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
著名釋義:有名、出名之意。本意是指在作品上顯示出名字來,常引申為某人在某一方面非常有造詣,很出名。也指某一事物比較出眾。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1
金剛石作為一種稀有的貴重物品,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剛石以極少的礦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這種少得出奇的金剛石具有世界萬物中獨一無二的特_: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種礦石。金剛石的這一特_,使它具有廣泛的社會用途:有人將它鑲嵌在金光閃閃的戒指、耳環(huán)等首飾中,以象征堅貞不渝的愛情;有人把它制成鋒利無比的金剛鉆,用來切割鋼鐵、玻璃等等。
可是,儲量如此稀缺的金剛石,遠遠滿足不了社會對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擁有金剛石的人往往會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剛石能成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該多好!
1893年,法國科學院宣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法國化學家莫瓦桑尷地研制出了人造金剛石!
片刻間,這一__的特大喜訊傳遍全法國,傳遍全世界。人們轟動了,法國轟動了,世界轟動了!莫瓦桑一下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成為人們心目中巨額財富的生產者,在法國,甚至有人稱他為“世界富翁”。
早在發(fā)明人造金剛石之前,莫瓦桑已經是法國一位頗負盛名的化學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單質_。6年后。他又發(fā)明了高溫電爐。不過,莫瓦桑并沒有被鮮花和榮譽絆住前進的步伐,在科學的道路上,他仍舊一如既往地孜孜進取。
有一次,莫瓦桑準備進行一項化學實驗,需要用一種鑲有金剛石的特殊器具。這種器具非常昂貴,因此實驗室里的助手們倍加愛護。
早上,莫瓦桑來到實驗室,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這時,各項儀器都準備好了,讐找不到那鑲有金剛石的昂貴器具。奇怪,怎么會突然不見了呢?
助手突然驚叫起來:“啊?門好像被撬過了!莫非有小偷光顧?”
莫瓦桑仔細一看,可不是,門鎖很明顯被人撬開過。進實驗室前,誰也沒有留意到。這么說,小偷看上那昂貴的金剛石了。
這樁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個念頭:“天然金剛石如此稀少而昂貴,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剛石,該有多好!”
可這談何容易!作為化學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點石成金”這不過是美好的神話。要想制造金剛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剛石的主要萬分并了解它是怎樣形成的。
翻閱了許多資料這后,莫瓦桑了解到,金剛石的主要萬分是碳。至于它是如何形成的,在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提出金剛石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
緊接著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剛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選什么材料才合適呢?還從未有人作過這方面的嘗試,看來,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機化學家和礦物學家查理·弗里德爾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個關于隕石研究的報告,莫瓦桑也參加了。
在報告中,查理·弗里德爾說:“隕石實際上是大鐵塊,它里面含有極先是的金剛石晶體?!?/p>
聽到這兒,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礦中也常混有極微量的金剛石晶體,那么,在隕石和石墨礦的形成過程中,是否可以產生金剛石晶體呢?
想到這里,莫瓦桑頭腦中出現了制取人造金剛石的設想。他對助手們說:“金剛石的主要萬分是碳。隕石里含有向量金剛石,而隕石的主要萬分是鐵。我們的實驗計劃是:把程序倒過去,把鐵熔化,加進碳,使碳處在跔的高溫高壓狀態(tài)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剛石?!?/p>
歷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剛石的實驗開始了。沒有先例,沒有經驗,更沒有別人的指點,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樣。第一次失敗了,認真總結經驗,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第二次再來……經過無數次的反復探索,莫瓦桑的實驗室里終于爆發(fā)出一陣激動的歡呼聲,大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成功了!
從此,人造金剛石誕生了,并日益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它那堅不可摧的威力。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2
諾貝爾小時候身體非常瘦弱。十歲時,隨母親前往俄國的貝德爾堡,與父親團聚,并開始接受家庭教師的指導。十七歲時,到美國留學,兩年之后回國,進入父親的公司從事研究工作。
諾貝爾受了父親的影響,對研究炸_很有興趣,后來因為制造炸_和開發(fā)油田,賺了很多錢。但是,他看見自己發(fā)明的炸_用于戰(zhàn)爭,感到十分痛心,故畢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_用于和平。諾貝爾用他的巨額財產成立基金,每年發(fā)獎金給世界上對物理、化學、生物、醫(yī)學、文學、和平事業(yè)有杰出貢獻的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呢!
實驗室里霧騰騰,諾貝爾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來找他,說:“諾貝爾,我正在整理我們家族的家譜,你是名聞世界的人物,沒有你的自傳怎么行呢?你寫份自傳吧?!?/p>
“哥哥,不用吧?!?/p>
“那怎么行呢?”諾貝爾的哥哥勸說道,“弟弟,你寫自傳并不是為你自己,而是為我們家族呀!你寫吧。我們家族的家譜里有你的自傳,就會增添光_的!”
諾貝爾還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復勸說,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誤你的時間嗎?如果那樣,你就說說,我來記錄、整理吧?!?/p>
“我實難從命?!敝Z貝爾態(tài)度謙遜,但語氣堅定地說,“我不能寫自傳,在宇宙漩渦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無足輕重的我們,有甚么值得寫的喲!”
原來如此!他認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為人類該做的一點點事而己,為甚么要拿對人類的一點點貢獻去換取榮譽呢。因此,他始終不答應。
諾貝爾的哥哥只好嘆息著走了。諾貝爾又埋頭做起實驗來。
諾貝爾的遺囑,是他理想的精華,心血的結晶。雖然他身擁巨富,卻不愿把財產分配給親友們。他認為:大宗財產是阻滯人類才能的禍害,凡擁有財富的人,只應給子女留下必須的教育費用,如果留下過多的錢財,那是獎勵懈惰,使他們不能發(fā)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決定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設立諾貝爾獎金,獎勵當代的世界精英。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3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于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后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后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哥哥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huán)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藥,然后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里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里。
這時,天空濃云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fā)現,每次閃電過后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么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開學后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并向老師請教。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fā)生的?!?/p>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于發(fā)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4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qū),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一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
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里去,拉緊風箏線?!边@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fā)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fā)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fā)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后,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制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筑物免遭雷擊。富蘭克林發(fā)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5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干的發(fā)明家,傾心于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fā)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于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后,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xù)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于發(fā)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fā)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一生的發(fā)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6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今年已經92歲,依然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他叫錢偉長。他在板殼問題、廣義變分原理、環(huán)殼解析解和漢字宏觀字型編碼等方面,有過舉世矚目的突出貢獻。20世紀50年代,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那時叫學部委員)。
1935年,錢偉長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當初,他選擇物理專業(yè),不是因為專長,而是出于一個年輕學子的愛國之情。考清華時,錢偉長的國文和歷史特別出色,每門都是100分,而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極差,4門課加起來只有25分,其中,外語是0分,物理是5分?;谶@種情況,他順理成章地選擇清華大學中文系。
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了。錢偉長認為,只有科學才能救國,于是,他主動要求改學物理,找到理學院的院長葉企蓀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教授,結果,他們都建議錢偉長讀中文系。
為此,錢偉長纏了吳有訓一個星期。吳有訓每天8時上課,他6時30分就等在他的辦公室。由于不堪糾纏,吳有訓只得答應了。不過,他與錢偉長簽訂了一個君子協定:如果在一年內,錢偉長的數學微積分和物理成績在70分以下,就將他退回中文系。
錢偉長是一個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飯、睡覺,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到學業(yè)上。吳有訓有心栽培,經常教他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錢偉長的成績迅速提高。第一學期結束時,他的物理及格了;學年結束,數學、物理、化學、外語都達到80多分。清華本科畢業(yè)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后來出國留學,1942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揚長避短是一般的“通則”,可并不意味著從短處進攻,就一定不會成功。錢偉長就是一個明證。
著名科學家的簡介事跡篇7
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1920-年出生于上海,后來出國留學,1938開始對火箭進行研究。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到祖國后,用他所學的專業(yè)和知識為祖國服務。他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999年我國建國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為他頒發(fā)“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于回來了!”這是錢學森從美國回來時,對接待他的人所說的一句話。
錢學森回國的道路是艱難的,當他在美國得知祖國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時,他的心中萌發(fā)起一個強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
于是他向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明,他準備立即動身回國。金布爾聽后大為震驚。他認為:“錢學森無論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边€大聲喊道:“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這個家伙離開美國!”錢學森只不過是要回國,美國人怎么會發(fā)那么大的火那么著急呢?因為他知道錢學森是個人才,他的知識和能力要是為中國服務,很可能對美國產生威脅。他有一個惡毒的想法就是:我們美國得不到的,也不能讓其他國家得到。于是金布爾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準讓錢學森全家離開美國。美國海關果然禁止錢學森回國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來更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錢學森突然遭到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關押起來。如果不是錢學森的老師和校友大力幫助,恐怕他是難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錢學森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斷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動處處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務的監(jiān)視,不許他離開洛杉磯,還定期查問他。錢學森就這樣失去了5年的自由。為了回國錢學森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啊!然而,錢學森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強烈了。他日夜思念著新中國,他堅持斗爭,不斷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國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錢學森擺脫了特務的監(jiān)視,在寄給在比利時親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煙紙上寫了一封信,并順利的轉到了周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級會談進行,中國大使按照周的要求,以錢學森要求回國的這封信為依據,迫使美國政府允許錢學森回國。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與他的夫人和兩個孩子終于乘坐美國“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船,離開了洛杉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眾所周知,錢學森在導彈方面的研究舉世矚目,但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敬愛的錢爺爺更加關心我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關心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問題。比如說在普及科技知識方面,他就談到了如何更好的辦好科技展覽。他說,展覽是一種行業(yè)、一門科學、一門藝術,不是隨隨便便就辦得好的。如何辦好展覽?錢爺爺強調了展覽的設計問題。他說,展覽的設計很重要,展覽好比是一場演出,演出需要導演,而我們的展覽也需要總設計師,他的工作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這次的展覽是做什么的,是關于什么樣的展覽。如果主題和目的不明確或者離開主題和目的去搞一些花樣,參觀后留不下什么印象,成了過眼煙云,那展覽的效果就不好。我們現在設計展覽,心中要有一個總的主題,總的目的,那就是宣傳四個現代化,鼓舞全國人民為此而奮斗。
還有一個故事,一次導彈發(fā)射的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當時的天氣很壞,到底能發(fā)不能發(fā),試驗基地的司令員、參謀長和錢學森的意見不同。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每次發(fā)射報告上面必須有三個人同意的簽字,然后再請示聶榮臻元帥的批準??墒钱敃r司令員和參謀長都說不能發(fā),而錢學森卻非常有信心的說能發(fā)射,這樣就形成了2:1的局面,于是就把只有錢學森一個人簽字的報告送給了聶帥。沒想到,聶帥很爽快地批準發(fā)射,并說要是只有那兩位簽字而沒有錢院長的簽字,我倒不敢批了。你猜這發(fā)導彈發(fā)射成功沒?結果是這一發(fā)導彈還真的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