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科學家事跡

| 啟智

感動中國科學家事跡(精選篇1)

袁隆平90歲陽歷生日,他在家中許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chǎn)3000斤早日實現(xiàn)。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單季畝產(chǎn)取得2092.6斤的成績。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無盡的家國情懷,我們共同企盼著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實現(xiàn)!

袁老身上有很多標簽,比如“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師”“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這些標簽或大氣、或詼諧、或酷炫,反映的是這位“90后”老爺子熱愛田野、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本真。而這些品質(zhì),是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學習的。

基層黨員干部要永遠熱愛田野。“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笨茖W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袁老深愛著祖國,他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鄉(xiāng)間,為的是實現(xiàn)“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兩個夢想。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大都來自田野鄉(xiāng)間,要時刻想著扎根祖國大地,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風景,也有荊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們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濘小路變成康莊大道,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黨員干部要永遠熱愛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睘槿嗣穹帐莻ゴ蠖鈽s的事業(yè),袁隆平強調(diào),不能搞犧牲產(chǎn)量來求優(yōu)質(zhì),為了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應該要搞既高產(chǎn)又優(yōu)質(zhì)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熱愛人民、不斷奮斗,才讓我們解決了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從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也應如此,對于人民要心存熱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謀利益,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感動中國科學家事跡(精選篇2)

古代有岳飛精忠報國,近代有黃繼光為國捐軀。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以前的祖國衰弱,腐敗,任人欺負,但是有了那些懷揣夢想的中國人之后,我們的祖國就漸漸強大了起來,有了巨大的成就。

開國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國成立了!這句話敲打著每個人的心,使每個人心中的熱血沸騰了起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當”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后,每個人都觀看著”神五”升起的錄像,每個人都在高興著,歡呼著。

我相信,在未來的發(fā)展中,祖國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更加美好,這是中國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就有著一個中國夢,那就是不再讓全國十三億人口再有挨餓的了。有一次,一個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撿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為什么會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奮不顧身,但現(xiàn)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國夢,是他凝聚了許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國夢……

我也有著一個夢,它雖不及袁隆平的夢那樣偉大,但是卻是十分美麗。

小時候,我常常幻想自己長大以后,可以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可以穿著圣潔的白大褂穿梭在醫(yī)院里,為重病的患者做手術,想象著別人叫自己”白衣天使”時的畫面,我就十分喜悅。我知道我離我的夢還很遙遠,但我會刻苦學習,努力早日使我的夢實現(xiàn),我會用自己的汗水澆灌我那個美好的夢……

一個人的夢雖然渺小,但成千上萬個人的夢加起來就是非常偉大的。它就像一滴水,單靠這小小的一滴是聚不成滾滾不息的江水的,只有匯聚在一起才有意義……

感動中國科學家事跡(精選篇3)

堅持才是王道飛人也差點中途放棄

終于開始了正規(guī)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展現(xiàn)出來。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fā)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fā)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么慢,我可以跑到11秒以內(nèi)?!北砀绮探“l(fā)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可以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么就獎勵什么?!苯Y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并非那么輕松。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zhèn)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fā)現(xiàn),并將蘇炳添從鄉(xiāng)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于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訓練并不適應。而且,由于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fā)現(xiàn)后,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里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后隨著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于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yè)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yè)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后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后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fā)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感動中國科學家事跡(精選篇4)

堅持才是王道 飛人也差點中途放棄

終于開始了正規(guī)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體現(xiàn)出來。 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fā)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fā)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么慢,我能夠跑到11秒以內(nèi)?!北砀绮探“l(fā)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能夠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么就獎勵什么。”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并非那么輕松。蘇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鎮(zhèn)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fā)現(xiàn),并將蘇炳添從鄉(xiāng)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于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訓練并不適合。而且,因為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fā)現(xiàn)后,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里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后隨著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06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于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yè)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yè)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后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協(xié)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后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fā)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蘇炳添勵志故事

學習體育兩不誤

蘇炳添不但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贊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為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lián)系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yōu)’!平時因為訓練缺課,都會即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愿意學習的一個孩子?!?/p>

正是因為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后,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為了互相推動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并刷新了全國紀錄。

蘇炳添破十神跡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于執(zhí)著于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著這種不服輸?shù)男拍?,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戶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捌剖畬χ袊莻€里程碑,作為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xù)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碧K炳添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說。作為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劉翔的含恨退役,讓黃種人在短跑領域出現(xiàn)真空,蘇炳添橫空出世,即時填補了空缺,這位步頻型的小個子英雄,擁有無與倫比的瞬間啟動水平。在國內(nèi),蘇炳添面臨 張培萌的競爭;在亞洲,蘇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戰(zhàn),即使之前蘇炳添生活在張培萌、桐生祥秀的陰影下,但天道酬勤,他憑借劃時代的壯舉榮膺黃種人第一飛人,注定被寫進體育歷史教科書。

感動中國科學家事跡(精選篇5)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lián)系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jīng)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著殘疾的身體,先后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聯(lián)系材料來解決村里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xiāng)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清廉公正,用撫恤金接貧濟困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xiāng)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里人多地少,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里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干瘦如柴。朱彥夫了解到情況后,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為村子里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里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恤金為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群眾。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xiàn)了生活自理。面對群眾的期望和家鄉(xiāng)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群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于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于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xiāng)親們一片真情。

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