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英雄事跡900字匯總

| 鄭詩2

杜甫的一生,都在承受命運的悲苦,但正是因為他沒有像其他文人一樣得到朝廷重用,才使他有可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才讓他從窮困潦倒中看到了社會的本質,體味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不僅包容了國家,還包容了天下蒼生。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杜甫的英雄事跡,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的英雄事跡篇1

情系蒼生無愧于詩壇圣哲,心在魏闕豈是杜陵布衣?!}記

你出身名門,卻潦倒終生;你是孤獨的旅人,靈魂的歌者;你以詩為史,兼濟蒼生。你是中國詩歌史上的詩圣——杜甫。

千年后的今天,獨坐窗前,聽窗外風聲呼嘯,我不由得走進了你的茅屋,領悟到你詩中的真諦。

那是安史之亂期間,戰(zhàn)火彌漫了整個中原大地,“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你帶著一家老小,四處輾轉奔游,在朋友的幫助下,終于定居成都,蓋起了一座茅屋。

讀著膾炙人口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你——那佇立在茅屋前孤獨的少陵野老。

農歷八月,已是深秋,怒號的秋風刮過竹林,刮過塘坳,刮走了茅屋上那少的可憐的茅草。

我久久凝望著你,看你拄著拐杖,佇立門前。連年的戰(zhàn)亂使你未老先衰。四十九歲已“老無力”的你面對群童抱走茅草,聽著他們的陣陣嘲諷,無可奈何,只是默默走回,獨自嘆息。

“屋漏偏逢連夜雨”,風剛止,雨又至。如麻的雨打在你的身上,令你徹夜難眠。

剛剛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秋風又吹破茅屋,生活對你如此不公平。此時,“哀民生之多艱”的你發(fā)出震撼人心的呼喊。想到“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的坎坷遭遇,想到故人已“訪舊半為鬼”?!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脫口而出,字字啼血,痛之入骨。我不禁為你推己及人的胸懷而欽佩不已!

幾百年后,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岳陽樓記》,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而杜甫僅為一介布衣,一位野老,卻能心憂黎民,情系蒼生。這是一種多么高的境界啊!

“李白是抬著頭的,因此他總是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杜甫是低著頭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腳下的土地。”千年后,再次品讀杜甫那首沉郁頓挫的詩作,我真正領悟了那憂國憂民的悲涼,走進了杜少陵的茅屋。杜甫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深深影響后世,也激勵著我前進!

杜甫的英雄事跡篇2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我一聽這話來了氣。怎么老杜就靠著咱們幾個朋友生活呀?

他有手有腳,四肢發(fā)達:眼睛,鼻子,耳朵,嘴,還有眉毛。五官又很齊全,他怎么就不自己某個生路,掙幾個錢呢?可人家借詩抒情正發(fā)愁呢!這可不是,自從安史之亂爆發(fā)了,他心情一直都不是太好。就打搬到咱們四川成都后生活才漸漸安定了。

好幾年都過去了。有一天,突然就看見老杜從家里瘋瘋癲癲地跑出來,我趕忙出門迎接。還沒等我出門,他就大聲喊道:“平定了!平定了!我回家去!”“怎么了?回哪里?什么平定了?”我接連問了好幾句。他一字一頓地說:“安史之亂平定了,我們可以回家去了。謝謝你,這段時間對我的關懷和照顧?!币宦犂隙乓?,真的有點不舍得。我問:“老杜,你真的要回去嗎?再呆一段時間,不好嗎?先別回去,這兒的風景多好。既然安史之亂平定了,那你的牽掛也就沒有了,好好享受一下吧!”“不,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回去?!彼麍远ǖ卣f。

“那我明天去送你!”我對他說。他沒理我,轉身就離開了。

第二天,我左等右等,也不見他的蹤影。我就跑到他那兒里看看。一到那兒,空空如也,只有一座草房立在那里。轉頭向江上望去:碧波蕩漾的江面上,只有一葉小船在向遠處飄去。那小船上,也許是回家心切的老杜和他的妻子兒女吧!

就這樣,我們分別了。雖然有許多不舍,但我還是希望他回到家鄉(xiāng)能夠安寧,幸福地生活。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p>

杜甫的英雄事跡篇3

記得小學時讀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老師讓我們寫了一篇頗有深度的作文——《和杜甫對話》,當時我并不了解杜甫,不知道他仕途的坎坷,更不知道他生活上的潦倒困苦,結果文章寫得亂七八糟,不知所云。

初中時,課本里又有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當時的我已經開始喜歡詩歌了。不過喜歡的大多是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和意境,不喜歡深究詩歌的思想內涵。對于杜甫,我常常拿他和李白比較,覺得他們雖然都是同時代的詩人,但杜甫的詩句太沉重,不像李白的詩,讀起來那么豪放有氣勢,語句那么歡快激昂,像是一幅幅煥發(fā)光彩的油畫。大唐,在我看來是那么的富有、繁華和美麗,而這一切都是緣于大多數唐詩中的描寫,但杜甫的詩卻是個例外,他象是個畫藝高超的畫家,在明艷的宣紙上鋪開大塊大塊的淡墨,濃重而陰郁。

上了高中,又學了不少杜甫的詩,由于對每首詩寫作背景的了解,杜甫的形象在我心中漸漸清晰起來。如果說李白是滿腹才華不得施展,那么杜甫就更是懷才不遇。因為李白好歹還得過玄宗皇帝的賞識,而杜甫只是作了幾天時間極短的小官,一生從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使他“致君堯舜上,再 使 風俗淳”的政治理想化為泡影。但他卻在自己的窮困潦倒時,還關心國家存亡、百姓疾苦。那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讓我徹底折服。他沒有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和“五花馬,千金裘”的小資,不僅僅是因為他沒有那樣的經濟能力,更多的是他能勇敢地面對現實,勇敢地生活,不似李白那樣買醉解愁。他是一個活得很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一次,在一本詩句解析的書中,偶爾讀到了關于杜甫的故事,最后寫到,杜甫晚年沒有了嚴武的接濟,連草堂都住不起了,僅有一條小船漂泊江上。有個縣令知道杜甫的詩名,給杜甫送去白酒牛肉,好多天沒吃飯的杜甫吃得太多,結果腹脹而死。

讀到此處,我不僅潸然淚下。李白因醉酒墜河而死,孟浩然因食鮮犯病而死,同樣都是唐代的大文學家,杜甫卻和他們不同命。但即便是這樣,杜甫的死也比那些死后都要用山珍海味來祭奠的人高尚得多。

杜甫的一生,都在承受命運的悲苦,但正是因為他沒有像其他文人一樣得到朝廷重用,才使他有可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才讓他從窮困潦倒中看到了社會的本質,體味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不僅包容了國家,還包容了天下蒼生。

月夜里,如果你在讀唐宋詩集,請忘卻那些才子佳人、金殿玉閣和太平盛世,向最真誠的杜甫送去千年之后的問候。

簡評:比起專家學者對杜甫的認識,本文當然要淺薄得多了,但她真實地傳達出了一個中學生從小到大對杜甫漸進式的認識過程。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名人無數,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名人,有的甚至還不只一個,但你卻未必象作者這樣對他有過如此認真的思考。須知,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這個人本身,而是他身上所折射出來的文化現象,因為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

杜甫的英雄事跡篇4

或許他永遠不及我的灑脫,我的漂泊,他有著太多的牽絆和無法冷漠。

許下了他奮斗終點。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幾十個年頭后,我們之間似乎隔著太平洋,唯一忘不掉他無可奈何的脊梁。

多年前,他終于如他的偶像,放棄了政治理想,寄身于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劇團,經營的是現在紅的發(fā)紫的二人轉。是有些大材小用了,那時卻是他生活的全部寄托。

然而即使放棄了這么多,他的前途依然迷茫,道路的荊棘也仍舊旺盛。

不知他是得罪了誰,劇團的執(zhí)照被滯留了。整個劇團十幾口人眼巴巴的無所事事,心也渙散的不行。最急的是他,飯菜亦索然無味。

有人遞給他“金點子”。

“文化局長的兒子今天結婚,你給上點貢,保證能行?!?/p>

“上貢?”

那人以為他在裝,可他真的涉世未深。

“就是送禮,錢?!”

“這樣不好吧,我們本就是清白的,送禮豈不是玷污了自己?”

“不要文鄒鄒的了,酸的要命,清高有什么用,你自己不活,也要想想劇團的演員吧?!?/p>

他似乎點點頭,若有所思,該不該就這樣沉淪,甚至碩說是“墮落”?他驚異著強笑著告訴我:“你看得到,我也明白,我已經離我的理想背道而馳了??墒?,我真的盡力了?!彼樕弦钟舳募y落已證明了一切。

最終,他把紅包投進了捐款箱。

之后呢,也許他是放棄了事業(yè)。但永不會放棄理想。五斗米,不值得他去折腰,他的氣概,他的胸懷。

一千多年前,他的名字叫“子美”。

1、從你的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我讀出了你的心胸之開闊,襟懷之豁達,志向之高遠,我讀懂了站在山頂上的身姿才是瀟灑,把眾山飽覽于眼底的感覺才是快樂。于是從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種充滿了自信的豪爽。

2、當一句“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身著用怨恨織成的衣衫,用愁苦覆蓋臉面的你、你的腳步里透著沉重,你的舉止中飽含壓抑,你的每一個表情都充滿了對世道的無奈與不滿、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艱難;令你擔憂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個國家的危難、于是,在我心目中,“無私”與“偉大”兩詞已悄悄的跟定了你。我為你的才高八斗卻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云壯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嘆;既然上帝塑造了一個才華橫溢的你,又為什么讓你在悲哀無奈中死去?既然你帶著不凡的氣質來到世間,卻又為什么只因貧困就匆匆離開人世?皆大悲哀!

3、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難追趕。他甚至還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縷余光,就被離亂的秋風,吹往落木蕭蕭的江畔。

皇帝和宮城已在側身時漸次遠去。十年客居,連同遲開的牡丹,一起被經年的雨水沖淡。當百姓的血淚最終融匯于戰(zhàn)火,天地間只剩下踉蹌的步履,輾轉于破碎的山河。輾轉于饑餓和病痛,展轉于旅途的滿目瘡痍的憂愁。異鄉(xiāng)的屋頂灑滿月光和露水,露從今夜白,白發(fā)連著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縮于一個人的消瘦。

杜甫的英雄事跡篇5

杜甫,這位于“萬萬多難”中成長起來的“詩圣”,是唯一一位可以與詩仙李白齊名的詩人,但他卻并沒有李白的飄逸灑脫,他用沉郁悲愴的聲音訴說著一個時代的苦難,他的詩被銘刻在歷史長卷中,永不磨滅,就連他的一生,也可以說是一首跌宕起伏而又沉郁壯美的長詩。

杜甫早年的生活與盛唐接軌,他懷著與其他大唐仕子一樣的理想抱負,渴望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更兼具幾分在唐朝巔峰時期生活的驕傲,使得他即使經歷幾次仕途失意也不忘初心,在日趨腐化的統治集團中尋找自己的出路,在長安的幾年,他并未得到顯要的官職,但卻對現實有了更為清醒,深刻的認識,他在長安的日子日愈困苦,他的視野就日愈廣闊,他的詩仿佛是被現實千錘百煉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自傳的真實和史詩的悲壯。他早年還只是在感慨自己“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然而在飽經戰(zhàn)亂、流亡后,他于天地之間沉吟出的卻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他的人生仿佛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邁入老年的他早己被苦難的生活剮了千刀,“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許是他中年時期發(fā)出的最沉痛的感傷,然而在老年,尤其是在老朋友嚴武病逝后,他的每一首詩都似滿含自己一生的辛酸,他渴望回到故園,與親友重聚,改變“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現狀,可是,當聽到白帝城的萬戶搗衣聲時,他依舊是那個孤獨的漂泊者。

馮至曾贊杜甫道:“你的貧窮在閃爍發(fā)光,像一件圣者的淡衣裳”,是杜甫苦難的生活將他的詩推向巔峰。杜甫一生的理想雖未得實現,可正是如此,他才能從安逸腐化的官宦生活中解脫出來,他在現實中不斷地唱著哀歌,“為了人間壯美的淪亡”。

沒有那個動亂的時代,就成就不了當年的“詩圣”。他的詩是對自己人生的總結,也是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生活的刻畫,無論經歷什么,他都不改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生活的憂慮。他的詩早已扛起了記錄歷史的責任。

年青時與友人縱情飲酒的豪情終化為虛有枯槁的軀殼里安放著的靈魂,似乎還有許多事要傾吐,消逝地如此不甘。多少年的流亡、多少年的漂泊,無數次的仕途失意,都不能撲滅這位劃時代的詩人心中為國家、為人民燃起的雄雄火焰。正因如此,他也在人們心中長存。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