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心得體會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边@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tǒng)的思考。《沉思錄》,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jīng)》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shè)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按藢挘熂簢馈钡墓庞柸巳硕贾?,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蔽覀儜?yīng)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彼偸沁@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鑰匙。在本書首卷中,我們便能讀到這樣的話,“從我的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弘德和制怒”。在馬可的時代,還是由神權(quán)所統(tǒng)治。如果說,神和道德扮演著同樣的角色,都是人類欲望的救贖之路,那么,神不過是基于道德而產(chǎn)生的一個具象的實體。林達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寫到:“人們常常把看作是一群愚民,實在是小看他們了。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內(nèi)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啟,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guān)鍵一步。他們被神靈擦亮眼睛,最終想改變的只是自己。他們和賽內(nèi)加一樣,試著借助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用那些哲學、倫理和邏輯來擺脫內(nèi)心困境。終究如拔著自己的頭發(fā)想離開地球那樣,無法成功。于是,他們走向神。”走向神,平凡如我們,無法拯救他人,但至少能拯救自己。而在偉大的神明背后,其實便是宏偉的道德,在幾千年中,真正扮演救贖角色的其實便是我們?nèi)祟愖陨淼牡赖?。如此說來,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內(nèi)心欲望戰(zhàn)斗的一生,而戰(zhàn)斗的終極目標,不過是道德。如果我們能戰(zhàn)勝自我,由一個高尚的道德所引導,那么這個社會的丑陋面也會隨之淡去。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2
書桌上的白紙已經(jīng)被風刮得凌亂不堪,有的安靜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關(guān)得留下一條縫隙——吃得稍肥的飛蛾無法進入的縫隙;然后,滿意地回到書桌旁,繼續(xù)沉浸在《沉思錄》中感悟人生。
“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我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我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我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
聯(lián)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貧,或長或幼,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說的那顆堅強的心。他們用自我無比堅強的意志力,將這種與苦難對抗的精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是英雄,偉大的英雄!
美國女作家之一海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英雄。在讀完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我至今都難以忘卻;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許。
曾在讀書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于泰戈爾的‘距離論’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我極其贊賞;但海倫那一份不很優(yōu)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讓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p>
對于海倫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其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開一些表面的東西,注意整個過程。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克服困難的過人毅力,沒有堅強的赤子之心,怎樣可能理解神明的安排,又怎樣可能從如此的遭遇中站起來呢?
這是一種屬于人類的潛志。它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存活著,時刻等待著爆發(fā)。神明對于人類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請不要抱怨或是慶幸,因為你此刻的狀態(tài)都只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擁有那種潛志,每個人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去爭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國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就有著一位偉大的作者。
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所以放棄自我,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我寫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這條巨龍,在磨難中存活,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雨,蒸蒸日上。我們能夠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著多少不滅的靈魂,它們將英雄的堅強詮釋,它們將英雄的精神發(fā)揚。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難的壓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過神,微微光暈打在《沉思錄》的其中一頁上,有一只飛蛾,正在用自我臃腫的身體拼命往窗里擠動……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3
《沉思錄》,書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靜下來閱讀并思考的一本書,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帝王馬可·奧勒留的人生思考與感悟,是一部直抵人靈魂深處的西方經(jīng)典哲學著作。多年前,在網(wǎng)上搜索時,無意中得知此書是前國務(wù)院總理溫家寶精讀百回的枕邊書,心中頓生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讓總理這樣的情有獨鐘、青睞有加呢?
滿懷期待,四處找尋,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書店里我找到了這本由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焦救f卷出版公司出版印制的微型書?;丶液箅S手翻閱,能讀懂的段落并不多,對于好多語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沒過幾天,這本書便被我遺忘在了書柜的角落里。時隔幾年以后整理書籍時,重又翻開了此書,細細品讀,才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蛟S是這幾年的生活積沉,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從而對這本書有了重新的認識。猶如醍醐灌頂,從前晦澀繞口的語句,而今成為了箴言警句、諄諄教誨,點亮了我的智慧和心靈之燈。
環(huán)視星球,仿佛你是和它們一齊運行,不斷地研究元素的嬗遞變化吧,因為這種思想將濯去你塵世生命中的污穢。
靈魂的力量在于讓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對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態(tài)度。
不要總?cè)プ⒁鈩e人心里的想法,那么,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我內(nèi)心活動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幾段話摘自《沉思錄》,從宇宙到人生,從靈魂到死亡,馬可·奧勒留無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這本書已經(jīng)成了我的隨身寶典,有空便翻開逐字逐句地精讀,其間的每一個字符,每一句教誨,都教導人類摒棄一切無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過樸實的生活,從而抵達心靈的最大寧靜。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4
17歲那年,在語文課外讀本里讀到,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著迷于這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的書,我忘記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擁有了一本,后來隨我去西安、青島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書一并丟失。后來買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懷宏在1988年從Geroge Long 英譯轉(zhuǎn)譯過來的,他的譯本已經(jīng)給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這本后再無讀過其他譯者版本。
六年間,我多次,反復地讀《沉思錄》,但始終沒能寫點什么。少女時期所能體會到,是一種語言本身的寬廣魔力,而并非真諦本身。也許恰如譯者前言里認為,斯多亞學派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漸成長所自我培養(yǎng)的判斷力,讓我每次重讀都覺得珍貴、又能開始學會主動去思考。
我是一個常常會過度焦慮的人,總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許之下發(fā)展,對于過去也時常會突然上泛起無法抑制的悔恨。一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么人能從他奪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別的東西,而只是他現(xiàn)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么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xiàn)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遠離對未來所有事情的焦慮,因為那些事情即使發(fā)生了,不發(fā)生,我也會照樣用我對待目前時的理性,在那一日對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會在時光里消逝,你的記憶會消失,別人記憶中的你也將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nèi)釔蹌谧?,了解自己的質(zhì)料和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guān)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從十七歲以來,兩千年這位在馬背上的古羅馬皇帝,我一直在他顛簸戰(zhàn)場時寫就的文字里尋找解脫。
我深信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充滿智慧、擁有開放心態(tài)的成人。而命運讓我缺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17歲的語文讀本里知道馬可奧勒留,在一本小說合集里讀到加繆的雅尼娜,從而初次知曉了自己的質(zhì)料和內(nèi)心激流,在書店的角落看到了呂坤的《呻吟語》,我為那種文字,傳達千年、百年的緣分所感動。所以,這條人生道路我沒有走錯,并且一直也熱烈地開放自己的心,去尋找其他能發(fā)自內(nèi)心喜愛、信賴的一切。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5
我讀了《沉思錄》一書,覺得在將近2000年前的人能有這種認識是十分了不起的。其中的一些觀點對我很有教育意義。
從馬克西默斯,我學會了自制,不為任何東西所左右,在任何環(huán)境里和疾病中歡愉如常,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種甜美和尊嚴的恰當配合;做擺在面前的事情并毫無怨言。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為中都不抱惡意;他從未表現(xiàn)過奇怪和驚駭,從不匆忙,從不拖延,從不困惑或沮喪,他不以笑聲掩飾他的焦慮,另一方面也不狂熱或多疑。他已習慣于仁慈的行為,隨時準備寬恕,避開所有的錯誤;他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一貫公正,不如說是不斷改善。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認為受到了他的蔑視,或者敢自認是比他更好的人。他也具有一種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領(lǐng)。
一日之始就對自己說:我將遇見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傲慢的人、欺詐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們?nèi)居羞@些品性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但是,我-作為知道善和惡的性質(zhì),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為知道做了錯事的人們的本性是與我相似,我們不僅具有同樣的??和皮膚,而且分享同樣的理智和同樣的一分神性的人-決不可能被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損害,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惡強加于我,我也不可能遷怒于這些與我同類的人,或者憎恨他們。因為,我們是天生要合作的,猶如手足,唇齒和眼瞼。那么,相互反對就是違反本性了,就是自尋煩惱和自我排斥。
類似的觀點在書中出現(xiàn)過很多,我認為這些觀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著很好的幫助。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會遇到一些讓我們不開心的事,往往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會改變一些人。有的人開始對生活抱怨,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公平,成為了憤青;也有的人會忘記自己的原則,自甘墮落,最終變成那類他們曾經(jīng)看不慣的人,做著那些他們曾經(jīng)看不慣的事情。
而作者認為,那不去探究他的鄰人說什么、做什么或想什么,而只注意他自己所做的,注意那公正和純潔的事情的人,或者像厄加刺翁所說,那不環(huán)顧別人的道德墮落,而只是沿著正直的道路前進的人,為自己免去了多少煩惱啊!
我認為,因為人是社會的人,不可能從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孤立出來。所以,即使生活在一種違背自己原則的環(huán)境中,我們也要去適應(yīng)這種環(huán)境,去和周圍的人正常交往,而且在交往時不能抱有任何一種瞧不起的態(tài)度,只要不去改變自己的原則就行了。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6
《沉思錄》是一本啟迪智慧、發(fā)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得以純潔而高尚的哲學自省書,是古羅馬皇帝先哲馬可.奧勒留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它使人建立樸實的信仰和高貴的道德,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fā)出莊嚴不屈的精神魅力。溫總理給予它很高的評價,并把它作為床頭必讀書籍。
《沉思錄》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冗長的說教,卻處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書中的許多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后今天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凈心靈中得到慰藉。初讀之下,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辯證的看待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奧勒留是位自然主義者。他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但不僅僅限于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強調(diào)尊重其客觀規(guī)律。他在《沉思錄》中寫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關(guān)聯(lián)的,連接萬物的紐帶是神圣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因為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有秩序地組成同一個宇宙。只有一個由萬物集合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于萬物之中的神明,萬物本是一體,遵循同一法則,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對于這些本源歸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靈而言,也就只有一個唯一的盡善盡美之境。這一觀點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guī)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說。行事若能遵從理性,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保持內(nèi)心的純凈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棄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么,也無所畏懼,如果你現(xiàn)在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說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么,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福。他還寫道:只要我們遵循著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過上述思考,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chǔ),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tǒng)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tǒng)一起來。只有堅定唯物主義哲學觀,積極行動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生價值并獲得幸福。
2、如何看待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奧勒留在書中寫道: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贊揚的人那樣勞動,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會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動和抑制自身。
相應(yīng)的,馬克思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從真正的自由勞動所具有的特質(zhì)出發(fā),得出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這一命題:當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真正自由的勞動作為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將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勞動在于真、善在勞動中的統(tǒng)一,使得勞動具有美的性質(zhì);到了共產(chǎn)主義社會,自由勞動將對應(yīng)著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規(guī)律。
我認真的思索,勞動自然首先是為了生存。當生存被勞動滿足之后,勞動又是為了什么。多少人是為了所謂的舒適,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取悅他人?我想兩者都不會從勞動本身得到快樂。勞動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質(zhì)是自然。能夠符合自然的勞動者才是快樂的,能夠創(chuàng)造這樣勞動氛圍的人才是高尚的。
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沉思錄》非常關(guān)注人的修身養(yǎng)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應(yīng)該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茍地、保持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著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瘋狂,但惡人做事不可能不瘋狂,他認為:由欲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應(yīng)該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于某種痛苦或內(nèi)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驅(qū)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jīng)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yīng)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著已經(jīng)得到了,要從你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現(xiàn)在不是已經(jīng)擁有,你該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為無私,為人誠實。對于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于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nèi)心里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閑事。
堅強意志、克服貪欲、端正思想。說的多好啊!內(nèi)心的自由,來自于執(zhí)著,不是對表象的執(zhí)迷,而是對內(nèi)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會產(chǎn)生堅定執(zhí)著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nèi)心自由的幸福。
這部哲學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閱讀欣賞獲得點滴體會,留做溫故知新。奧勒留的《沉思錄》,幫助我們反省過往、思考未來,我也必將常讀??迹宰鞅薏?。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7
<<沉思錄>>可以簡單歸結(jié)為64箴言,即:信守天命,敬畏自然。順勢而為,隨遇而安。遵從本性,安分守己??创┥溃疵?。保持理智,洞察世事。抵制誘惑,棄絕獸欲。與人為善,寬容真誠。言行有度,正道而行。
讀罷全書,讓我最為感動的首先是作者馬克-奧勒留本身。貴為一國之君,生來居于萬人之上,奧勒留依然能夠自小修身養(yǎng)性,認真學習并在閑暇時間用心思考人生問題,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有所成就實屬不易。而且在公元161年掌握國家大權(quán)之后對國事始終嘔心瀝血、恪盡職守,從不酒池肉林、風花雪月盡享榮華富貴。他本身就為我們、為當今的掌權(quán)者樹立了一個非常完美的為人處世的榜樣。
譯者說<<沉思錄>>原著字里行間間或充溢著語詞的模糊、斷裂、閃爍和矛盾,可見當年奧勒留內(nèi)心追求自由的艱難歷程。他在征戰(zhàn)勞作之余靜下心來寫的一字一句與靈魂的對話,實屬深刻,銘心。其中我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如果有人對你做錯了事,那不要與他計較,反省錯誤行為是他的責任,犯錯的人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自己的行為習慣,這些從根本上都與我們無關(guān)。實際上,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宇宙的普遍法則來約束自己,按照我們?nèi)怂赜械谋拘詠碚_的行動?!?要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間生存,要不被他人他事擾亂心間又談何容易?畢竟我們不能控制的太多,所以只需按照時間的普遍規(guī)律做好自己就夠,簡單純粹,而又不失自我地。我相信若是用心謹記<<沉思錄>>帶給我的思考,就一定會找到自己需要的方向,看透生活的本質(zhì),活出自己的顏色,讓青春無悔。
據(jù)說世上有兩種人活得最自在,一種是生來的樂天派,另一種是被逼出來的哲學家。我想我不是一生來的樂天派,那么就要 ”通過沉思來獲致心靈的寧靜,通過后天的思想努力,學著看穿生活的本質(zhì),認清對我們有用的那極少的東西,從而過得越來越從容,越來越自在”。
<<沉思錄>>帶給我的在這個喧囂鬧市燈紅酒綠外的一份安靜,一份思考,一份純粹,必定會伴隨著我在往后遇見的陽光風雨中傲然微笑,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愿我們以后風雨同行--<<沉思錄>>。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8
我只是回不去的旅人,迷失了, 在尋找青鳥的路程。
在路上,艱難地跋涉著……
我害怕,變成了青鳥,沒有腳,只能不停地飛,唯一的一次著陸,就是死。
馬可,你畫下的每一個符號都讓我深思與敬仰……
這樣的我如你所愿的走下去,全然忘記了句號。
“帝王哲學家”,雙重雍容華貴的身份冠稱你完美的魂靈。作為帝王,竭忠盡智,夙興夜寐卻仍無法遏制你的帝國衰敗成朽木,沒落為泥沙。如李煜般痛心疾首的事先拋開不談,怕還的你在千古風塵中的一聲嘆息。單從哲學家這一身份剖析,手中的這本《沉思錄》也足以流芳百世,世代相傳了。
“語言平實,無華麗辭藻”的空話起就不講了。畢竟當做日記寫,庸人自擾又何必?而其內(nèi)容蘊含的寶藏才是真正發(fā)人深省的。
你說,哲學家都是愛思考的人。如今似被框限了年代和年齡。平時用時思考與自身無切實利益或直接相關(guān)的事物的人,總是被認為不務(wù)正業(yè),荒誕不經(jīng)。生命與智慧多么抽象,誕生與滅亡多么虛妄。諸如此類的,確實沒有太多考慮過現(xiàn)實功利性的問題。邁入社會,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面對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與浮夸功利的現(xiàn)實主義,確實顯得幼稚而天真,吃力而不討好,空想而不切實。而我也無力辯駁。其中,與社會個體矛盾也如此。教材上寫道“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而事實是少數(shù)人要服從多數(shù)人,于是真理就還是由多數(shù)人掌握,多么無奈!魯迅先生也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而能肩扛得住輿論壓力剝削的又有幾個勇士?精神上的宰割最終會帶你走向無盡的深淵。而我就是這樣在人海中沉浮!
而你,就是我靈魂上的救世主。讓我不在掙扎于所謂的世態(tài)炎涼,也不搖頭嘆息世風日下。選擇退守自己的心田,立志做一個溫良謙遜的人,忽視外界甚囂塵上的唯利主義,構(gòu)筑自己的世外桃源。
但是,這將成為傻子,一個無人問津的孤獨者。學習哲學與思考這一點足以被貶得一無是處。單后生活又帶給我們恐懼根深蒂固。哲學家們精神失常甚至選擇死亡的事例不勝枚舉,而我卻選擇了堅持。在我腳下最真實的路只有我切實體會到,磨礪成泥沙。我不愿讓一時的害怕造就終身的遺憾。你如此想,于是你寫了;我如此想,于是我做了。
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為了一塊腐肉爭得頭破血流,誰也沒有力氣去做或去想別的東西,當然,除了明天的食物問題。然而其中一員愛上了看星星和眺望遠方。幾十萬年后,現(xiàn)代人類學家說,那個第一個仰望星空呢的原始人類,開始了人類的新時代。只是沒有人知道,第二天他就死于饑寒交迫,并被同伴唾棄。真是死有余辜,他們恨恨的想。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9
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實體處在流動之中,知覺是遲鈍的,整個身體的結(jié)構(gòu)容易分解,靈魂是一渦流,命運之謎不可解,名聲并非根據(jù)明智的確定。一言以蔽之,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p>
讀《沉思錄》是一種折磨,如一碗味道怪異的湯,在口腔內(nèi)充塞之際,只覺胃內(nèi)一陣陣的酸水泛出,卻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聲里御賜的“珍珠翡翠白玉湯”。試舉一例:“沒有一個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對那個人發(fā)生。同樣的事情發(fā)生于另一個人,或是因為他沒看到他們的發(fā)生,或是因為他表現(xiàn)一種偉大的精神而使他堅持堅定和不受傷害。那么無知和欺瞞竟然壓倒智慧就是一種羞愧?!比绱速デ?,讓人懷疑《沉思錄》何以作為經(jīng)典流傳千年。
在現(xiàn)世中存活的蕓蕓眾生們,整日里為了蠅頭小利狗茍蠅營,為了金錢和物質(zhì)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靈魂先于身體早衰是一件讓人羞愧的事。浮生若夢,一切的虛名甚至身后的名聲都將不復。不要以為你將活一千年,死亡時刻在窺視著你。當你活著的時候,當你的行動在你力量控制范圍之內(nèi)的時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為之努力的東西。佛說涅磐,上帝說你能夠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謂的靈魂,在人死之后變得輕靈超脫“如果靈魂繼續(xù)存在,大氣怎樣無窮地容納它們呢大地又怎樣容納那些古往今來被埋葬的人的尸體呢在此正像這些尸體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后變化一樣,不論它們變成什么樣貌,它們的分解都為別的尸體騰出了空間,那移入空氣中的靈魂也是如此,在繼續(xù)生存一段時間之后便被改變和分解了,經(jīng)過融入宇宙的一種再生的智慧而獲得一種如火焰一樣的性質(zhì),以這種方式為到達那里的具肉的靈魂騰出地方?!边@是馬可·奧勒留對靈魂繼續(xù)存在的這種假設(shè)給出的回答。
《沉思錄》是一部感傷的著作,感傷隱藏在文字背后那個無法過自我夢想生活的靈魂。盡管奧勒留以高貴的姿態(tài)來描述心中的哲學,以永恒的道德與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終究不能完全納入理性的軌道。奧勒留站在羅馬帝國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縱馬揚鞭撫平四海,也無法挽回日落的結(jié)局。
當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使我們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堅持樸素、善良、純潔、嚴肅、不做作、愛正義、崇敬神靈、和善、溫柔、致力于所有恰當?shù)男袨榘伞?,自我道德的完善,不為他人的行為所左右,這是奧勒留應(yīng)對的措施,退回到內(nèi)心中沉思。他的功過也許要歷史學家做更系統(tǒng)的論述,然而應(yīng)對現(xiàn)實的壓迫,一個高尚靈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們動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將迅速的衰朽,那些目擊其分解的人們不久也將逝去?;畹米铋L的人將被帶到和早夭者同樣的地方?!彼谷艘咽?,沉思仍將繼續(xù)。
《沉思錄》心得體會篇10
一本書和一本好書的區(qū)別在于,好書讓你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冻了间洝窞槲覀儍艋撵`,洗去俗塵,它更讓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jīng)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不斷增長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對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有較為深入和系統(tǒng)的思考?!冻了间洝?,這是溫總理的枕邊書,這是克林頓在《圣經(jīng)》之后受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shù)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shè)了靈魂的階梯。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不是尼采的哲學思考,也不同于羅曼羅蘭文鈔,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這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便能戰(zhàn)勝一切,而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一點。待人寬,責己嚴的古訓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shù)目紤],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因為,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這本《沉思錄》里,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里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nèi)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本我與自我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guān)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自我批評的高度,那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