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
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大家知道有哪些嗎?王大珩是怎樣的科學家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2025(必看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精選篇1)
王大珩 (1915-2011),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我國現(xiàn)代國防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開拓與發(fā)展了靶場光學測試技術、激光技術及太陽地面模擬等國防光學技術領域。他對國家光學技術領域的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研究方向、研制任務的確定,技術基礎的建議等方面,做了大量籌劃決策、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工作,并積極倡導建立研究——發(fā)展——小批量生產一體化的體制。
在清華大學,他聆聽了葉企孫教授的磁學、熱力學課程,學習了吳有訓教授的X射線放射課程,還有薩本棟教授的無線電課程、周培源教授的理論物理學課程以及趙忠堯教授的光學課程。清華大學高質量的教育內容和訓練方法,令他走進了科研的大門,奠定了他一生事業(yè)的基礎。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王大珩銘記終生。在校期間,他在學習上奮斗不止,用知識填充自己;走上社會后,他百折不撓,切實踐行校訓的教誨。
對于王大珩放棄博士學位的事,他的摯友錢三強十分理解,也十分贊賞,“大珩不是不知道沒有博士學位對個人的不利影響,但他為了國家將來需要,做了與眾不同的選擇,在那個時候真是難得?!蓖醮箸褡约阂舱f過:“我們這代人是習慣了把做事放在第一位的,個人生活其次。我們做起事情來,從來不會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都是從國家考慮,從事業(yè)考慮?!蓖醮箸竦拿恳淮芜x擇,都只考慮兩件事:國家需求、科學追求。
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精選篇2)
1951年,王大珩接受中國科學院的邀請,來到大連,打算籌建中國自己的光學儀器研制機構。
咱們也不夸張,那時候的新中國是真窮,剛經歷完戰(zhàn)爭,一窮二白,別說光學儀器了,連塊玻璃都找不到。
王大珩走進實驗室的那一刻,估計都驚呆了:這哪是實驗室啊,分明就是一片廢墟!他心里估計也犯嘀咕,這得咋整啊?
可咱們的王大珩不一般,別人眼里的廢墟,在他眼里卻是寶藏。
他跑到舊貨市場淘了塊秒表、一架舊天平,還有一臺老掉牙的電位差計。
買家一看王大珩真掏錢,估計心里都樂開花了——這些破爛平時誰要啊?可王大珩還真不嫌棄,拿回去就開始琢磨:天平上的刻度盤?拆!改成分光儀!
路邊的玻璃碎片?磨!做成光學鏡片!電位差器?改!造個電阻箱!就這樣,他愣是用這些破爛貨,打造出了中國光學儀器的雛形。
你能想象嗎?靠這些路邊淘來的破爛,他帶著團隊搞出了中國第一臺電子顯微鏡、高溫金相顯微鏡、光電測距儀等一大堆“國之重器”。
這可真是“變廢為寶”的極致操作,連____看了都忍不住點贊:“中國的命運在人民自己手中,像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任何奇跡都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
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精選篇3)
1948年6月,從香港乘船至上海,后應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嚴濟慈先生聘請,到該所從事光學研究工作。
1949年3月28日,從上海到香港,輾轉朝鮮、沈陽等地抵達大連,參加創(chuàng)建大連理工大學,并主持創(chuàng)建應用物理系,任系主任。1951年中國科學院邀聘王大珩去北京籌建儀器研制機構。1952年中國科學院儀器館(長春光機所)在長春成立,他被任命為館長、所長。該所在他的領導下,30多年來為發(fā)展中國應用光學研究及光學儀器制造從搖籃而成為重要科研基地。
光學設計是儀器館最早取得成績的科研領域。王大珩親自領導建立了光學設計組,并舉辦過若干次全國光學設計訓練班。后來,在這里受啟蒙基本訓練的許多人,成為很有成就的光學科學家。光學玻璃是儀器館成立初期的重要科研成果。在以龔祖同先生為首研制成功中國第一批光學玻璃的過程中,王大珩運用他在英國工作的經驗,在玻璃配方、退火工藝及測試技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1958年,長春光機所以研制高精光學儀器的“八大件”而聞名全國科技界。它們是:一秒精度大地測量經緯儀,一微米精度萬能工具顯微鏡,大型石英攝譜儀,中型電子顯微鏡,中子晶體譜儀,地形測量用多臂航攝投影儀,紅外夜視儀以及系列有色光學玻璃。這是王大珩創(chuàng)辦儀器館以來所花費心血的結晶,也孕育了1961年中國第一臺激光器在這里誕生以及后來做出更為重要的成績。
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精選篇4)
王大珩在諸多科學領域做出了貢獻:光學、激光、精密機械、儀器儀表科技、計量科學、標準化技術、國防科技、信息技術、空間遙感技術、高科技產業(yè)化、教育、科普領域等。1952到1983年,王大珩在長春光機所的30多年,在發(fā)展長春光機所自身的基礎上,又著手分別組建了西安光機所、上海光機所、安徽光機所、四川大邑光電技術所,并倡導和親手創(chuàng)建了一所專門培養(yǎng)光機人才的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使長春光機所成為中國光學事業(yè)的“老母雞”。
30多年,王大珩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光學科技骨干,也培育出大批重要科研成果,光機所被贊譽為“中國光學的搖籃”。1953年12月,煉出第一爐光學玻璃,結束中國沒有光學玻璃的歷史。1958年,光機所研制出高精光學儀器“八大件、一個湯”新技術產品:一秒精度大地測量經緯儀,一微米精度萬能工具顯微鏡,大型石英攝譜儀,中型電子顯微鏡,中子晶體譜儀,地形測量用多臂航攝投影儀,紅外夜視儀以及系列有色光學玻,為攻堅國防精密儀器技術打下基礎。1959年,研制成功第一批濾光玻璃。1960年起,根據軍工任務需要,開展大尺寸、優(yōu)質玻璃的熔制工作,及紅外玻璃、激光玻璃的研制,研制出顯微物鏡波面像差測定儀、顯微物鏡幾何差測定儀和數(shù)值孔徑儀等。
1961年9月,中國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在機光所誕生。1966年4月,完成任務國發(fā)科研任務“150工程”,研制出形如大炮的跟蹤電影經緯儀。參與中國第一次核爆試驗,指導改裝了高速攝影機用于火球發(fā)光動態(tài)觀測;最早在國內領導大氣光學和目標光學特性的研究;在太陽模擬器和空間偵察照相機的研制中提出了先進的技術方案;研制出超過原設計指標的中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開創(chuàng)了中國獨立自主地從事光學工程研制和小批量生產的歷史,研制“718”測量船、核潛艇光學設備,研制中國第一代返回式衛(wèi)星照相機。
王大珩兩彈一星科學家事跡(精選篇5)
王大珩的父親王應偉是天文氣象學家,也是中國天文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王應偉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主張因材施教。王大珩取得的成就,與父親的教育以及良好的家風有著很大關系。
王大珩自幼聰敏過人,5歲就直接讀小學二年級。王應偉擔心孩子驕傲,對他的教育格外嚴厲。小學四年級時,老師曾出一道“雞兔同籠”題,班里只有王大珩答對了?;丶液?,王大珩興致勃勃地告訴父親解題過程,父親卻說他思路不對,根本沒有搞懂,答對不過是巧合而已,并告誡他:“學子最忌驕躁二字,驕則浮華不實,躁則淺嘗輒止?!倍嗄旰?,王大珩還用這個故事教育自己的博士生:科學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容不得絲毫懈怠。
王應偉曾將王大珩帶到自己工作的北京觀象臺,對他進行人文歷史教育。北京觀象臺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臺,以建筑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歷史悠久而聞名于世。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后,將放置于此的天球儀、四分儀等8臺珍貴天文儀器掠走。王應偉在講述這段歷史時對兒子說:“在這個世界上,靠乞求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只有靠自強。人自強了,就沒有人敢欺負你了;國自強了,就沒有人敢欺負你的國家了。什么時候我們的國家強盛了,我們這些中國人在別人眼里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個人?!?/p>
在父親的教育下,王大珩養(yǎng)成了踏實進取的品格。初中畢業(yè)時,他已經學完高中數(shù)學的全部內容,初中與高中階段,他的數(shù)學成績幾乎都是滿分。1938年,清華大學畢業(yè)的王大珩考取“庚款”留英公費生。在英國他先后就讀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謝菲爾德大學。1948年,王大珩回到闊別10年的祖國,參與大連理工大學創(chuàng)建,后歷任長春光機所所長、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xiàn)為長春理工大學)院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