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10篇

| 躍瀚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他于1953年8月畢業(yè)于西南農學系,開始了自己研究農業(yè)的生涯。他在農業(yè)學校任教期間,發(fā)現了一株特殊形狀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測試,發(fā)現這株水稻相比于一般水稻來說有不同的性質,是所謂的“天然雜交水稻”。這也是他人生中一個重大發(fā)現,在發(fā)現“天然雜交水稻”后,袁隆平便全身心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全中國水稻增產20%,使得中國成為全世界的農業(yè)大國。

可能大家對農業(yè)方面并沒有什么概念,可我要告訴你的是,農業(yè)是每個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自古以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就意味著國富民強,天下太平。而每次的皇朝更迭,一般都是天災人禍導致糧食緊缺,人民吃不飽飯才開始造反。農業(yè)與國家的國運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可見它的重要性。袁隆平就是通過雜交水稻的研究,使得中國以世界5%的耕地養(yǎng)活了20%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球的神話,加速了中國現代化的腳步。

袁隆平院士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今天他雖然走了,但他科技興國,不斷奮斗的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2】

《我有一個夢》這首歌詞是一位老人抒發(fā)內心呈現,他有著偉大夢想,并通過自己不懈努力給全世界交出了漂亮成績!

這位老人他有一種不服輸勁頭,越挫越勇;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成功而自負,不斷制定目標,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己!

這位老人他很樸實無華,他就是一顆定海神針,能帶給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一位非常慈愛老人,我曾經看過老人1篇采訪,其中他說“在上個世紀60年代啊,饑荒時候餓死人啊,我親眼見過”主持人接著問“您是不是害怕這樣場景再次出現”老人連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可知糧食重要性!”回想老人在采訪中神情,大有憂天下之憂而后天下之樂而樂胸懷!為了讓人民不再像他看到那樣食不果腹,他帶領著團隊開始了漫長攻堅之路!

他瘦瘦小小一個人,風吹日曬皮膚黑黝黝,像個地地道道農民;他為人低調,他獎項非常多,但是他從不在意這些,攻堅克難,一絲不茍!

還記得老人給自己母親寫那封信,他為了人民不再餓肚子,卻給自己留下了永遠遺憾,自己母親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積攢了多少想對母親說話,多少悔,多少盼,這已成為老人永遠惦念了!

這位老人永遠離開了我們,在他離開時候有那么多人主動去送老人,為老人留下想念淚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成績,他實現了自己夢,他終于放心離開了。

袁隆平爺爺對您我們有太多不舍,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3】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轉眼,90年過去,我成了正兒八經的“90后”。我大半輩子都在與水稻打交道,至今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個年頭。我最關心的,就是與水稻和糧食相關的事。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華大地上到處災荒戰(zhàn)亂,人民生活顛沛流離,少年時我就被迫從一個城市輾轉到另一個城市,雖然少不更事,但每當看到沿路舉家逃難、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蕪的田野和滿目瘡痍的土地,我的內心總會泛起一陣陣痛楚。報考大學時,我就對父母說,我要學農。母親聽了,嚇一跳,說,傻孩子,學農多苦啊,你以為好玩兒呢?但我是真正愛上了農業(yè),死活要學,還擺出大道理:吃飯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沒有飯吃,人類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選擇。

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安江農校地處偏遠,臨行前,學校的領導告訴我,那里很偏僻,“一盞孤燈照終身”,你可要做好思想準備。當時我想,能傳播農業(yè)科學知識,也是為國家做貢獻!沒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難時期。我當時想,這么大一個國家,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我要為讓中國人吃飽飯而奮斗!

一天,我看到一些農民從高山上兌了種子,擔回來種,就問他們,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換種呢?他們說,山上的種子質量好一些,產得多些。他們接著還說了一句話,叫做“施肥不如勤換種”。這對我有很大啟發(fā):農業(yè)上增產的途徑有很多,但其中良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從此以后,我開始自己的雜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來,有汗水和辛酸,也有豐收和喜悅??茖W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禾下乘涼夢,我是真做過,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4】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刮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里,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chuàng)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lián)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贊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頭銜、那么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于”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盡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對于如此節(jié)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里,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fā)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無數相對于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只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斗不息呢?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5】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fā)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饑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饑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辟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大,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xù)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么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勛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xù)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yè)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fā)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6】

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堿地里長出了水稻,這是袁隆平團隊試種的,高寒耐鹽堿水稻,又稱海水稻。這一新的嘗試立即引發(fā)國人點贊:了不起!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拼勁兒。袁隆平院士今年90歲,這個年齡對于一般人而言,應該是兒孫滿堂,頤養(yǎng)天年。而對于袁老而言,現在還是他的事業(yè)“青春期”。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帶領他的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刷新了一項又一項記錄,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支持他的是讓中國人吃飽吃好,是對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黨員干部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軍,更要以袁老為榜樣,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專業(yè)領域的“行家里手”,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奉獻所有光和熱。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敢為人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闖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們,將青海格爾木市大棚內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開墾的鹽堿地中,這本身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黨員干部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去想,大膽去干,只有這樣才能攻破一個又一個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困難不要畏手畏腳,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積極尋求辦法,敢于嘗試試驗,在不斷的嘗試失敗中,找到最佳解決辦法。要敢為人先,別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己。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干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針對格爾木獨特的自然條件,通過自主研發(fā)技術、優(yōu)化最優(yōu)配比,運用水稻耐鹽堿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為后續(xù)積累經驗、進而大面積推廣邁出了第一步。無論是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新時代,實事求是一直是我們推進工作的重要法寶。黨員干部要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發(fā)現真問題,敢于說真話,扎實辦真事,贏得群眾的真滿意。要認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每一項工作,服務好每一名群眾。

90歲的袁隆平,柴達木盆地的鹽堿地,長勢良好的海水稻,我們還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7】

袁隆平院士是“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東方魔稻”,不知道養(yǎng)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后后獲得了聯(lián)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fā)明家金質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等諸多獎項,并且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和“共和國勛章”等等。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卻僅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的詮釋,這種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嘆,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yǎng)、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袁隆平有句名言,“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他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學家,更像是一位農民,于是他風里來,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與大地貼的近,與百姓貼的近,更與實踐貼的近,在貼近中,有他的理想,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為了中國14億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實踐到了真理,獲得了民生。

“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這個禾下乘涼夢,讓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級稻和海水稻之后,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又開創(chuàng)了新的佳績,他們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畝產超過了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這一成果將為沙漠地區(qū)提升糧食自給能力、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再添“中國貢獻”。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8】

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huán)保事業(yè),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xié)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qū)和單位的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fā)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xié)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xù)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協(xié)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公司整體和部門全局決策,加強協(xié)調,開拓創(chuàng)新,全力以赴為工程項目服好務。努力加強自身素質修養(yǎng)以樹環(huán)保產業(yè)龍頭形象。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普通的企業(yè)員工,我們的名聲不算顯赫、我們的地位不算尊貴、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梢哉f,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布署,積極開展部門各項工作,認真學習節(jié)能環(huán)保專業(yè)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huán)保領域的新動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提高環(huán)保設備質量,做到建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同時更好地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yè)務培訓,開展好員工的文體活動,關心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鞭策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9】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于在農業(yè)學校當了一名教師,于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08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后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并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tài)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yè)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xù)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梢哉f,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向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么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yè)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yè)追夢路。

袁隆平事跡及精神品質【篇10】

2001年8月21日午時,《致富快報》的記者走進了袁隆平的辦公室。袁隆平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沙發(fā)上,請秘書給來訪者泡茶,又遞上香煙。他明白來訪者是江西老鄉(xiāng),又是為“三農”服務的一份實用性很強的報紙的新聞工作者,向農民傳播黨的各種惠農政策,供給信息和可操作的技術,方向很對頭,農民朋友喜歡,長期堅持下去,報紙就有生命力。

他說:眼下農民朋友的生活不是很富裕,相當一部分農民朋友渴望著脫貧致富而又一時找不到門路,你們這些高參肩上的擔子不輕啊。聽說《致富快報》全年定價不到50元錢,一天不到一包“梅雀”牌香煙錢。我看農民朋友是訂得起的。你們的報紙是辦給“窮人”看的,是辦給弱勢群體看的,所以注定你們也是“窮人”。也是媒體中的弱勢群體,現階段,這是正常的,又不很正常。

當他明白記者代表報社大熱天遠道而來懇請他擔任報紙的顧問,以及請他題詞時,他爽快答應了:“好。我反正有60多個頭銜了,多一個無妨??墒穷^銜太多了,好累,反而成了包袱。但你們的報紙是辦給農民朋友看的,我愿意當這個沒有級別的顧問?!?/p>

然后,他伏在辦公桌上,頗認真地在白紙上寫下“祝農民朋友早日致富”和“祝《致富快報》越辦越好”兩幅題詞。

爾后,經記者請求,袁隆平和來訪者在辦公樓前的臺階上合影留念。

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科學家,多次請辭和推掉了許多聲名顯赫的頭銜,偏偏欣然擔任一張不起眼的小報的顧問,這段佳話很快被傳為美談。

7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