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楊利偉事跡

| 劉慧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yè)的意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航天英雄楊利偉人物事跡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航天英雄楊利偉事跡

航天員楊利偉事跡

國家很重,個人很輕。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20__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當航天員楊利偉身著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艙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此后,聶海勝兩度飛天、景海鵬三上太空,每次凱旋后的第一句話,還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八個字,字字懇切,重逾千鈞,折射出航天員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這份摯愛源于深知:為托舉他們一飛沖天,在祖國航天的各條戰(zhàn)線上,多少人把鋪蓋搬到車間,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專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輕人霜染兩鬢……

“祖國托舉我飛天!”景海鵬記得,為了研制我國自己的艙外航天服,女設計師張萬欣先后7次赴俄羅斯參加學習培訓,不僅刻苦鉆研技術原理,還主動參加操作訓練。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氣加壓后的艙外服,關節(jié)活動非常吃力,每次訓練結束后都渾身濕透,累得癱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來……俄羅斯專家十分驚訝地問:“她不會就是你們中國選出來的女航天員吧?”科研人員把一天當作兩天用,硬是靠著這種堅韌執(zhí)著的拼勁,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剛完成出艙活動后自豪地說:穿著自主研制的艙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覺真棒!

說起國家,航天員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提到個人,他們卻常常輕描淡寫:

20__年來,在很多人看來,鄧清明是個“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親戚都會這樣問起:“只聽說是航天員,咋不見他上天哩?”作為目前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役航天員,鄧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訓練備戰(zhàn),3次入選任務梯隊,卻始終沒能圓自己的飛天夢——“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你后悔嗎?”鄧清明這樣回答:“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戰(zhàn)友飛就是我在飛!”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蕩著《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航天員們至今都感動不已……劉洋說:“如今當大家對我說‘你沒有變’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記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為我清醒地知道托舉我們飛天的雙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國力’。”

嫦娥五號—人類無人探月史上最復雜最重的探測器。

嫦娥五號,是負責嫦娥三期工程“采樣返回”任務的中國首顆地月采樣往返衛(wèi)星。它將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等多個部分組成。早在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啟動,計劃通過''繞、落、回''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有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鵲橋號、五號T1試驗器等完成任務,并且完整突破了環(huán)繞和著陸兩大月球探索使命,實現了人類首次軟著陸月球背后和巡視的壯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fā)射成功,挑戰(zhàn)月球采樣返回,時隔44年(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它將為人類再次帶回月球樣品。

重要的是,嫦娥五號的任務流程高度復雜,屬于無人探月的極致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總重達8.2噸,采用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聯合的方式探測月球,是人類無人探月史上最復雜最重的探測器。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最終收獲了1731克樣本,超過了蘇聯三次無人采樣任務采樣總重量(301克)。在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后,中國終于告別了僅有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贈送的1克月球樣本的歷史,并全面掌握了無人地月往返系列技術。

值得關注的是,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五大首次技術突破:

1.地外天體自動采樣封裝;

2.地外天體起飛并精準入軌;

3.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

4.攜帶月球樣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5.建立中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tǒng)。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6月24日演講中說: 中國探月計劃從2004年1月23日立項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歷經16年完成“繞、落、回”任務,七戰(zhàn)七捷、創(chuàng)多個世界第一!

中國將會在2024年前后,嫦娥六號計劃從月背南極取樣返回,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將開展相關資源探測,2030年前后中俄計劃合建國際月球科考站。

我國發(fā)展航天事業(yè)的重要意義:

1、

載人航天是人類歷史上最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之一,其發(fā)展取決于整個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了整個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對現代科技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fā)展要求,從而促進和推動了整個科技的發(fā)展。

2、 載人航天的發(fā)展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所有發(fā)達國家都把提高綜合國力作為發(fā)展戰(zhàn)略的首要目標,而發(fā)展高技術是其核心,載人航天技術是其主要內容之一。

3、 在地球資源逐漸枯竭的未來,空間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將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眾所周知,浩瀚的太空是一座資源豐富的巨大寶庫,而載人航天則是通向這座寶庫的橋梁。

中國發(fā)展航天事業(yè)的宗旨是:

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fā)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fā)展航天事業(yè)貫徹國家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chuàng)新、重點跨越、支撐發(fā)展、引領未來。



航天英雄楊利偉事跡相關文章:

新時代英雄人物的事跡700字五篇

愛國人物優(yōu)秀事跡300字

愛國人物先進事跡感悟

歷史愛國人物事跡五篇700字

楊利偉的英雄事跡五篇600字

楊利偉英雄事跡五篇800字

愛國名人主要事跡

現代名人的愛國事跡

近代愛國人士的事跡及評價

英雄事跡讀后感600字

2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