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歷史典故7篇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1
子夏問于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賢于丘?!痹唬骸白迂曋疄槿宿扇??”子曰:“賜之敏賢于丘?!痹唬骸白勇分疄槿宿扇簦俊弊釉唬骸坝芍沦t于丘?!痹唬骸白訌堉疄槿宿扇??”子曰:“師之莊賢于丘?!弊酉谋芟鴨栐唬骸叭粍t四子何為事先生?”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賜能敏而不能詘,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與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貳也?!?/p>
評議:這段話寫出了孔子在堅守與揚(yáng)棄之間自由出入的境界。與他的四大弟子偏于一隅不同,孔子亦信亦反、亦敏亦詘、亦勇亦怯、亦莊亦同,無所不守,卻又無所堅守。
管仲的主子被齊桓公殺死,管仲不能死節(jié),還反過來輔佐齊桓公。子貢懷疑管仲不仁,孔子為他辯護(hù),說如果管仲像“匹夫匹婦”那樣株守小信,在溝渠里自殺殉節(jié),那么大家早就披發(fā)左衽成為蠻夷了。這就是孔子的“信而能反”。
子路是孔子得意門生,“好勇力,志伉直”??鬃蛹雀锌白晕岬糜?,惡言不聞于耳”,又批評他,“由也好勇,無所取材”。公元前480年,衛(wèi)國內(nèi)亂,子路時為衛(wèi)大夫孔悝邑宰,卷入__,失敗死難。衛(wèi)國國君父子爭權(quán),關(guān)卿何事?用故事四里的話,“死而無益,可謂狷矣”。這是子路的“勇而不能怯”。
孔子提倡道德,仁義禮智,信敏勇莊,都是他想要的,但是孔子不是為道德而道德,而是想著道德后面的效果。在孔子眼里,道德是活的,如何實(shí)施,要看面對的具體情況。在很多時候,“為反為詘為怯為同”更能體現(xiàn)生活的智慧。
顏回同學(xué)體會說:“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的孔老師幾乎是神出鬼沒的武林高手。孔子評價寧武子,“其智也可及,其愚也不可及”,孔子自己的“為反為詘為怯為同”,或許正是弟子們捉摸不透進(jìn)而死心塌地追隨他的原因?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鬃釉诘赖绿斓乩镒杂神Y騁,正是“從心所欲不逾矩”這種高度駕馭生活的能力寫照。
結(jié)語
《家語》是一本有爭議的書?!端膸焯嵋吩疲骸胺锤部甲C,其出于肅(王肅)手無疑。”近人張綿周從書中儒道參合、德法并重的思想判定“《家語》非孔子之書也”。通讀《家語》,這些結(jié)論大概是可信的。
或許《論語》中的孔子更接近原始孔子的面目。但是《家語》中的孔子形象仍然有意義,至少可以說,后人這樣裝扮孔子,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思想訴求?!都艺Z》中,孔子被賦予了對待原則的揚(yáng)棄態(tài)度,究竟是不是更可愛更進(jìn)步,我的朋友們自可做出判斷。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2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jìn)于曾皙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蓖硕头?,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鬃勇勚骈T弟子曰:“參來勿內(nèi)?!痹鴧⒆砸詾闊o罪,使人請于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彼煸炜鬃佣x過。
評議:這段故事的關(guān)鍵詞是“孝”。曾子的懵懵懂懂與孔子的睿智深刻相映成趣。顯然,曾子對于“孝”的理解比較膚淺。在孔子看來,孝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人際的關(guān)系。就是說,您不能孝到父母受不了或社會不允許接受的程度。
馮夢龍《古今談概》里有個故事,就是把父親“孝”得受不了:常熟周木嘗朝叩父寢室。父問誰,曰:“周木問安?!备覆粦?yīng)。頃之,又往曰:“周木問安?!备概穑持唬骸袄先撕▽?,何用問為?”
孝子是忠臣至少是良民的伏筆,“孝”確實(shí)很必要。但是,如果不是從更廣闊的層次上考慮“孝”,“孝”就很可能走向“不孝”,甚至犯罪。正如孔子所說的,“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孝”,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3
孔子向師襄子學(xué)琴,一首曲子學(xué)了十天還在彈,師襄子說:“可以繼續(xù)了?!笨鬃诱f:“曲子雖然已經(jīng)能走下來,但還沒能把握其中韻致規(guī)律和結(jié)構(gòu)?!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又說:“韻致已經(jīng)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笨鬃诱f:“可是我還沒能得其心志?!?/p>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志趣已得,現(xiàn)在可以學(xué)別的了?!笨鬃诱f:“此曲志趣雖然已得,但我還沒能完全進(jìn)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為人?!庇诌^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仿佛進(jìn)到新的境界:時而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yuǎn);終于,他說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頎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蒼生,王者氣度,胸懷天下,除了文王,還能是誰呢?”師襄子聽到后,趕緊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師也認(rèn)為這正是《文王操》呵?!?/p>
這個故事在《史記·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韓詩外傳》、《孔子家語》、《列子》上都有記載,它不僅給后人樹立了一個難得的學(xué)習(xí)音樂的榜樣,也反映出身為萬世師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學(xué)、善學(xué)的精神和品質(zhì)。“孔子持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韓詩外傳》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過的“知音”的問題。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4
孔子65歲的時候,他的弟子冉有統(tǒng)率魯國的軍隊在郎地打敗了齊國。季康子欽佩冉有的才能,詢問他說:“您的軍事才能,是通過學(xué)習(xí)得來的呢?還是天生就具備的呢?”冉有回答說:“是從老師孔子那里學(xué)來的?!比接袠O力稱贊孔子的賢能,季康子動心了,決定把孔子從衛(wèi)國召回魯國。這時候,衛(wèi)國大夫孔文子準(zhǔn)備攻打太叔,請孔子出謀劃策,孔子說自己不懂軍事。孔子對衛(wèi)國徹底失望,決定馬上離開衛(wèi)國,孔文子卻堅決挽留。剛好,季康子派遣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來衛(wèi)國迎接孔子,孔子趁機(jī)離去。周游列國14年后,孔子終于回到久別的魯國。
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孔子回答說:“處理政事首先要選拔優(yōu)秀的臣子。”季康子也來向孔子求教,孔子告訴他說:“要任用正直的人,罷免奸邪的人,如果能做到這些,奸邪的人在感染下也會逐漸變?yōu)檎钡娜??!奔究底咏?jīng)常擔(dān)心自己的財產(chǎn)被人盜竊,孔子對他說:“如果你自己沒有貪欲,一心為國家出力的話,就是鼓勵人去干盜竊的事,也沒人愿意去?!濒攪罱K也沒有重用孔子,對此,孔子早已料到,從此以后也就斷了出來做官的念頭。
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周王室已經(jīng)衰落下去,古代的禮儀制度遭到破壞,古代留傳下來的典籍也殘缺不全。孔子探究夏、商、西周3個朝代的禮儀制度,按照時間順序整理編訂了《尚書》和《禮記》。古代留傳下來的可以配樂演奏的《詩》有3000多篇,但是內(nèi)容重復(fù)過多,質(zhì)量上也很不統(tǒng)一,孔子刪除了其中重復(fù)的部分,選取其中符合禮儀的305首,編訂為《風(fēng)》、《雅》、《頌》3個部分??鬃涌炭嗾淼浼?,完成了《詩》、《書》、《樂》、《易》、《春秋》的編修。
孔子晚年非常喜歡研讀《周易》,他讀《周易》極其刻苦勤奮,以至于多次弄斷穿書簡的牛皮繩子。他為《周易》撰寫了精練的解讀,這就是《象辭》、《系辭》、《卦傳》、《文言》等,合稱《易傳》??鬃诱f·:“假如我還能夠多活幾年的話,我對《周易》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全面了?!?/p>
孔子用《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等典籍作為教材教育弟子,跟他學(xué)習(xí)的弟子大約有3000多人,其中能夠精通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六種技藝的就有72人,后人稱他們?yōu)椤翱组T七十二賢”。至于在很多方面受到孔子的教誨但沒有正式入籍的弟子就更多了。
孔子注重從學(xué)問、言行、忠恕、信義4個方面教導(dǎo)弟子。他為弟子訂立了4條禁律,分別是不揣測、不武斷、不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鬃诱J(rèn)為齋戒、戰(zhàn)爭、疾病這幾件事情應(yīng)該特別謹(jǐn)慎地處理。他很少談到利益,即使偶爾談到,也是和命運(yùn)、道德相關(guān)。他不用死板的方法教育弟子,而是采取誘導(dǎo)啟發(fā)的方法,讓弟子觸類旁通。
孔子一直格守禮儀,為弟子們做出表率。在鄉(xiāng)里,他謙恭得像不善言談的人,在祭祀和議論國政的時候,卻又能言善辯;對待官員和百姓都一樣的謙虛恭故肉如果變質(zhì)或是不按照規(guī)矩切割的話,他就不吃;座位擺放不正,他就不坐;和有喪事的人一同吃飯的時候,從來不吃飽??鬃诱f過:“三人在一起走,里面一定有一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碑?dāng)他聽到別人唱歌很好時,就請求那個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也學(xué)著唱起來。他從來不去談?wù)摴之?、暴力、鬼神等虛幻的事情?/p>
子貢評論孔子說:“我們都了解老師在典籍研究方面的顯著成就,但是他關(guān)于天道和人的命運(yùn)的深刻見解我們就理解不了?!鳖仠Y也感慨地說:“我越是仰慕老師的學(xué)問,就越得它高超,越是鉆研它,越覺得它深厚。我已經(jīng)盡最大努力去學(xué)習(xí),但還是遠(yuǎn)遠(yuǎn)趕不上老師??!”
孔子認(rèn)為君子最擔(dān)憂的就是去世以后不能給后人留下一個好的名聲。他根據(jù)魯國的歷史寫下了《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之間魯國的歷史。當(dāng)初孔子擔(dān)任司寇審理訴訟案件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和別人商量后再擬定文辭,但是撰寫《春秋》時則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寫。寫成后,就連擅長文字的子夏也無法增刪一句話。孔子也把《春秋》作為教材教誨弟子,他說:“后人會因?yàn)椤洞呵铩范私馕遥矔驗(yàn)椤洞呵铩范肿镂?。?/p>
子路在戰(zhàn)亂中被殺,孔子很傷心,得了重病,子貢來看望他。孔子對他說:“天下混亂很久了,可又沒有哪位國君能夠奉行我的主張。昨晚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根柱子中間享受別人的祭祀,按照禮儀,夏朝人死了棺材放在東面的臺階;周朝人死了,棺材放在西面的臺階;殷朝人死了,則把棺材放在堂屋的兩根柱子之間。我原本就是殷朝人,可見我不久于人世了?!?天后,孔子去世,享年73歲。魯哀公親自為他作了一篇悼詞說:“老天爺真是不仁慈啊,不肯留下這位老人。你扔下我一個人走了啊,我是多么孤獨(dú)悲傷?!笨鬃铀篮螅裨嵩隰攪臑⑺哆?,弟子們?yōu)樗?年,子貢一直服喪6年。魯國人世世代代都要到孔子墓前祭奠,儒生們也經(jīng)常來這里講習(xí)禮儀,舉辦各種活動。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5
一日,孔子閑居無事,在室內(nèi)演琴自娛。弟子曾參、子貢,坐在外廳,側(cè)耳細(xì)聽。
一曲終了,只見曾參喃喃自語道:“咦!怎么會是這樣呢?老師的琴聲里,怎么會流露出,貪狠邪僻的情調(diào)呢?琴音中,趨利不仁的味道,怎么會這么嚴(yán)重呢?”
對曾參所說的話,子貢在心里,也以為然。不過,他沒接曾參的話,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內(nèi)走去。
孔子見子貢進(jìn)來,面有犯難進(jìn)諫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說話。子貢便將剛才曾參所說的話,如實(shí)稟告。
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對曾參贊嘆不已。他說道:“曾參真是天下一位大賢人呀!他已經(jīng)通曉音律的奧秘?!?/p>
接著,孔子繼續(xù)對子貢解釋事情的原由。他說:“剛才,我正在幾案邊彈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內(nèi)游動,被一只貓發(fā)現(xiàn)了。那只貓,便循著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后,選好地點(diǎn),瞇縫著眼睛、躬曲著身子,等待時機(jī),撲住老鼠。后來,貓的如意算盤,終究沒有得逞。因當(dāng)時那只貓的心態(tài),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過琴瑟,將它表露出來。所以,曾參說我的琴音里,有貪狠邪僻的情調(diào),是很恰當(dāng)?shù)?。?/p>
儒家經(jīng)典《禮記:樂記篇》說:大凡音樂,都是產(chǎn)生于人的內(nèi)心。人的情感動于衷,體現(xiàn)在外就是聲音。聲音的變化有文理,就成了音樂。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樂,通常都洋溢著安適與喜樂。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于清明祥和的狀態(tài)。在動蕩的亂世,流行的音樂,往往會充滿著怨恨與憤怒。它也反映此時的國家政治,處于政令不暢,上下乖離的境地。而一個接近亡國的世道,它的流行音樂,會彌漫著哀傷與憂思。它說明此時的人民,已陷入難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憶往事,來慰籍自己。所以,聲音之道,與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6
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馬兒偷吃了農(nóng)夫的莊稼。
農(nóng)人很生氣,捉住了馬兒并把它關(guān)了起來。子貢知道后,就去懇求農(nóng)人放了馬兒,但任憑他好話說盡,低聲下氣,農(nóng)人卻理都不理。
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說服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太牢(祭祀時所用的牛、豬、羊三牲,是最豐盛的犧牲),請飛鳥聆聽九韶(古樂名,相傳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優(yōu)美音樂)一樣。這是我的不對,并非農(nóng)人的過錯。”于是命馬夫前去。
馬夫見了農(nóng)人便說:“你從未離家到東海之濱耕作,我也不曾到過南方來,但兩地的莊稼卻長得一個模樣,馬兒怎知那是你的莊稼不該偷吃呢?”
農(nóng)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馬兒還給了馬夫。
有人聽說了這件事,便來問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貢之力所能解決,為何不直接派馬夫去呢?
孔子笑道:“我若不讓子貢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貢毫無怨言,也使得馬夫有了表現(xiàn)的機(jī)會。”
圣人能通達(dá)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盡其才。
孔子的歷史典故篇7
在魯國,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這一家三代魯國大夫。
一次,孔子問漆雕馬人道:“先生曾事奉過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說說,哪個要更賢明一些呢?!?/p>
漆雕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塊很名貴的龜殼叫‘蔡’。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奪,就會用‘蔡’來占卜決疑。在文仲主事時期,三年內(nèi),用‘蔡’占卜過一次。在武仲主事時,三年內(nèi),用‘蔡’占卜過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內(nèi),用‘蔡’占卜過三次。這都是我親眼所見。至于這三位大夫誰最賢明,馬人我就不知道了?!?/p>
孔子聽完笑著說:“先生真會說話!”
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們談及此事,贊嘆不已地說:“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別人面前議論主人的賢愚,但卻很巧妙地舉了一個實(shí)例,將事情的真相,表露無遺。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因智識無力察遠(yuǎn),德慧無足見機(jī),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說,一個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覺洞悉,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