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事跡作文
英雄事跡傳遞著積極的價值觀和品德觀念,可以對社會和個體產生正面的影響。英雄的行為和品質,如勇敢、正直、無私等,可以成為社會共同認同的標桿,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英雄人物事跡作文,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篇1)
孫臏是春秋時期戰(zhàn)國著名__事家孫武的后代,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請孫臏來,設計陷害他。孫臏忍受被剜去膝蓋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動了齊使,并在他的幫助下回到齊國。孫臏隱居在田忌幕下時就表現出突出的__事才能,后于田忌賽馬后被田忌推薦給齊威王,成為齊國的__師。
后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急,向齊國請求救援。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將,孫臏婉言推辭說:一個受過刑的人不能為將。于是任命田忌為大將,任命孫臏做__師,讓他在有帷幕的車上坐著出謀策劃。在這場戰(zhàn)役中,孫臏運用非凡的才智屢出妙計,最終使得魏__大敗,創(chuàng)造了__戰(zhàn)爭史上圍趙救魏的光輝戰(zhàn)例。后來孫臏又在魏國和趙國聯(lián)合攻打韓國之時與龐涓斗智,使龐涓死于萬箭中。孫臏因戰(zhàn)出名,世世代代也相傳他的兵法。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篇2)
屈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詩體。
屈原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二十多歲時便學識淵博,能詩善文,年紀輕輕就當上楚國的左徒,常同楚懷王一起研究政事,接待各國使臣,深得楚懷王的信任。
屈原生活在各國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后期。當時,在戰(zhàn)國七雄中,數秦國最為強大,其次是楚、齊等國。秦國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對外擴張,一心想要吞并其他六國。而作為大國的楚國也想實現統(tǒng)一大業(yè),為此,屈原竭力輔佐楚懷王,對內舉賢授能,變法圖強;對外聯(lián)齊抗秦。屈原因能言善辯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并使楚懷王成為六國聯(lián)盟的領袖,制止了秦國的擴張。因此屈原深得楚懷王重用,許多內政、外交大事,都由他做主。然而這讓貴族們非常忌妒,他們明里暗里和屈原作對。
一天,楚懷王叫屈原起草一份重要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上官大夫靳尚就想搶了去看。屈原趕緊收起草稿,冷冷地說:“這是個草稿,還 沒定下來,誰也不能看!”
靳尚自討沒趣,心生怨恨,便去楚懷王那里陷害屈原,說屈原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且專權獨斷,根本就不把楚懷王放在眼里……楚懷王聽了信以為真,火冒三丈,從此就對屈原疏遠了,不僅聽不進屈原的忠告,還 將他貶為三閭大夫,管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秦王得知這一情況,竊喜,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在六國之中只要離間了齊、楚這兩個最有實力的大國,六國聯(lián)盟也就瓦解了。于是秦王派張儀到楚國,先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等人,同時提出以獻商于六百里土地,換取楚與齊的斷交。可是楚懷王并沒有看出秦國的陰謀,竟聽信了張儀、靳尚等人的花言巧語,背棄齊國,結果上了大當,不僅六百里土地沒到手,而且在攻打秦國的時候損兵折將,丟城失地。楚懷王見形勢危急,不得不重新任用屈原,派他去恢復齊楚聯(lián)盟。屈原到齊國后,盡力施展其外交才能,好不容易才恢復了齊楚聯(lián)盟。不料秦王聽說此事后,又派張儀來瓦解齊楚聯(lián)盟。楚懷王本來想殺掉張儀,但是禁不住靳尚和鄭袖替張儀說好話,又稀里糊涂地把他給放了。等屈原從齊國回來,張儀早沒影兒了。而楚懷王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仍對靳尚、鄭袖這班人非常寵信,對屈原十分疏遠。屈原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眼看著楚國衰敗下去,悲憤不已。他把滿腔的情感傾瀉到詩句中,寫出了有名的長詩《離騷》。
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他怕楚、齊再次結盟,就設法拉攏楚王,常給楚懷王送禮,還 把女兒嫁給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以為秦國真的要同楚國交好,就同秦國結盟了。對此,屈原竭力反對,可惜楚懷王當時被奸臣所蒙蔽,屈原忠心勸說不但無效,反而被流放到漢北地區(qū)。
楚國的出爾反爾,惹惱了參加合縱的其他各國。公元前304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違背縱約而攻打楚國,楚國向秦國求救,還 把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于是,秦國出兵,三國也就退兵了。公元前303年,留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太子因殺了一個和他發(fā)生沖突的秦國大夫,逃回楚國。秦以此為借口,聯(lián)合齊、韓、魏攻楚,殺了楚將唐昧,占領楚國的重丘。這時,昏庸的楚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lián)盟的重要性,讓太子到齊國做人質以求齊楚聯(lián)盟反秦。公元前299年,秦又一次攻楚,取楚八城,秦昭王趁勢“邀請”楚懷王去武關會盟。
屈原此時已從流放地返回,他和昭雎等力勸楚懷王不要赴會,可子蘭怕失去秦昭王歡心,竭力慫恿楚懷王前去。結果楚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秦國要挾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不肯,就被押往咸陽軟禁起來,此時他才后悔沒聽屈原的忠告,但為時已晚。楚懷王在咸陽被軟禁了一年多,其間幾次逃跑都沒有成功,最終氣惱成疾,死在了秦國。
屈原聽到這個消息,悲憤交加,又寫了《招魂》一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楚懷王被扣于秦國之際,楚國立太子橫為國君,即頃襄王。頃襄王也是個昏君,他讓子蘭代昭雎當令尹,整日被奸臣的讒言包圍,只顧享樂,不問政事。不久,秦又發(fā)兵攻楚,大敗楚軍,奪取楚國15城。屈原見朝廷如此腐敗,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不禁憂心如焚。但他仍寄希望于國君,連寫了幾篇奏章,勸頃襄王親賢遠佞,革新內政,以報仇雪恥。但這些奏章卻落到了子蘭等人的手里,他們更嫉恨屈原,于是又陷害屈原,使屈原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之地。
在流放中,屈原仍時刻心系楚國的命運,希望頃襄王能召他回去,挽救國家命運。然而,一年又一年,他盼來的只是絕望。
流亡期間,屈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百姓,了解他們的生活,又寫出了《九歌》《九章》等優(yōu)秀詩篇。
與此同時,楚國的形勢越來越危急。不久,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的郢都,毀壞楚先王的陵墓,頃襄王外逃,楚國已朝不保夕。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淪亡,在悲憤交加中,于這年的農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這年他62歲。
當地百姓聽到這一噩耗悲痛萬分,爭先恐后去打撈他的遺體。雖費盡周折,卻仍一無所獲。有人就用葦葉包了粽子,投進江中,祭祀屈原(一說是擔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這種活動流傳下來,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直到今天,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這天,民間還 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篇3)
巧取豪奪的能力,橫沖直闖的勇氣,抑強扶弱的智慧。
——題記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他杰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高唱“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更是表現出他廣闊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懷。
歷史之曙光
《三國演義》中將曹操塑造成一個篡逆者,實則不然。若無曹操,奄奄一息的大漢王朝能否重獲生機;若無曹操,名存實亡的漢獻帝能否重振朝綱;若無曹操,命如草芥的大漢子民又能否重獲安樂。
至于曹操誅殺董承。伏壽等皇親國戚,畢竟是他們出手在前曹操反擊在后,況且,東漢的敗落就是敗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著天下如何大亂的曹操對此一清二楚。
我,敬他。
治世之能臣
漢末三國的軍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深通兵法,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位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
曹操能在年輕氣盛之時,時常評讀議論《春秋》,可見他氣度。談吐不凡。
我,嘆他。
文學之典范
曹操對文學有著深湛的修養(yǎng)。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面,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集。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游仙詩。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有《觀滄?!?,《龜雖壽》等,樸實無華,不加藻飾。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
我,贊他。
曹操,他的產生既是個人際遇,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拂去歲月的塵埃,睜亮被封建迷信的雙眼,又有誰能保持著那一份“世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曹公,生而不能與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篇4)
追了半個月的《蘇東坡》,昨晚看完了。這無疑是部成功的歷史劇。以蘇軾為線索,使觀眾明白宋朝的興盛衰亡原因。君主遠小人而近賢臣,則國盛,反之,則國衰。
雖然本劇為了體現蘇軾的文學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較過頭,可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部劇,并且一看就斷不了。當蘇軾閉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當時的百姓一樣沉重。蘇軾離世了,去天上繼續(xù)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詩文書畫皆精的大才子。悲傷的同時,我又為他終于擺脫人世間的疾苦開心,他終于不用受制于人,勞苦奔波于世。
原本對蘇軾也就《水調歌頭》,《赤壁賦》的印象,現在真的從心底里喜歡這個愛國愛民,為人正直的東坡先生。他不畏強權,敢于直面圣上,擊鼓為民請命;他不怕降罪,開糧倉,解民缺糧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飲咸水之苦……這樣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畢竟遠遠比不上這位東坡先生,不知該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觀后感,應該有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我這里也來說下。像我這樣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小事,關于天下,我既沒有什么發(fā)言權,也不甚關注;說到自己,與蘇軾一比,簡直無地自容。遇到客戶催單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里團團轉,若更悲劇者,發(fā)貨方無法準時發(fā)貨,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廠,逼他給我變出貨來。如果像我這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郁郁寡歡,那蘇軾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但他沒有,并且,每貶至新處,總能做些政績來,他做事從不為取悅領導階級,只一心為著百姓,我想這就是他總是“貶不敗”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夠做到處變不驚,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我要好好向東坡先生學習!
英雄人物事跡作文(篇5)
戚繼光,1528—1587年,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明代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他著有十八卷本《紀效新書》等兵書,還有各種奏疏傳世。同時改造城防,發(fā)明了各種火攻武器,極大提升了明軍戰(zhàn)斗力,在東南沿??箵糍量?,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
戚繼光出身將門,少年即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志向,刻苦學文習武。1555年至1565年期間,戚繼光在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廣東一帶堅持抗擊倭寇十余年,訓練出一支“戚家軍”,令倭寇聞風喪膽,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我國東南海防和沿海人民安全;后又在北方邊境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余年,拱衛(wèi)北疆,聞名天下。戚繼光還是杰出的兵法家、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