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

| 徐球

胡先骕在教育上,倡導“科學救國、學以致用;獨立創(chuàng)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精選7篇),希望能夠?qū)Υ蠹业男枰獛砹λ芗暗挠行椭?/p>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1)

胡先骕為中國近代植物學事業(yè)奠基人,僅以其所創(chuàng)辦的研究機構(gòu)而論,即有1922年與動物學家秉志一同創(chuàng)辦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1928年又與秉志一同創(chuàng)建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隨后靜生所于1934年設立廬山森林植物園、于1938年設立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1949年1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這些研究機構(gòu)均被接收,幾經(jīng)演變,分別為今日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余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主要生物學研究機構(gòu)歷史之研究,于2005年出版《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史稿》一書,對靜生所及附屬機構(gòu)之歷史作了全面梳理。拙著出版十四年后,幸被中國林業(yè)科學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所長傅峰先生批閱,指出胡先骕創(chuàng)立之機構(gòu)傳遞下來者,還有今日其所執(zhí)掌之木材所。拙著對此未能言及,非常感謝傅峰先生之指正。余學識谫陋,確實將這段歷史予以遺漏。當初寫《史稿》時,曾來林科院查閱檔案,獲得珍貴史料,而不知該院還有木材所,不知深究。

上世紀二十年代胡先骕在開創(chuàng)中國植物學事業(yè)之初,即認識在木材對國民經(jīng)濟及國防工業(yè)中的重要性,而木材解剖學還是植物分類學方法之一。而此項研究在其時之中國尚付闕如,乃囑研究所同仁注重收集木材學研究文獻,采集臘葉標本時,也注重木材標本等。1931年年初條件稍具,即函招東南大學畢業(yè)之門生唐燿自揚州來北平,在靜生所內(nèi)辟木材試驗室,專門從事研究。唐燿入所后,首先開展木材解剖學研究,自行摸索,以國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的材料,1932年開始發(fā)表《中國木材之研究》系列論文于《靜生所匯報》和《科學》雜志上,有《穗果木科木材解剖之研究》《華北闊葉樹材之鑒定》《華南闊葉樹材之鑒定》《中國裸子植物各屬木材之研究》《中國木材重量之初步研究》《木材識別法》等。1934年唐燿將幾年研究所得匯編成冊,名之曰《中國木材學》,得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資助,于翌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5年唐燿經(jīng)秉志、胡先骕推薦,獲得美國洛氏基金會資助,赴美耶魯大學研究院留學,三年后獲得博士學位;又得中基會資助,赴歐洲各國訪學一年,1939年回國。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2)

胡先骕所作之文名為《天翼圖書館記》。文中闡明藏書意義之后,而贊揚楊綽庵興辦圖書館之功。其云:

嘗嘆藏書非篤好而有力者不能。而世之有力者,多溺于聲色狗馬之好;稍進或沉酣于鐘鼎彝器、名畫法書:更進則宋板元槧,珍護世守,惟恐不謹。乃或僅數(shù)傳,或不俟身后,輒罹燹危;寧任散佚,終不肯與眾共之。嗚呼!得之難而失之易,其自私玩喪之罪,不得辭也。若先生者,篤行劬學,又能行其所好,深維學者不得書,如饑渴之思飲食,遂建斯館,嘉惠士林,固已卓爾;矧值茲物力艱困之際,而館宇軒敞若此,致世家巨室,樂出秘藏,割愛捐贈,其愿力之偉,尤可尚焉。同人感念先生經(jīng)始之勞,屬余紀績,因述斯感。將使并世之賢,聞風興起,則斯館之創(chuàng),又非第霑溉一方已也。

收藏乃是為了研究,自己若不能,即應該獻給公共機構(gòu),供他人研究,而不能私自匿藏,若遭兵火,不復存在,乃有罪責。胡先骕對此類收藏之人,痛斥之。其時之中國,公共圖書館本不多,而博物館則更少,胡先骕遂對楊綽庵創(chuàng)建私立公共圖書館則極為贊譽。

于胡先骕而言,藏書如此,采集收藏植物標本亦復如此。1919年胡先骕赴浙江采集,其時,中國植物分類學尚屬開創(chuàng)時期,因無標本收藏,也無參考文獻,采得標本,無法鑒定植物之種類,胡先骕乃與德國柏林植物園和美國哈佛大學阿諾德樹木園聯(lián)系,將標本寄往,請求鑒定,任由他們研究,發(fā)表新種。書信來往之中,胡先骕之學識得到這些機構(gòu)著名植物學家之賞識。其后1923年胡先骕還再度赴美,以研究中國植物為題,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且與阿諾德樹木園建立起良好學術交流關系。當1925年回國之時,胡先骕即成為中國植物學界之領袖,為植物學本土化,繼續(xù)開辦研究所、組織人員大肆采集、設立植物標本室、創(chuàng)辦學術刊物,直至1933年倡導組織中國植物學會等待。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3)

像太平洋那樣浩瀚無垠和深不可測,也是我對《全集》的第一印象。這套書如今被我放在探手可及的位置,伴隨著對《全集》的不斷翻閱,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淺陋與無知——這19卷大書覆蓋的學科實在是太多,涉及的范圍實在是太廣,沒有人能對其作全面系統(tǒng)的評論,因此我這里只能寫下自己初讀后的感言。在胡先骕所處的那個時代,有人以為世上有兩個同名同姓的胡先骕,《全集》主編胡曉江教授(她和祖父一樣也是哈佛博士)在前言中說:“曾經(jīng),‘H.H.Hu’是那個享譽世界的中國植物權威,而‘胡步曾’則是文學史里堅決維護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學評論家和古典詩人。兩個名字代表了往往毫無交集的兩個世界。即使在今日,研究胡先骕的學者仍然分屬于不相往來的兩大學科?!倍覅s覺得世間曾有多個胡先骕,除了那個被稱為“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的胡先骕之外,還有作為詩人、批評家、翻譯家、學會(包括刊物)發(fā)起人、科研機構(gòu)(包括多家植物園)創(chuàng)辦人和大學校長的胡先骕。

在上述領域之外,《全集》顯示胡先骕在哲學、教育、歷史、地理、語言乃至時政和外交等方面均有涉獵,圍繞這些話題發(fā)表過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一般人可能無法想象,胡先骕的興趣竟然如此廣泛,在許多看上去與其主業(yè)無關的問題上鉆研得如此深入。我當然不是第一次讀胡先骕,《胡先骕文存》一直是我的案頭書,《全集》讓我在重溫中更新對他的認知,也讓我像以往一樣從他的廣博中獲益。作為比較文學領域的后學,我是讀到《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談》(第15卷)一文才關注比較文學領域的大家歐文·白璧德,該文融會中西的論述,為像我這樣的中國讀者走近白璧德架設了一道橋梁;后來得知中國比較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吳宓也是白璧德的學生之后,我對自己所在領域的學術淵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作為從事過高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今天常說的“立德樹人”與其“進德修業(yè)”育人宗旨一脈相承,中正大學首次開學儀式上他的演講題目便是《大學生所應抱之目的及進德修業(yè)之方針》(第15卷)。作為土生土長對地域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江西人,我一直想弄清楚西山萬壽宮廟會上女性香客為什么會在發(fā)間佩飾松柏葉片,這次讀到《東南諸省森林植物之特點》(第1卷)一文,其中的“土民以其(水松)枝葉供裝飾嫁奩之用,因其結(jié)實,多呼為長柏,以為宜男云”,啟發(fā)我這種佩飾應有求子動機在內(nèi)。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4)

1940年,日本橋川時雄編撰的《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鑒》一書,曾把植物學家胡先骕與詩人胡先骕認為同姓同名的兩個人,豈知原為一人,傳為美談。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胡先骕完成了170首蘇東坡詩詞及《長生殿》全本的英譯。

胡先骕是一位大詩人,從學宋詩入手,汲取多家,入而能出,自成一家,是同光體嬗變時贛派中承前啟后的大家,在20世紀中國詩壇上獨樹一幟。

胡先骕一直相信中國古典詩歌形式也能反映現(xiàn)代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發(fā)現(xiàn)。1961年胡先骕完成了《水杉歌》。這首獨具特色的科學詩,充分體現(xiàn)了胡先骕廣博的文學和生物學功底和非凡的豪爽氣概。

1949年,新中國成立,胡先骕選擇留在大陸,成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繼續(xù)從事植物學研究工作。1968年7月16日,胡先骕去世,終年74歲。1984年7月,其骨灰安葬于廬山植物園?!耙山裾卟熘牛恢獊碚咭曋?。”讓我們尋著先賢的光輝,砥礪奮進,不斷前行!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5)

幸有眾多歷史學人,鉤沉索隱,把他們拉回到后人面前。胡先骕就是被“重新找到”的人之一。最早是《胡先骕文存》(1995)的問世,給研究者提供了基礎性材料;在隨后陸續(xù)問世的多部著作中,胡宗剛的《不該遺忘的胡先骕》(2005)和《胡先骕先生年譜長編》(2008)提供了最為全面和詳細的資料。此外,學術界和教育界涌現(xiàn)了大批學術文章和學位論文,更有相關文章不斷見諸報端和網(wǎng)絡。這些研究勾勒出了一個輪廓鮮明的人物形象,讓年輕一代不由驚嘆“世間曾有胡先骕”!這個驚嘆蘊含著兩個不解。第一是不解那個時代如何成就了一代人的奇跡。

在后人眼里,祖父輩的時代明明是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上最動蕩不安的時代:兩次世界大戰(zhàn),數(shù)次改朝換代,兵連禍結(jié),經(jīng)年的顛沛流離,千萬人口的死亡……明明是不適合做學問的一代人,為什么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采集的標本被燒了,正在印刷的著作被炸了,研究機構(gòu)被占領了,研究人員被殺了,手稿與資料遺失了,同行轉(zhuǎn)眼就成了敵人……種種在和平年代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發(fā)生在這一代人身上。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種子,長在什么樣的土壤里,以至于不管條件如何惡劣都要發(fā)芽,并能結(jié)出如此美麗的果實?第二是不解胡先骕這個個體如何得以生成。在他身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與世界、科學與文學、書齋與社會,這些看上去明顯相互矛盾的特質(zhì),如何得以完美地共存?不僅如此,即使在同樣出類拔萃的大科學家中,胡先骕仍然有其特別之處。而這點“特別”,讓即使與他毫無歷史瓜葛或者專業(yè)聯(lián)系的年輕人也被他吸引。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6)

胡先骕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年,提出并發(fā)表了 “被子植物的一個多元的新分類系統(tǒng)”,這是中國植物學家在國際植物學界首創(chuàng)的新的植物分類系統(tǒng)。

繼1930、1940年代多次提出編纂《中國植物志》未果后,1959年,胡先骕又一次與同事錢崇澍等提出倡議,并最終獲批成立編委會,胡先骕與植物研究同仁們馬上著手開始編寫。雖然胡先骕未能親眼目睹植物志的出版,但經(jīng)過他的同僚、學生等四代中國植物學家?guī)资甑牟恍概Γ?0大卷、126分冊的《中國植物志》終于在2004年完成。全書共5千多萬字,圖版9千余幅,是全世界同類圖書中種類最豐富的科學著作。

胡先骕的晚年依然筆力雄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50—1960年代出版的著作就有:《種子植物分類學講義》《經(jīng)濟植物學》《經(jīng)濟植物手冊》(上冊第一、二分冊,下冊第一分冊),《植物分類學簡編》。譯著有:《人的習慣與舊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高等植物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發(fā)育原理》《新系統(tǒng)學》。散見于報紙雜志上的科普文章更是不計其數(shù)。

胡先骕個人生平事跡故事(篇7)

胡先骕,我國著名的植物學家,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12歲已通讀《史記》、《漢書》。后入省立一中學習,畢業(yè)后考入京師大學堂預科。1912年參加東西洋留學考試,名列第一,進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農(nóng)業(yè)和植物學,1916年學成回國。1923年,再次赴美深造,在哈拂大學攻讀植物分類學,獲農(nóng)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從1918年起,胡先骕先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中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胡先骕對我國植物學的研究,尤其是對植物分類學、古植物學和經(jīng)濟植物學的研究與教學,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發(fā)現(xiàn)一個新科、十個新屬、數(shù)百個新種。

1926年 4月王夫人病逝于南京。6月辭去東南大學教職,在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專職從事植物學研究。10月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屆太平洋科學會議。1927年 與陳煥鏞合著《中國植物圖譜》第一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共出版五卷。續(xù)娶張景珩。1928年 參與創(chuàng)建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任植物部主任。1929年 出席在印度尼西亞爪哇舉行的第四屆太平洋科學會議。

1951年,他根據(jù)對近代植物形態(tài)學、解剖學和分類學的研究,創(chuàng)建多元植物分類系統(tǒng),提出著名的被子植物出自多元的分類學系統(tǒng)理論,對近代植物學的研究與發(fā)展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從1928年起,他先后創(chuàng)辦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廬山植物園、云南農(nóng)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gòu),為我國植物學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基地,并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胡先骕一生發(fā)表了論文百余篇,其中許多是有關新種、新屬、新科和植物分類系統(tǒng)方面的論述。1923年,他與鄒秉文、錢崇樹一起合編我國第一部《高等植物學》。1933年翻譯出版了哈第所著《世界植物地理》。解放后,先后編寫《種子植物分類學講義》、《中國植物分類學》、《經(jīng)濟植物學》等著作?!癬___”期間,被殘酷迫害致死,1979年5月25日,中國科學院為他平反昭雪。

20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