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事跡材料
趙忠賢是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那么國家榮譽稱號趙忠賢事跡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國家榮譽稱號趙忠賢事跡材料,僅供參考。
2024年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事跡材料篇1
作為新中國自主培養(yǎng)的科學家,趙忠賢的紅色情緣在兒時就已種下。1941年,趙忠賢出生在遼寧省新民縣,“成長在新中國的紅旗下,我是聽著老紅軍的故事、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長大的?!彼f。
1956年,黨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正上中學的趙忠賢為此心潮澎湃。1959年,他如愿以償,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攻低溫物理。錢三強、張宗燧、洪朝生……他得到了諸多物理先賢的悉心指導。特別是聽罷錢三強先生講述蘇聯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的艱難研發(fā)歷程,他感到,上大學不僅是對科學的喜歡,“更有了責任和使命感”。
1964年,趙忠賢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由此開始了長達50多年的高溫超導探索。彼時,超導研究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但他深知,這項探索不僅有著重大的科學前沿意義,一旦成功,更將為國家?guī)砭薮蟮膽脙r值。
2024年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事跡材料篇2
趙忠賢,1941年1月30日出生,遼寧新民人,物理學家,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
1964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7年1月9日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趙忠賢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導體BPB系統(tǒng)及重費米子超導性,在Ba-La-Cu-O系統(tǒng)研究中,注意到雜質的影響,并參與發(fā)現了液氮溫區(qū)超導體。趙忠賢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獨立發(fā)現液氮溫區(qū)高溫超導體和發(fā)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并創(chuàng)造55K紀錄。?
2024年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事跡材料篇3
1986年4月,瑞士科學家穆勒和柏諾茲發(fā)現Ba-La-Cu-O材料在35K時開始出現超導現象。9月底,趙忠賢看到這些論文后,馬上與團隊一道開始銅氧化物超導體研究。他們夜以繼日奮戰(zhàn)在實驗室里,餓了就在實驗室煮個白面條,累了就輪流在椅子上打個盹,廢寢忘食工作最終換來了他科研人生的第一次突破。1987年2月,趙忠賢帶領團隊在釔鋇銅氧化合物中發(fā)現了臨界溫度93K(約-180℃)的高溫超導體,一舉突破麥克米蘭極限,使得超導電性低溫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由原本昂貴的液氦變?yōu)楸阋硕糜玫囊旱?/p>
2008年,日本科學家發(fā)現了在摻氟的鑭氧鐵砷材料中存在26K的超導性。隨即,有中國科學家把超導臨界溫度提到略高于傳統(tǒng)超導體的理論極限40K。趙忠賢則率領團隊很快將超導臨界溫度提高到50K以上,并創(chuàng)造了大塊鐵基超導體55K的超導溫度紀錄,再次使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當時已經67歲的他,在成果出現前夕帶領年輕人熬了三個通宵,在完成了初期最關鍵的三篇論文后得知,其中一篇只比國外同行早發(fā)表了一天
2017年,76歲的趙忠賢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趙忠賢的貢獻不僅體現在科研成果上,他還積極推動高溫超導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他參與了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致力于將高溫超導材料應用于實際工程中。他的努力使得高溫超導技術在電力傳輸、磁共振成像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2024年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事跡材料篇4
上世紀80年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發(fā)現引發(fā)了全世界范圍的“超導熱”。在這一波熱潮中,趙忠賢帶領中科院物理所團隊日夜攻克。那時科研條件異常艱苦,好多設備是趙忠賢團隊自己造的。比如,燒樣品的爐子就是自己動手制作的,買的設備都是二手貨。有了自制爐子,趙忠賢和同事們不分晝夜地干,夜里不睡覺,困了就靠在桌子上歇歇,有事就起來繼續(xù)干?!澳菚r候經常就是睡在實驗室里,幾個月不回家?!壁w忠賢說。
很快,趙忠賢團隊獲得了40K以上的高溫超導體,一舉突破了認為“超導臨界溫度最高不大可能超過40K”的麥克米蘭極限。從那開始,“趙忠賢”3個字,不再普通。他被稱作“北京的趙”,開始出現在國際著名的科學刊物,乃至大眾媒體上。趙忠賢團隊的研究使得超導電性低溫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由原本昂貴的液氦變?yōu)楸阋硕糜玫囊旱?,并因此獲得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這位“北京的趙”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沉下心來,繼續(xù)在高溫超導領域里鉆研。經過20多年的沉淀,在無數次制備、觀察、放棄、重新開始之后,2008年,趙忠賢帶領團隊發(fā)現了系列50K以上的鐵基超導體,并創(chuàng)造了55K的鐵基超導體臨界轉變溫度的世界紀錄。中國人第一次站到了世界超導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年初,趙忠賢憑借這一成果,帶領團隊再次問鼎象征著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獎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此前,這一獎項已經連續(xù)空缺3年。2017年,又獲得了象征我國科技終身榮譽的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4年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趙忠賢事跡材料篇5
趙忠賢曾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校期間,“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的事跡給趙忠賢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其日后鉆研科學的引路標?!皟蓮椧恍恰笔聵I(yè)骨干不畏艱難,終有所成的精神也讓他感受到了科研人員所必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964年趙忠賢大學畢業(yè)后,就一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其間,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研究幾乎占據了他所有的科研時光。當時,中國超導研究剛剛起步,他日夜攻堅克難,沒有設備就自己制作,經費不足便設法淘換相對便宜的二手貨,“雖然很土,但很管用”,而連續(xù)加班加點則成為常態(tài)。
終于在1986年,趙忠賢帶領團隊獲得了40K以上的高溫超導體,突破了認為“超導臨界溫度最高不大可能超過40K”的麥克米蘭極限。一時間,多年來被奉為經典的理論被推翻了,世界物理學界可以說是地動山搖,趙忠賢也因此一舉成名。“北京的趙”成為趙忠賢的代名詞,頻頻出現在國際超導界。之后,超導電性低溫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大塊鐵基超導體55K最高臨界溫度紀錄等研究讓趙忠賢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