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1.原子定義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3.分子的性質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4.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5.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分子原子區(qū)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6.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guī)律: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篇2)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①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電子數:電子數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氟氧元素無正價)
負化合價數=8—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結構、性質遞變規(guī)律: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
同周期:左→右,核電荷數——→逐漸增多,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逐漸增強
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逐漸增強,堿性——→逐漸減弱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篇3)
一、物質的量
1.定義:表示物質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
2.物質的量是以微觀粒子為計量的對象。
3.物質的量的符號為“n”。
二、摩爾
1.物質的量的單位單位:克/摩符號:g/mol
數值:等于物質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團的式量。
2.符號是mol。
3.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
+例如:1molH表示mol氫原子,1molH2表示1mol氫分子(氫氣),1molH表示1mol氫離子,
但如果說“1mol氫”就違反了使用標準,因為氫是元素名稱,不是微粒名稱,也不是微粒的符號或化學式。
4.計算公式:
n=N/NAn=m/M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篇4)
1、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式:
電能
(電力)火電(火力發(fā)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缺點:環(huán)境污染、低效
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優(yōu)點:清潔、高效
2、原電池原理(1)概念: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2)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的轉移)把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堋?/p>
(3)構成原電池的條件:(1)有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2)電解質溶液(3)閉合回路(4)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
(4)電極名稱及發(fā)生的反應:
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
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正極:較不活潑的金屬或石墨作正極,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電極反應式:溶液中陽離子+ne-=單質
正極的現象:一般有氣體放出或正極質量增加。
(5)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①依據原電池兩極的材料:
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K、Ca、Na太活潑,不能作電極);
較不活潑金屬或可導電非金屬(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極。
②根據電流方向或電子流向:(外電路)的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電子則由負極經外電路流向原電池的正極。
③根據內電路離子的遷移方向:陽離子流向原電池正極,陰離子流向原電池負極。
④根據原電池中的反應類型:
負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現象通常是電極本身消耗,質量減小。
正極: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現象是常伴隨金屬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電池電極反應的書寫方法:
(i)原電池反應所依托的化學反應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負極反應是氧化反應,正極反應是還原反應。因此書寫電極反應的方法歸納如下:
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②把總反應根據電子得失情況,分成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③氧化反應在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在正極發(fā)生,反應物和生成物對號入座,注意酸堿介質和水等參與反應。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篇5)
1、化學反應的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通常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來表示。
計算公式:v(B)==
①單位:mol/(L?s)或mol/(L?min)
②B為溶液或氣體,若B為固體或純液體不計算速率。
③重要規(guī)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數比
(2)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因:由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決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溫度:升高溫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劑:一般加快反應速率(正催化劑)
③濃度:增加C反應物的濃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氣體才有濃度可言)
④壓強:增大壓強,增大速率(適用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線)、固體的表面積(顆粒大小)、反應物的狀態(tài)(溶劑)、原電池等也會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2、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xA+yBzC,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