)為國家2A級旅游區(qū)。
在呼倫貝爾草原游覽了這兩個旅游區(qū)后,一位頗有詩情畫意的游客即興創(chuàng)作了四首歌,真是感人至深。詩曰:干坤之景,青翠欲滴,綠草無邊,連天也。市場里擺滿了親手挑選的肉,小碗里擺滿了雙方的感情。被藍天迷住是令人愉快的,綠色讓你感覺更好。敬酒歌醉人,有笑有笑。一場酒席之后,行程蒸蒸日上,叫朋友騎馬試風。開心的待在蒙古包里,拋開鬧市區(qū)的喧囂。藍色瀉湖曲水隨意溢出,偏愛羊雨。獨具風情帶體驗,此行最開心。朋友們,誰寫了一首好詩,請留下你的杰作和墨寶,可以作為呼倫貝爾草原之旅的紀念,也可以被后來者欣賞,啟迪游客的心靈。
[結(jié)論]各位嘉賓,我們在草原上的經(jīng)歷可能會讓你們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可能會增強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的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都很愛你,歡迎你的到來。他們都滿懷熱情地期待著你的再次光臨。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有機會在呼倫貝爾草原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