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人士事跡材料
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人士事跡材料,希望您可以喜歡。
愛國人士事跡材料1
為了拯救祖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志士們開始了-清朝的革命。這些志士中,有個叫陳天華的,是位杰出的革命宣傳家。陳天華是個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俄國企圖侵占我國東北,就咬破手指,寫了幾十幅血書寄回國內,號召開展反侵略斗爭。他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踐踏,禮貌古國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國人喪失了信心,就奮筆寫了《警世鐘》、《猛回頭》兩本小冊子,用長長的詩句,歌頌我們的山河、人民和歷史。他寫著:“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不比那,彈丸地,僻處偏方。論方里,四千萬,五洲無比;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論物產,真是個,取之不盡;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p>
他又十分憤恨地寫了外國侵略者占我國土殺我人民的罪行。最后他呼喚人們趕快覺醒:“睡猛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陳天華寫的小冊于,對宣傳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許多人就是讀了他的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之后為了喚醒民眾,不惜投海自盡,用生命報效祖國。
愛國人士事跡材料2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因為林則徐硝煙引起了兩次戰(zhàn)爭把中國美麗的圓明園燒了。
如果林則徐不硝煙那么后果會比燒圓明園好嗎?
林則徐硝的煙就是,大家都知道是毒品,人吸食了有害,聽說的人輕的流眼淚!淌鼻涕!重的用頭撞墻!在地上打滾!大家知道,當時傳進中國后有許多人吸食,大到京官小到貧民。幾乎是人人都吃!后來皇上知道會就命令林則徐以欽差大人的身份下地考察,嚴令禁煙,于是就開始了硝煙。雖然因為硝煙引起了兩次戰(zhàn)爭,但是如果不硝煙,中國的軍隊還有什么抵抗力?還是一下子就被別人拿下了!
還有,如果不硝煙那么這個煙就會很快傳播到各個地方。也可能傳播到京城,如果傳到皇宮,那么皇上也可能,如果皇上一國之君也!那么中國還有什么能力呀?那時候再硝煙,誰敢呀你硝煙不是想讓皇上難過的嗎!到時候皇上給你來個滿門抄斬,誰干呀!
所以因為林則徐的硝煙引起的戰(zhàn)爭,是正義的戰(zhàn)爭,是為中國人奪回面子的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雖然輸了,但是輸得有意義!有價值!
中國有怕死的也有不怕死的!但是想到國家的利益我想人人都不怕死。林則徐硝煙是值得人們驕傲的。那么如果林則徐不硝煙那沒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林則徐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人人敬仰英雄!
愛國人士事跡材料3
從1974年開始,著名足球運動員趙達裕幾次報考省級專業(yè)足球隊都因為個子矮而落選,三番五次的失敗讓他感到前路迷茫,十分灰心。而此時,趙達裕的父親心里更不是滋味,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呢?但是,他深深地懂得,一個人失去機會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卻是喪失信念,兒子此時此刻需要的是鼓勵和支持。
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為了不讓兒子因此失去信心、放棄努力,他便給兒子將“臥薪嘗膽”的故事,鼓勵兒子一定要咬緊牙關,不能輕易服輸,要做個有骨氣的人。他還給兒子介紹足球運動員胡登輝的事跡,他雖個子小,單因為球踢得特別好,照樣進了國家隊。他還帶兒子去見一位廣東球星,請他介紹小個子打大個子的絕招,千方百計要使兒子樹立起這樣的信念:“只要你比別人強,就一定會有人來要?!?/p>
在爸爸的鼓勵支持下,趙達裕重新燃起信心,從未放棄努力。辛勤的耕耘,終于嬴來了初步的收獲。1975年,趙達裕跨進廣州隊,參加了全國青年賽。而這時,父親卻因病住進了醫(yī)院。面對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父親仍然沒有放棄讓兒子繼續(xù)努力進取的愿望。他要求兒子保持信心,繼續(xù)拼搏,千萬不要因為自己而耽誤了訓練,這就是作為父親的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
有志者事竟成。憑借自己的不懈拼搏,小個子趙達裕終于跨進了國家隊,為中國足球的“翻身”,拼搏在綠茵場上。他實現了為國爭光的愿望。
愛國人士事跡材料4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他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他,就是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由于屈原性格耿直加,而且被他人讒言與排擠,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以小人之語謗君子之為,他們以小人之言嫉君子之才。于是,屈原被疏遠了。
后來,屈原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但無論漂泊到哪里,屈原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念念不忘的只有自己的故國家鄉(xiāng),認準了自己心中唯一的信念。直到最后,國家將亡,你還是懷石孑立于汨羅江畔。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鳴。汨羅清清清幾許,你,屈原,找尋了一輩子清白與安泰卻終究不得志,載著汨羅清水的蕩地下,夙愿得以在理想中彰顯,人格得以在長眠中永生。讓那滔滔不絕的江水承載了他的千古愛恨,萬世憂傷。
千百年來,汨羅江的水不停地流淌,屈原靜靜的在水底注視著這個民族。幸好,后輩們沒有忘記他,因為他的氣節(jié),因為他的高潔,更因為他在可以生的時候選擇了死。
每年的五月初五,那么多了解屈原和不了解屈原的人聚在水邊,賽龍舟,吃粽子。我想,只要還有人記著他,這個民族就會有希望。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共存亡。
愛國人士事跡材料5
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而且也不采納他的諫言,最后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后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后,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里面丟,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說是魚就看不出來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有些地區(qū),則在端午節(jié)在門上插菖蒲和艾草,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不過,關于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插菖蒲,艾草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愛國人士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 個人感人事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