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事跡感人素材800字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說出了我的心聲。的確,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用大半輩子的.精力,寫了很多文章,幫助過很多人,只為了別人,而從來不關心自己。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魯迅的感人事跡,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魯迅的感人事跡篇1
說起魯迅這個大名,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吧!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巨匠、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近代中國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_主席曾經(jīng)這樣描述魯迅:"魯迅的骨頭最堅硬。他沒有奴隸的魅力。這是殖民者比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素質(zhì)。魯迅是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就連偉大的國家主席毛澤東也對魯迅有這樣高的評價,這足以證明魯迅的偉大之處。是的,魯迅先生用筆奮斗了一輩子。他跟全中國、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的人民站在一起!魯迅先生出生于一個官僚家庭。1893年,魯迅的祖父被監(jiān)禁。這時,魯迅的父親病得很重,兩年后,他的父親去世了。魯迅的家庭遭受重創(chuàng),他的家庭變得非常困難。魯迅的叔叔欺負魯迅,給了他一個狹小的房間。魯迅覺得他的家人實際上對他并不好,但這并不重要,魯迅從此便成為一個堅強的人。他開始刻苦學習,并于1904年被仙臺醫(yī)學院錄取。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從從小便有努力、刻苦的特點。
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平易近人、關心人民的作家。有一次,一個車夫的腳被碎玻璃弄傷了。魯迅知道之后,便用繃帶和硼酸水幫車夫包扎傷口。他還把剩下的藥和繃帶交給了司機,并給了他一些錢。魯迅告訴他在必須在家里休息幾天,再工作。
在我的眼中,魯迅先生是一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作家。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一生都在努力工作,極少休息。即使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仍在記日記,為了工作他幾乎忘記吃飯和睡覺,有時甚至整夜地工作。他經(jīng)常在別人工作時工作、在別人吃飯時工作、在別人做夢時工作。有時他太困了,無法堅持。他便閉上眼睛,斜眼看了一會兒,然后喝了一杯濃茶,繼續(xù)寫作。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魯迅先生珍惜時間由此也就足可見一斑了。
這是我眼中的大文豪魯迅先生,他刻苦、堅強、平易近人、關心百姓、珍惜時間……。魯迅先生去世已經(jīng)好多年了,但是他永遠活在讀者的心中,更活在人民百姓的心中,人們永遠懷念他!
魯迅的感人事跡篇2
歷史上溯到二十世紀初葉——全球狼煙四起,天下大亂,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稱霸一方,窮兵黷武,擴張勢力,世界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與此同時,舊中國風雨如磐,腐朽的清王朝氣數(shù)已盡,革命力量風起云涌。內(nèi)憂外患,積弱積貧的五千年文明古國,將何去何從?在大廈將傾、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一個身穿牙黃羽衫的人猶如一輪紅日橫空出世,用手中的筆作武器拯救危難中的民族,他就是魯迅。他的出現(xiàn)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帶來了新的希望。
他,瘦瘦的身體,黃里帶白的皮膚,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樣臉色憔悴,但是精神飽滿;整個人精神煥發(fā),兩眼炯炯有神。他的頭發(fā)一根根的直豎著,沒一根是耷拉著的,都那么長,頭頂就如同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須——濃密極了,而且極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他習慣穿長衫,手里時常拿著一支安煙。當有人說了可笑的話,他就會發(fā)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聲,爽朗的笑聲常常使他咳嗽不止。他經(jīng)常在夜里寫文章,將自己對愚昧、落后的社會制度的憤慨進行控訴,他的文章反映了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的心聲,被譽為“民族魂”。
魯迅先生的文學是精神的反抗與生命掙扎的文學,是為了爭取做人的資格:生存、溫飽和發(fā)展的反叛,對生命體驗的彷徨、孤獨和絕望的掙扎。1918年5月,魯迅先生發(fā)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呼吁國人要“立人”就要進行思想的啟蒙,就要反叛“非人”的思想和“吃人”的社會制度,就要揭露“吃人者”的把戲和“吃人者”的人性弱點,從人的意識和社會制度方面對黑暗的封建社會進行了深深刻刻的揭露和批判,對吃人的封建禮教進行了血淚控訴和無情鞭撻,對沉默的國民靈魂也進行了真實的寫照。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魯迅先生敢于“橫眉冷對千夫指”,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膽量啊!
一支小船,若是沒有帆的幫助,是不可能駛向遠方的;一朵小花,如果沒有雨露的滋養(yǎng),是不可能茁壯成長的。魯迅先生,你既是我的帆,又是滋養(yǎng)我的雨露,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顆啟明星!
魯迅的感人事跡篇3
來到熙熙攘攘得售書中心,魯迅先生還沒到。今天下午得簽名售書活動看來時在這里舉行了,還有一個小時才開始售書活動。慕名而來得學生和學者已經(jīng)站滿了整個大廳,每個人逗拿著一本《阿Q正傳》,表情逗有些著急。有的兩三個人聚在一起激動的討論著,有的在一邊默默的看書,還有的一邊啃著饅頭一邊翻著書,看來是剛下班。我急急忙忙在助手的陪同下穿過大廳來到魯迅先生的書房,魯迅先生也是剛用過午餐,開門進屋,魯迅先生笑著讓座,一陣問候后,我們進入了主題。
“魯迅先生,《阿Q》自問世以來一直很暢銷,您開這次售書活動是為了單純提高它的知名度,還是另有用心呢?”
“其實主要還是另有原因。”他嘆了口氣接著說,“讀《阿Q》的人的確很多,但有多少了解書中所包含的悲憤與無奈呢?我曾在《吶喊》自序中說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p>
“您在寫《吶喊》、《狂人日記》、《彷徨》以及現(xiàn)在的《阿Q》過程中,您是怎樣取材的呢?”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辛的人們中?!?/p>
“目的呢?有很多人也層分析過,只是想聽聽您的說法。”
“目的也很明確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效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qū)⒁馑紓鹘o別人了,救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
“您在《阿Q》中塑造人物阿Q時,是指一個特定的人物,還是是一個大眾化的吧!但不是說在我身邊沒有“阿Q”的存在?!?/p>
“在您以前的作品和現(xiàn)在這個《阿Q》中,你曾經(jīng)多次提到看客,我想知道您對‘看客’是怎么理解的?!?/p>
“那是在日本留學期間,看過那次殺中國人的電影后,當時感觸特別深,就棄醫(yī)從文了,認為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的國民,不改變他們的精神,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笨纯鸵膊贿^是麻木國民的.一個代名詞而已”。
一個小時很快過去了,這次對話我感悟很深,是啊,不改變?nèi)藗兊木瘢荒茏龊翢o意義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魯迅的感人事跡篇4
目光犀利穿過黑暗,嘴角帶著浸潤著血跡的蔑視和嘲諷;你在彷徨,你在吶喊;把筆桿,變成了鋒利無比的匕首,面對幾千年的王朝歷史;你用沉默中的爆發(fā),驚醒沉睡中的魂魄。前方的路迷茫,我們需要光的引領——魯迅
你就是我的你吶喊:拯救國民在于拯救其靈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經(jīng)濟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時代,當整天說著“我先前比你們闊多了”的阿Q慘死刀下時;當愚昧無知的華老栓拿著蘸滿先烈鮮血的饅頭為兒子救命時;當“救救孩子”的呼喊從狂人口中發(fā)出時;當風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聲中時,我的靈魂顫抖了。
小學時,我認識了你。
在《故鄉(xiāng)》中我看到了你的身影,那對少年時代朋友閏土的憐愛之情,感受到了少年時你的純真和無奈,感受到了你一股從心中涌出的隱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遠的年代里。我聽到了童年時你的歡笑,聽到了老師的諄諄教導,聽到了孩子們對戒尺的責備。
大一點,我又進入了你的另一個空間,看到了你曾和我們一樣從童年走過。
《祝?!分猩屏嫉南榱稚?,在封建宗法思想殘酷的統(tǒng)治和壓迫下悲慘的命運,震撼了我的心靈。
你到日本留學,從學醫(yī)治病到棄醫(yī)從文治國,無不充分顯示了你對民族、對祖國的憂患意識。在腥風血雨的年代,《且介亭》中你正以筆作投槍匕首,為民眾而《吶喊》。
你的剛強勇毅令我折服。
十三歲那年,由于家庭變故,家道衰落,你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并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鋪變賣東西,買藥,照顧家人。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強,后來,你到各地的學習,都印證了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
你的求知欲很強。
沒有因為家庭的變故,家道的衰敗而影響學習。強烈的求知欲使你進了當時被中國人所辱罵的“洋學堂”,還努力考取了公費留學的資格,因此,數(shù)年后,有萬千個學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學習著。
你熱愛祖國。
你在日本留學時,解剖成績的60分受到日本人的懷疑,你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又一次,你看到幻燈片中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引得一群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的片段,精神很受打擊,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可怕。
你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看得最清,恨的最深,斗爭得最堅決。
生鐵雖然硬但脆,鋼卻既硬又有韌性,因此,鋼制的器物遠比鐵制的優(yōu)越。做人也需要有點兒韌性,既不一味低頭,又不魯莽從事。我們中國,正是有魯迅這樣的人,才逐漸強大。
魯迅的感人事跡篇5
六年級的語文課,有好幾篇與魯迅相關的課文,例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這些文章文筆優(yōu)美,語言精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魯迅小時候是怎么學習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來到了位于紹興的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qū)W習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書屋”,魯迅每天都和幾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還請了一位叫壽鏡吾的先生教書。壽先生為人正直,教書有方,在當?shù)匦∮忻麣狻?/p>
書屋里面共有五張桌子和一張茶幾,中間的一張桌子是老師壽鏡吾的,上面擺著一把戒尺;其余四套桌椅則是與學生一起學習的“伙伴”,散布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而那張茶幾,則擺在老師桌子的后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畫。左上角的一張木桌就是魯迅曾經(jīng)學習的地方。據(jù)說以前魯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門的,但是一下課就有幾位同學在門旁跑來跑去,非常頑皮,他覺得太吵,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休息,于是他就要求換座位。
在魯迅書桌的右下方刻了個“早”字,這個字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來有一次,魯迅因為貪睡遲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這滋味可不好受啊!于是,魯迅就吸取教訓,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個醒目的“早”字(雖然現(xiàn)在不能在桌子上亂畫亂刻,但以前好像沒那么講究),來時刻提醒自己別再遲到了。
魯迅還做了一個“三到”書簽,夾在自己的書中。書簽上寫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時刻告誡自己,讀書時心、眼、口要一起用,這樣效果才會好。
原來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的成長過程中也有這么多平凡的小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不是很有啟發(f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