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
兩彈一星的研制為新中國增強了國防力量,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故事有哪些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篇1)
屠守鍔(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湖州人,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生前是中國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研究員、高級技術顧問。
屠守鍔于194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航空系;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任美國寇蒂斯飛機廠工程師;1945年任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系副教授;1947年在清華大學航空系任教;1957年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結構強度研究室主任;1961年9月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長兼第二設計部主任;1965年7月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一院副院長兼第一設計部主任;1982年先后任航天部總工程師、科技委副主任兼一院科技委主任;1986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9年獲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屠守鍔畢生從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研究工作。領導參加地空導彈初期試制;研制液體彈道式地地中近程導彈、中程導彈;研制洲際導彈和長征2號運載火箭等。
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篇2)
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長征三號、風云一號……一連串令國人驕傲的航天成果背后,有著同一位航天人的名字,“中國航天四老”之一屠守鍔。
屠守鍔,1917年生,湖州人。青年時期,屠守鍔曾在上海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轟炸機橫行肆虐的情景。他立下志愿:一定要親手造出我們自己的飛機,趕走侵略者,為死難的同胞報仇。當學校設立航空系后,原本機械系的他毫不猶豫地改變了專業(yè)。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留美的屠守鍔歸心似箭。他辭去工作,歷盡艱辛回到祖國。然而國民黨政府無意興辦民族航空工業(yè),失望之余,他只好寄希望于培養(yǎng)下一代航空人才。這段時期,屠守鍔開始與進步人士接觸。1948年末,他毅然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7年,屠守鍔被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為錢學森領導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負責導彈的結構強度和環(huán)境條件的研究。1980年5月18日,作為中國第一枚遠程導彈的總設計師,屠守鍔在“可以發(fā)射”的鑒定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當導彈準確命中萬里之外目標的消息傳來,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篇3)
“一定要親手制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和武器!”是少年屠守鍔在和父親返鄉(xiāng)途中,目睹日軍飛機對上??褶Z濫炸,悲憤不已的他立下“工業(yè)救國”誓言。抱著航空救國的決心,屠守鍔發(fā)奮讀書。
屠守鍔194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航空系。1943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碩士學位。碩士畢業(yè)之后,屠守鍔應聘成為美國布法羅寇蒂斯飛機制造廠的一名工程師,負責飛機強度分析。
即使當時工作和生活條件都是簡陋的,但這并未影響屠守鍔的工作熱情,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寶貴的實踐機會。要想造出中國自己的飛機,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實際的經驗,而從事這份工作,正是自己長本事的良機。他整日伏案工作,掌握吸收所能接觸到的技術。患難中的祖國和親人時時牽扯著屠守鍔這位海外游子的心。
屠守鍔信心百倍地走上了自己的新崗位,成為錢學森院長領導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負責導彈的結構強度和環(huán)境條件的研究。沒有資料,沒有圖紙,他和眾多專家一起,既當研究人員,又當學生,在極為有限的條件下,搜集資料,摸索實踐。
從1957年到1980年,屠守鍔一直奮斗在我國導彈事業(yè)的第一線。1980年5月18日,作為中國第一枚遠程導彈的總設計師,他在“可以發(fā)射”的鑒定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與此同時,屠守鍔還擔任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1975年11月,由遠程導彈改進而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使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實用階段。
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篇4)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航空系;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yè)后在美國布法羅寇蒂斯飛機制造廠任工程師;1945年回國,先后任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副教授,清華大學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北京航空學院教授;1957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八研究室主任;1961年9月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長兼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1982年任航天工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屠守鍔早年從事飛機結構力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后投身于我國導彈與航天事業(yè),長期從事導彈與火箭總體技術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工作,對導彈研制過程中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決策、指揮及組織實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屠守鍔先后擔任中國近程、中程導彈的副總設計師,遠程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主持解決了若干重要型號特別是遠程運載火箭、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和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中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并參與了我國火箭技術發(fā)展重大戰(zhàn)略問題的決策,為我國航天事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
1917年12月5日,屠守鍔生于浙江湖州的南潯鎮(zhèn)。歷史上的南潯有“詩書之鄉(xiāng)”的美譽,有崇文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屠守鍔的父親屠維屏是清朝末年的舉人,家境雖不寬綽,但很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屠守鍔少年時在家鄉(xiāng)讀書,后進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學及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就讀。1932年1月29日,途經上海碼頭準備回鄉(xiāng)的屠守鍔,突然聽到天空中傳來的陣陣轟鳴聲,日軍的轟炸機一架接一架俯沖下來,投下一顆顆密集的炸彈,原本繁華喧鬧的碼頭瞬間陷入一片火海。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使他立下了“航空救國”的志向:一定要為死難的同胞報仇,親手造出我們自己的飛機。
屠守鍔“洲際導彈之父”事跡材料(篇5)
屠守鍔是我國著名導彈與火箭技術專家,一生幾經轉折,但始終不變的,是他“熱血報國”之志。
1932年,少年屠守鍔在和父親返鄉(xiāng)途中,目睹日軍飛機對上??褶Z濫炸,悲憤不已的他立下“工業(yè)救國”誓言:“一定要親手制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和武器!”
從此,這位少年更寡言少語,只是爭分奪秒地發(fā)奮讀書。因為耳畔時?;仨懼粋€聲音:國家需要你!這成為他須臾不忘的座右銘。
他考取清華,專攻航空;隨后負笈北美,攻讀麻省理工;畢業(yè)后受聘美國飛機制造廠,埋頭苦干積累技術。一聽到抗戰(zhàn)勝利的消息,歸心似箭的屠守鍔便辭去工作,輾轉回到祖國。
然而,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根本無意興辦民族航空工業(yè),失望至極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培養(yǎng)學生上。新中國成立不久,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于1956年正式組建。次年,屠守鍔終于迎來了施展抱負的機會,負責導彈結構強度和環(huán)境條件的研究。
盡管此時屠守鍔連導彈長啥樣都沒見過,但建設新中國的宏偉目標給了他無限勇氣,沒有圖紙沒有資料,就既搞研究又當學生。在跟隨錢學森工作時,他認識到,“導彈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一心一念,都必須從國家需要和利益出發(fā)!”
在研制洲際導彈時遭遇“十年動蕩”,他“笑罵由人”屏蔽一切干擾,艱難推進研究,甚至練出了開會時以膝為桌、單手演算的“絕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