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1】
一、生死考驗:極限飛行力挽狂瀾,128人平安落地
9800米高空,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隨即遭遇的是速度為800km/h的強氣流、零下40℃的極低溫、飛行儀表多數(shù)失靈、整架飛機開始劇烈抖動、失壓、強噪音……眼看就是一場機毀人亡的巨大災難。
2018年5月14日,在這生死關頭,川航3U8633航班責任機長劉傳健沒有慌亂,迅速恢復理智,在十幾秒的時間內無一失誤地完成36個完整動作;與機組、乘務組有序配合,34分鐘忍受極端低溫、缺氧、強風條件,全手動操縱飛機飛越高原高山地形,驚心動魄卻平安著陸,最終保住了119名旅客與9名機組人員的性命,創(chuàng)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跡。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突發(fā)狀況,是一次以英勇無畏精神和高超業(yè)務本領力挽狂瀾的英雄壯舉,是一次堅持生命至上、與時間賽跑的生死營救。關鍵時刻,他敢于挑戰(zhàn)飛行極限,勇當國家財產、人民生命的守護者。
二、全球矚目:_親切會見,媒體盛贊“史詩備降”
類似劉傳健風擋玻璃破裂脫落情況下的迫降飛行事件,在民航領域尚無記載。專業(yè)人士紛紛評價:這次的情況在全球都屬極其罕見,這是一次“世界級”“史詩級”的備降。
全球媒體均對此進行了深入報道。除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國內國家級媒體盛贊“奇跡時刻是專業(yè)在閃光”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路透社、印度TV等國際主流媒體不約而同,將劉傳健機組稱作“英雄”?!睹咳锗]報》稱贊在32000英尺的高空執(zhí)行這些操作非?!安豢伤甲h”。路透社則將此次事件稱作“中國版”英國航空5390號班機事件,贊賞飛行員的“不懈努力”。
這一“民航史奇跡”事件也牽動著億萬民眾的心,感動了無數(shù)人,鼓舞了無數(shù)人。有網友評論:“128個人的生死全維系在他一身,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人有多了不起!”
2018年6月8日,四川省、中國民航局召開成功處置川航3U8633航班險情表彰大會,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機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授予劉傳健“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并享受升級勞動模范待遇。
2018年9月30日,__專門邀請劉傳健等“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全體成員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招待會,并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他們,評價他們說:“生死關頭,你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危難時方顯英雄本色。你們化險為夷的英雄壯舉感動了無數(shù)人。得知你們的英雄事跡,我很感動,為你們感到驕傲。授予你們‘英雄機組’、‘英雄機長’的光榮稱號,是當之無愧的?!薄澳銈儾焕槊窈铰毠り犖榈膬?yōu)秀代表。我們要在全社會提倡學習英雄機組的英雄事跡,更要提倡學習英雄機組忠誠擔當、忠于職守的政治品格和職業(yè)操守?!?/p>
劉傳健先后榮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飛行精英獎”、“最美退役軍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等榮譽。
三、英雄本色:平凡成就非凡,民航精神成就最高職責
低溫缺氧使人失去知覺,瞬時強風將人吸出窗外,生死關頭劉傳健機長忠于職守,面對生命威脅全組無一人脫離崗位,擔當起119名旅客生命安全的責任,完美地展現(xiàn)了忠誠擔當?shù)恼纹犯?、嚴謹科學的專業(yè)精神、團結協(xié)作的工作作風、敬業(yè)奉獻的職業(yè)操守這一當代中國民航精神。
英雄的榮譽,不只屬于3U8633機組,更屬于全體中國民航人。奇跡的背后,是多年安全工作的積累,是中國民航每一個航班飛行、每一天航班運行、每一個崗位人員的艱辛積淀。英雄的壯舉,再次證明了中國民航有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關鍵時候能夠信得過、靠得住、頂?shù)蒙系膬?yōu)秀隊伍,深刻踐行著“人民航空為人民”的理念。
“5?14”事件的成功處置也絕非偶然,是遵章守紀的典范,是嚴格執(zhí)行手冊的代表,是長期作風養(yǎng)成的職業(yè)素養(yǎng),是中國民航系統(tǒng)多年來高度重視“三基”建設的結果,是對全體民航人辛勤勞動的充分肯定。
瞬間的判斷來自長期的積累,英雄的壯舉蘊含于平凡的工作之中。從事飛行工作28年來,劉傳健機長總飛行時間13666小時,總經歷時間11454小時,未發(fā)生過人為責任原因不安全事件。他從未放棄的高標準、嚴要求,始終堅持系統(tǒng)學習各種飛行知識,幾乎把飛行之外的所有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對飛行理論和飛行技術的刻苦鉆研上。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2】
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的展廳里,湖南省委原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培民,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被列入改革開放40年“榜樣的力量”。他的名字,被以這樣莊嚴的方式所銘記。
在湖南湘西,“為民書記”的名字同樣被深深銘記?!案淖兦Ч叛蚰c道,火禾公路暖人心。千言萬語說不盡,永遠難忘書記恩。”一首山歌,至今仍在苗家百姓中廣為傳唱。
1990年5月,湘潭市委書記鄭培民被調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書記。
湘潭和湘西,一字之差,在當時卻是天壤之別。湘西,是全國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貧困山區(qū)。每逢青黃不接時,全州有許多百姓斷糧。去湘西工作,是只有硬肩膀才能挑起來的重擔子。
鄭培民接過前任的接力棒,跑遍了全州218個鄉(xiāng)鎮(zhèn)。他的車里常備一床棉被,有時候下鄉(xiāng)半夜也回不到吉首,就在車里湊合一夜。
也就是從這一年起,自治州開始推行“雙兩大”地膜玉米新技術;從這一年起,全州的糧食開始自給。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边@句話發(fā)自鄭培民的內心。
凡是群眾寫給他的信,鄭培民總是堅持自己拆看。下農村,他總要到農民家去,掀開鍋蓋,瞧瞧農民吃的是什么飯;撩開蚊帳,摸摸床上的被褥是否厚實。
曾令超是一位傷殘司法干部。鄭培民第一次與他通電話,講完話后要他先放電話。曾令超堅持讓鄭書記先掛。推來推去,最后還是沒能拗過鄭培民。在后來的交往中,他們形成了一種默契:每次鄭培民都要聽到電話那邊“咔嗒”一聲,才輕輕掛上電話……
在常德百姓的心中,鄭培民是抗洪中和他們一起扛沙袋、堵缺口的戰(zhàn)友。
1998年,驚濤駭浪挑戰(zhàn)常德。7月24日晚,安鄉(xiāng)縣安造垸潰垸。這個垸子里,有縣城和5個鄉(xiāng)鎮(zhèn)、一個農場,共18萬人。
時任省委副書記的鄭培民,在安鄉(xiāng)指揮了三大戰(zhàn)役:趕在洪水撲到之前,搶修了一條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鄉(xiāng)縣城;指揮堵塞書院洲潰口,扼住了洪水之喉;指揮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北大堤保衛(wèi)戰(zhàn),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鎮(zhèn)常德市之外……
伴著堤外滾滾洪水,鄭培民坐在堤邊,吃著盒飯,靜靜地度過了自己的55歲生日。
2002年,鄭培民被抽調到中央工作,突然舊病復發(fā)。
急送醫(yī)院的途中,遇到紅燈。司機準備闖關。鄭培民艱難地抬起頭說:“不要闖紅燈?!睅缀跏怯帽M全身力氣說完句話后不久,他的頭無力地靠在秘書身上,再也沒有醒來。
一句普通的話語,竟成了對人世的永別。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币晃簧磉吂ぷ魅藛T,曾為鄭培民的為官為人做過這樣的總結。
比起普通百姓,領導干部會更多地面對誘惑和考驗,固守操守,承受考驗,比常人更難。
集郵,可說是鄭培民唯一的愛好。就是這個愛好,他也絕對保密,生怕有人投其所好。
無論是調離湘潭還是調離湘西,鄭培民總是選在早晨未上班之時悄悄離去。他不想驚擾大家,也怕可能送來的人情禮。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作時,鄭培民的一段日記中這樣寫道:“這次回湘潭度春節(jié),我謝絕了辦公室派車送我的盛情,同時謝絕了辦公室要為我報銷路費的好意。堅持自費返家,往返火車票近80元,自己掏腰包。有人講我太板,我想,寧肯自己吃虧,對自己嚴格要求,是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自覺做到的?!?/p>
“對待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编嵟嗝駥懙们宄龅妹靼?。
1988年6月,老同學季德鈞來湘潭出差,鄭培民接他到家做客。那是一間陋室,房子中間放了一張湖南人居家常用的竹床。季德鈞回憶時感慨:“整個家居之簡樸清貧,不用說當今,就是在當年的同級干部中也是不多見的?!?/p>
鄭培民生前,妻子楊力求的工作單位只變動過一次,就是從湘潭市新華書店調到了省新華書店,職務仍是一名普通職工。妻子敬重鄭培民的為人,更注重維護丈夫的形象。楊力求有個“三不”原則:不幫人向鄭培民帶任何信,不傳口信,不接受任何禮品。兒子鄭海龍說:“在廉政問題上,爸爸把前門,媽媽守后門。”
上善若水。鄭培民的生前身后,都透明如水,經得起任何考驗。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3】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現(xiàn)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全國_常委、湖南省_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名譽院長等職?,F(xiàn)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青島海水稻研發(fā)中心主任、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50多年來,袁隆平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發(fā)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chuàng)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為確保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卓越貢獻。先后榮獲國家發(fā)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美國“世界糧食獎”、香港“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等30多項國際國內獎項。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研究。1964年,他在對一株“鶴立雞群”的野生雜交稻的研究中獲得靈感,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1966年,他在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yōu)勢”的傳統(tǒng)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建立了一門新學科——雜交水稻學。
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提出了利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并于1973年實現(xiàn)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育成了我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強優(yōu)勢雜交水稻“南優(yōu)2號”等組合;領導課題組成功突破制種難關,使制種產量逐漸提高,達到全國平均畝產350斤左右。
在總結國內外農作物雜種優(yōu)勢育種的歷史和經驗基礎上,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zhàn)略設想”,即育種方法由三系法到兩系法再到一系法,朝著程序由繁到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fā)展;雜種優(yōu)勢水平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yōu)勢利用、朝著優(yōu)勢越來越強的方向發(fā)展。這一戰(zhàn)略設想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同,以后的雜交水稻基本上都朝著這一戰(zhàn)略方向進行研究,并且已經取得很好的效果。
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創(chuàng)立了光溫敏不育系育性轉換的光溫作用模式,闡明了育性轉換與光溫變化的關系;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不育起點溫度低于23.5℃的關鍵技術指標,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成功并大面積推廣應用。
袁隆平設計了以“高冠層、矮穗層、中大穗和高度抗倒”為特征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建立了形態(tài)改良,亞種間雜種優(yōu)勢及遠緣有利基因利用相結合的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根據這一模式和技術路線,我國超級稻育種分別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和2014年先后實現(xiàn)超級稻第一期畝產700kg、第二期畝產800kg、第三期畝產900kg和第四期畝產1000kg的攻關目標。目前,正在向第五期每公頃產16噸、第六期每公頃產17噸的目標攻關。
針對我國人增地減的現(xiàn)狀,袁隆平提出了運用超級雜交稻技術成果,大幅度提高現(xiàn)有水稻的單產和總產,提高農民種糧效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科學思路。組織實施了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三分地養(yǎng)活一個人”糧食豐產工程等高產攻關項目?!胺N三產四”豐產工程2007年率先在湖南實施,并迅速在安徽、廣東、廣西、河南、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市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分地養(yǎng)活一個人”糧食豐產工程于2018年組織實施,初顯成效。
如今,袁隆平雖年近九十,仍堅持奮戰(zhàn)在科研第一線。主持了“耐鹽堿雜交水稻”研究、低鎘水稻技術研究以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開展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研究。經過近三年來的努力,目前,耐鹽堿雜交水稻研究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已初露鋒芒。
作為黨外知識分子,袁隆平始終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有非常高的政治覺悟。從1983年至2018年,他歷任全國_常委二十五年,提出了多份有影響的提案,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袁隆平多次赴美國、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地講學,主持舉辦國際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50多期,為來自亞、非、拉美3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學員授課,并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指導雜交水稻研究與生產。
袁隆平出版《袁隆平論文集》《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雜交水稻學》等專著7部,發(fā)表學術論文70多篇。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4】
孤兒許月華12歲時高位截癱,兩個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撐;17歲時,她被送進了社會福利院,開始了新的生活,主動要求照看院里的孤兒,成為130多名孤殘兒童的“媽媽”,撒播著偉大的人間母愛,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板凳媽媽”。
1973年,許月華被送進了湘潭市社會福利院?!耙聛砩焓?,飯來張口”的生活過了半個月,她就感到渾身不自在,向院長提出要幫著照看小孩。院長拗不過她,就讓本來是被供養(yǎng)對象的許月華,成了一名沒有任何報酬的編外保育員,成了福利院孩子們的“板凳媽媽”。
勝利是“板凳媽媽”的第一個“孩子”。福利院從拖拉機輪子底下?lián)旎貏倮麜r,她才幾個月大。勝利患重感冒并引發(fā)肺炎,必須專人重點照顧。領導正發(fā)愁到哪里抽人手時,許月華一句“交給我吧!”抱起了勝利就開始哄起來。勝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進去的食物,往往會立刻從鼻腔里溜出來。許月華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調羹慢慢地滴藥,用注射器擠進奶水,這樣一點一點地喂她長大。勝利唇腭裂手術愈合后,長成了漂亮姑娘,如今已結婚生子。她逢人就說:“我能有今天,全靠‘媽媽’?!?/p>
一年夏天,有個叫湘秋的孤兒住進了醫(yī)院,不斷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鬧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幾個保育員都累倒了。許月華主動要求一個人到醫(yī)院去陪護她。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針。晚上,她摟著湘秋在懷里過夜。孩子頻繁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總是先幫孩子洗凈身子,換上潔凈的衣服,再哄著湘秋睡下后,才爬起來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臟物。107天以后,在她的悉心照顧和醫(yī)院的努力治療下,湘秋的身體才慢慢康復。
在福利院,許月華從沒有休過節(jié)假日。有回她腎結石急性發(fā)作住院,剛出院她就直接進了福利院幼兒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個小時?!拔乙亚泛⒆觽兊臅r間補回來?!弊o理班長心疼她:“月華,你這樣下去會累死的?!痹S月華輕輕一笑:“真這樣累死,我樂意。我還留了幾十塊錢,就拜托你替每個孩子買件衣服,算是我給他們的一個紀念?!?/p>
隨著福利院收養(yǎng)的孤殘嬰幼兒不斷增多,許月華撫育的“兒女”也越來越多,最多時同時帶著15個。為了方便,她讓孩子們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鋪太窄,就不斷加寬,最后加寬到了5米,她那張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兒園。白天,許月華給他們喂奶,換尿布,陪他們玩,逗他們笑,常常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晚上,這個剛睡下那個又醒了,這個剛停止哭那個又扯開嗓子喊,許月華從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許月華先后帶大了138個孤兒。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來了。不少成家立業(yè)的孩子,在履歷表的“母親”一欄里,寫的是一個共同名字:許月華。
晚年的板凳媽媽經受了又一場嚴峻的考驗。2012年9月,她丈夫被確診為肺癌晚期,頑強的板凳媽媽毅然選擇了挺直腰桿,勇敢地面對,一邊照顧丈夫,一邊擠時間到福利院里幫助護理孤殘兒童。2013年11月,她自己被確診為右上肺中央型肺癌。在醫(yī)院,她卻是最繁忙的病人,除了輸液和治療,她就下床去關愛那些因病痛折磨而厭世絕望的病友。在她耐心勸導下,一位因患絕癥而跳樓輕生,又被消防戰(zhàn)士救起的病友,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5年,板凳媽媽又辦起了一所敬老院。她總是清晨5點出發(fā),趕六七里路到菜市場,經常深更半夜還在為老人包餃子。一個嚴冬的夜晚凌晨兩點,板凳媽媽枕邊的手機驟然響起。得知院里90歲的董娭毑突然病情加重,板凳媽媽慌忙搜出常備的急救藥品,駕起電動輪椅,冒著寒風細雨,趕十多里路到老人身邊。一面安排聯(lián)系老人家屬,一面組織護理人員施以搶救。第二天又冒雨回家給正在接受化療的丈夫料理生活,隨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回院里陪護老人,直到為老人送終,整整三天兩夜沒有合眼。
丈夫去世后,許月華干脆搬到了敬老院,堅持日夜為老人奔忙。她的人生,就象她在入黨申請書上所寫的:“上天只給我半截身子,黨卻給了我健全的靈魂,我要用一輩子來感謝黨和回報社會?!?/p>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5】
何鏡堂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建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中國建筑學科的領軍人物和公認的建筑大師,《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入選人物之一。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以及中國建筑界最高榮譽——首屆“梁思成建筑獎”;主持設計的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青島上合峰會主會場、錢學森圖書館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獲得國家級金獎3項、銀獎4項及省部級獎數(shù)百項,在同行和學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知名度,被譽為“中國館之父”“校園建筑設計掌門人”;提出注重總體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兩觀三性”建筑理論體系,引領中國特色的建筑創(chuàng)新道路,為中國的城市建設和建筑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主持設計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建筑,提振中國文化自信。何鏡堂先后主持設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青島上合峰會主會場)等重大工程200多項。這些重大標志性工程見證近百年來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體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記憶與時代精神,引領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創(chuàng)作道路。1.東方之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雍容大度,典雅端莊的形象展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以及盛世中華、鼎力東方的時代風貌,在國內外取得廣泛影響和一致好評。2.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記載了民族的災難歷史,承負國家公祭重任;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體現(xiàn)了“騰起筑夢、揚帆領航”的上合風采和精神;北京奧運摔跤館和羽毛球館、中國南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映秀震中紀念地、錢學森紀念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等一系列標志性建筑,為中國特色文化博覽建筑、體育建筑創(chuàng)作做出杰出的貢獻。3.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主持創(chuàng)作了兩百多個大學校區(qū)設計,獲譽“校園建筑設計掌門人”。4.應邀參加雄安新區(qū)及起步區(qū)國際城市設計競賽和海南國際自貿島海口江東新區(qū)及起步區(qū)等城市設計大型國際競爭,并多次排名第一或入圍前三。5.獲國家、部委及省級以上優(yōu)秀設計獎100多項,其中獲國家級金獎3項、銀獎4項、銅獎6項。榮獲中國建筑界最高榮譽—首屆“梁思成建筑獎”。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協(xié)會國慶60周年“十佳具有行業(yè)影響力人物”、中國工程院2010年光華工程科技獎、國際設計藝術終身成就獎等大獎。在中國建筑學會建國60周年創(chuàng)作大獎評選中,何鏡堂主持的作品有13項獲獎,成為建國以來獲獎最多的建筑師。
二、創(chuàng)造性提出“兩觀三性”建筑理論體系,引領建筑學科發(fā)展。1.在建筑學核心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共發(fā)表闡述其學術理論的論文80余篇,出版《當代大學校園規(guī)劃理論與設計實踐》等專著9部,2017年在《人民日報》理論??恰逗椭C理念與建筑“三性”》文章,探索中國特色的建筑創(chuàng)作理論,引起廣泛認同。2.以“兩觀三性”建筑理論即“建筑要有整體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建筑創(chuàng)作要體現(xiàn)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和諧統(tǒng)一”指導設計,在文化博覽建筑、大學校園規(guī)劃設計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3.主持、籌建、建設國內建筑學界第一個且唯一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理論、技術創(chuàng)新的角度為當代中國的城市建設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為中國建筑學科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
三、直面時代與社會的需求,創(chuàng)新產學研合作機制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1.堅持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功實踐“學研產”一體化模式,打造了“何鏡堂工作室”創(chuàng)作平臺和設計品牌。 2.領銜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主持的“建筑學研究生三位一體聯(lián)動式設計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與教育實踐”獲國家教學一等獎。3.至今培養(yǎng)博士、博士后八十余名,碩士數(shù)十名,其中18名獲得全國青年建筑師獎。
四、向世界發(fā)出中國建筑的聲音,展示中國建筑文化與城市建設發(fā)展成就。1.受邀在哈佛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米蘭理工大學、威尼斯建筑學院、奧克蘭大學等以及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專業(yè)學術講座,在學生中反響巨大。2.在世界知名院校進行“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何鏡堂作品展”,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設計、中國制造和中國文化的魅力。中央電視臺報道稱“展覽生動再現(xiàn)了中國當代經典建筑的魅力與特色”。
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愛心回饋社會暖人心。1.何鏡堂長期奮斗在教學、科研以及實踐第一線,始終以昂揚的斗志與不懈的努力激勵著青年建筑師以及學生。“以智慧和汗水書寫美好人生”為題的報告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2.何鏡堂關注教育,熱心公益。2011年,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后,何院士將所獲獎金200萬元全部捐出,并成立何鏡堂教育基金,牽頭各方累計捐贈1150萬元,獎勵各學院優(yōu)秀青年學生以及教師,激勵年輕人的學術探索和創(chuàng)新研究。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6】
鐘南山的名字,和中國的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緊緊連在一起。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來,他不顧生命危險應對災難,夜以繼日地工作,曾連續(xù)38個小時沒合眼,由于過度疲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他的態(tài)度很明確:“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醫(yī)院是戰(zhàn)場,作為戰(zhàn)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他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到我們這里!”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他臨危不懼,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況下,他以客觀事實和臨床經驗為依據,不贊同“衣原體是病因”的觀點,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堅持真理,最終證實“非典”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精心制定治療方案,挽救了很多病人的生命,最終使廣東成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qū)之一,表現(xiàn)了一個科學家嚴謹求真的治學態(tài)度。通過“非典”事件,他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wèi)生應急體系建設,積極倡導與國際衛(wèi)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了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探索出了“三早三合理”的治療方案,在全世界率先形成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得到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肯定,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型肺炎具有指導意義,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多年來,他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主動承擔起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在霧霾治理、室內空氣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事件中繼續(xù)敢于發(fā)聲、傳遞真知、穩(wěn)定人心。他帶領團隊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控體系,建立了國際先進的新發(fā)特發(fā)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治-控”醫(yī)療周期鏈式管理體系,為推動我國建立公共衛(wèi)生防治體系、提高重大疫情偵察監(jiān)測能力和效率、加強應急隊伍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圓滿處置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發(fā)疫情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2009年9月14日,他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鐘南山“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
“科研既要頂天,也要立地”
鐘南山認為:“科研既要頂天,也要立地。頂天就是抓住國際前沿、國家急需項目,立地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頂天的研究不能立地,不能緩解患者的痛苦,意義就會打折扣。” 針對我國吸煙率的高居不下、城市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呼吸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逐年上升等給國家造成重大疾病負擔的情況,他積極向國務院建言霧霾與空氣污防控作為我國健康的重點關注項目,指導我國H7N9 等新發(fā)特發(fā)呼吸道重大傳染病防控政策的制定,將慢阻肺納入我國常見慢病防控及分級診治規(guī)劃,將肺功能檢查納入我國常規(guī)體檢項目,通過在全國推廣“像量血壓一樣測肺功能”的理念,建立54家肺功能檢查規(guī)范化培訓中心,共計開展了220場次的肺功能檢查規(guī)范化培訓會議,培訓覆蓋了90余個城市,近萬家醫(yī)院兩萬余醫(yī)、護、技人員參加了培訓,極大地推動了肺功能檢查在我國的高質量開展。他建議對早期慢阻肺患者進行早診早治,改變了當前國際上以癥狀治療為核心的治療理念。他率領團隊打造了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體系,發(fā)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藥物及早期防治新戰(zhàn)略,發(fā)現(xiàn)了能顯著減少慢阻肺急性發(fā)作的有效安全且價廉便利的羧甲司坦及N-乙酰半胱氨酸已被全球慢阻肺防治指南推薦列入選擇治療藥物中,該系列研究成果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藥明康德生命化學學者獎。他注重推廣哮喘早期預防理念,指導患者如何用很少的藥控制病情。他強調從醫(yī)療系統(tǒng)供給側進行改革,提出構建“金字塔”型的三級醫(yī)療診治體系,推進分級診療,大力實施基層醫(yī)生規(guī)范化培訓,使人民群眾得到優(yōu)質高效的診療服務。實現(xiàn)“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80歲還可以干很多事”
在鐘南山的人生字典里,從來沒有“停步”二字。他一刻也不閑著,還有很多事情在規(guī)劃中。他始終堅持醫(yī)生為病人服務的根本。幾十年如一日,每周堅持出門診看病人、查房,會診、科研、帶研究生,樣樣不落,已成習慣。不論冬夏,鐘南山會把聽診器捂熱了再放到病人身上聽診。一些外地病人過來看門診,鐘南山會關心,“有沒有親戚在這邊?有沒有地方住?”他堅持學術研究、成果斐然。多年來先后在《柳葉刀》等國際權威刊物發(fā)表SCI論文100余篇;出版各類專著近20部;主持制定了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種疾病診療指南。他自詡是“80后”,這位“80后”院士正在帶領團隊研發(fā)一種抗癌藥,該項研究已經做了26年;他還希望再奮斗20年,建設亞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對疑難病癥的科研、培訓、治療,打造一個產學研中心。他從教數(shù)十年,堅持推動醫(yī)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注重國際視野,成立了“南山班”,培養(yǎng)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他深情寄語學員:“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英語流利、卻去國外實驗室做高級打工仔的人,而是創(chuàng)新型的中國醫(yī)學實用人才?!?/p>
中國最美奮斗者事跡材料【篇7】
2005年8月28日,陜西洛川,一場旅游途中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車廂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車被撞得嚴重變形,車內血肉模糊,亂作一團。危急時刻,車廂里傳來導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勵聲。這個聲音雖然微弱,卻透著一股沉穩(wěn)、堅定,像黑暗中的一線光束,讓受傷、受驚的游客從死亡的噩夢里看到生的希望。正是這個很有穿透力的聲音,給了大家支撐下去的勇氣。在這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傷得最重的一個,但重傷的她一直牢記著自己作為一名導游的職責。當施救人員一次次向她走過來,她總是吃力地搖搖頭說:“我是導游,我沒事,請先救游客!”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救援時間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過來,就不停地為大家鼓勁、加油。文花枝是最后一個被救出來的。她左腿9處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髖骨3處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由于延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醫(yī)生不得不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術。
2006年,文花枝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2007年,文花枝榮獲第一屆“全國道德模范”,2009年獲得“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稱號,2012年當選為黨的x大代表。贊譽、鮮花和掌聲蜂擁而至,但文花枝始終保持清醒。10多年來,她仍然過著樸素的生活。剛受傷時,看著空蕩蕩的褲管,文花枝埋下頭傷心地哭了。但幾分鐘后,再抬起頭時,她眼里已經沒有了淚水,“即使少了一條腿,我也會堅強地生活。我會用微笑面對一切?!?/p>
手緊緊扶住欄桿,右腿站穩(wěn)立住后,再慢慢抬起左腿……文花枝的康復過程漫長而艱辛,左腿截肢處經常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文花枝咬牙堅持鍛煉,從不叫苦喊痛,總是笑著對家人和朋友說:“沒事,我好著呢!”
劫難之后,從前的憧憬和設想都被打亂。“身殘志不能丟!”冷靜思考后,文花枝決定:告別自己熱愛的導游事業(yè),重回校園,提升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將來更好地為旅游事業(yè)服務。
2006年8月,文花枝進入湘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習。剛裝上假肢那陣子,身體很不適應,常人10分鐘的路程,文花枝要費勁地走上半小時。
“我要努力地改變自己。”文花枝從沒有閑著,目的只有一個:讓舍己救人的文花枝淡出人們的視野,使掌握了專業(yè)知識、熱心公益事業(yè)的文花枝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2013年,文花枝碩士研究生畢業(yè),成為湘潭市旅游局的一名職工。多年過去,文花枝說:“不想永遠活在當年的光環(huán)里,希望為大家做一點實事?!?015年,文花枝作為扶貧專干,被派往平里村這個韶山市最窮的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山路崎嶇,行走不便,她就搭乘摩托車,逐家逐戶走訪,將村民的致貧原因、貧困程度、扶持需求等基本信息都一一記錄下來,為每戶貧困戶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劃。
喪偶獨居的村民肖金華,眼睛有殘疾,家里缺少經濟來源,意志消沉,文花枝鼓勵她不要氣餒。不僅為她爭取了生活補助,還用親身經歷鼓勵她,讓她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在文花枝的努力協(xié)調下,許多優(yōu)秀旅游企業(yè)負責人、旅游策劃專家多次來平里村考察,為村里的旅游發(fā)展出謀劃策。如今,依托韶山旅游優(yōu)勢,平里村的農戶建起了水上餐廳、楊家園民宿、孔雀園農莊等多處農家樂,旅游業(yè)發(fā)展得有聲有色,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文花枝并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她用實際行動繼續(xù)奮斗,傳遞著人間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