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
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是什么樣的呢?他為兩彈一星做了哪些貢獻?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年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通用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精選篇1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生于山東榮成。193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等職。我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在跨聲速流和奇異攝動理論(PLK方法)方面的成就為國際公認。倡導了我國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yè)務領導工作,為發(fā)展我國核彈與導彈等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國家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精選篇2
1968年,____發(fā)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指示,全國各地掀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熱潮。
這一年英勇的中國人民不畏艱難,不顧“____”的干擾,仍然堅定地從事國家建設,我國重大科研項目不斷取得新成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遠洋輪“東風”號建成,南京長江大橋提前建成通車,中國的核工業(yè)發(fā)展不斷實現新突破。
這一年的12月5日,周恩來正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見外賓,這時,一位秘書慌忙走了進來,對總理耳語,說是首都機場的一架飛機著陸時失事,其中有郭永懷。____聽到了這個名字,當場痛哭失聲。
郭永懷是中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被授予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郭永懷師從世界氣體動力學大師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同門師弟,身為一名中國人,他的心里始終牽掛著大洋彼岸的祖國。 郭永懷深度參與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潛艇、人造衛(wèi)星等領域,1960年加入鑄造核盾牌的行列,與實驗物理學家王淦昌、理論物 理學家彭桓武形成了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精選篇3
“不忘曾經的噩夢,中華民族痛苦的呻吟,從那時埋下自強的種子,永懷科學報國初心……”
這首由威海一中師生演唱的歌曲《永懷初心》,是懷念曾經在該校任教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已整整60年。原子彈、氫彈,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它們,但它們蘊藏著一種精神,一種由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勛譜寫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郭永懷祖籍威海榮成滕家鎮(zhèn)西灘郭家村,1909年4月4日出生于一個崇尚耕讀的農家,父輩全力供他讀書,17歲考取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歲考取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畢業(yè)后轉入本科學習,兩年后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在北大期間他積極參與“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日軍侵占華北,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停課解散,留校北京大學做助教的郭永懷只得返回家鄉(xiāng),應聘在威海一中任教。他知識淵博、教學認真,深受學生愛戴。他帶領學生貼標語喊口號,進行抗日游行。郭永懷開始思考中國屢受外夷欺辱的根源,他感覺到要靠現代化的裝備和先進的武器保家衛(wèi)國,應對外來侵略。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清華、北大、南開幾所大學南遷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郭永懷告別威海一中師生,去西南聯大工作、求學,決心努力學習現代尖端科學技術,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目睹日軍飛機狂轟濫炸后,郭永懷更加堅定了科學救國信念。他毅然放棄了光學改學航空工程,步入空氣動力學的研究領域,要發(fā)展軍事科學技術、發(fā)展航空事業(yè)。
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精選篇4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于山東榮成縣一個農民家庭。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后來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時,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接著他選擇了空氣動力學最難的課題“跨聲速流動的不連續(xù)解”作為博士論文題目。1941年5月,他來到當時國際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中心——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在航空大師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工作。
1946年,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創(chuàng)辦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懷前去參加業(yè)務領導工作。于是,郭永懷成了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郭永懷正是在此與李佩相識、相戀。
當時人類雖已實現了飛行的夢想,但飛機的飛行速度并不理想。聲障是提高飛機飛行速度的難關。郭永懷和錢學森經過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驚世界的重要論文,首次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并得到了實驗證實,為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郭永懷研究的學科常接觸一些機密資料,美國方面讓他填寫一張表,上面有一項內容便是“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是否愿意為美國服兵役”?如果不同意就會失去涉密資格,郭永懷毫不猶豫地填了“否”。
郭永懷“中國原子彈之父”事跡精選篇5
1956年9月,伴隨著汽笛的一聲長鳴,“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郵輪從美國向西駛向中國。船上,幾位中國科學家歡欣鼓舞、喜極而泣,其中一位便是郭永懷。學成歸國盡早報效祖國,郭永懷海外研學十六載,日思夜想的就是這一天。而這一天卻實屬來之不易!
1940年9月,郭永懷來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41年5月,郭永懷又奔赴當時的國際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漢姆航空實驗室,師從著名航空大師馮·卡門攻讀博士學位,投身影響他一生的空氣動力學研究。1945年,他以有關跨聲速流動不連續(xù)解的優(yōu)秀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946年,他受聘于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任教。之后他同錢學森一起提出“上臨界馬赫數”概念,為人類突破“聲障”難題即跨聲速飛行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在跨聲速研究領域的學術成就博得了世界公認。為了解決跨聲速氣體動力學的一個新難題,他嘗試運用并發(fā)展了奇異攝動理論,形成一種新的數學方法,即國際社會公認的PLK(龐家勒-賴特希爾-郭永懷)方法,并在多個學科廣泛應用。
1956年,47歲的郭永懷不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教授,而且已經是享譽國際的知名科學家,尤其是在與航空工業(yè)密切相關的空氣動力學和應用數學方面有著矚目的學術成就。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再次引燃郭永懷科技報國的初心。聽到這個消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恨不得馬上投入新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浪潮當中。談起回國原因,郭永懷1957年曾在《光明日報》撰文寫道:“這幾年來,我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獲得的輝煌成就,連我們的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代,我自認為,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