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是什么樣的呢?于敏的科研成果大家了解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2025年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通用5篇),希望能夠?qū)Υ蠹业男枰獛砹λ芗暗挠行椭?/p>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精選篇1
于敏這個名字第一次為人所知是因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這是共和國給予國家功臣的最高嘉獎,一共23位科學家,任何一位都是各領域的泰山北斗,而與核武器相關(guān)的一共9位(鄧稼先、彭桓武、周光召、程開甲、王淦昌、郭永懷、錢三強、陳能寬、于敏)。若要論資排輩,于敏恐怕要排最末,而且只有他一人沒有留過洋。但要按貢獻大小來排序,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吧,于敏對于核武器的貢獻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且大于另外八位功勛科學家之和。這句話從來沒有人敢公開說過,如果不是自媒體平臺,或者但凡有人知道我是誰,我也不敢這么說,這么說似乎有夸張成分和博人眼球之嫌,因為那些名字一個個都太如雷貫耳。
其實這個事實是如此的明晰,從1958年九院(現(xiàn)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1959年6月蘇聯(lián)專家撤走,自力更生開始,到1996年停止核試驗全面轉(zhuǎn)入實驗室研究的整個階段來看,鄧稼先于1986年英年早逝;王淦昌、彭桓武、周光召均于七十年代離開核武器研制單位,基本上未參加第二代核武器的研制;朱光亞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就在國防科工委做領導工作;程開甲于1963年組建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專攻核試驗診斷測試;錢三強除在最早期拉隊伍外沒參加任何科研工作;陳能寬主要解決了原子彈的起爆問題……每一位都很偉大,但是于敏更不容易。
如果必須用幾個定語來形容于敏所做的工作,那只能是貫穿始終、攻堅克難、引導方向、決定作用!并且一直到未來的2040年,都是在于敏規(guī)劃的道路上艱難地前進著??紤]到科學研究很大程度上不能夠線性疊加,或許有不盡準確之處,我所說的也僅限于核武器科技這一個方面,絲毫沒有貶低其他科學家的意思。
王淦昌、程開甲在實驗物理領域,彭桓武、周光召在理論物理領域都是幾乎獲得諾貝爾獎的世界級科學家。有朋友留言說,一直以來都認為兩彈一星是理所應當板上釘釘?shù)摹侵皇切麄骺诤甏髷⑹碌恼f辭,其實這當中的艱難困苦是非曲折甚至驚心動魄實不足為外人道也。在不觸及保密的情況下,我想把工作中接觸過的所知的點滴事實稍稍來展開一下,作為我人生最宏大的一篇命題作文。我不敢打涉密的擦邊球,很多細節(jié)只能模糊過去點到即止,有空的時候會寫幾個字,前前后后寫了幾個月。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精選篇2
于敏的杰出貢獻,也為他贏得了國家與人民的廣泛贊譽。從1982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到1985年、1987年、1989年連續(xù)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再到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他的榮譽簿上寫滿了國家的認可與人民的敬仰。此外,他還榮獲了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以及光華獎特等獎等殊榮,成為了無數(shù)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然而,在于敏輝煌的背后,卻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的名字與身份曾被嚴格保密,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默默地在黑暗中閃耀。他幾乎是在一張空白的科學畫卷上,憑借著自身的勤奮與智慧,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論探索與創(chuàng)新。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在以于敏為代表的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便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驚嘆的奇跡。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中國科學家的卓越能力與堅韌不拔的精神,更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尊重與地位。
如今,雖然于敏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成就與精神卻如同璀璨星辰,永遠照耀著中國國防建設的前行之路。他的科研精神與高尚人格,如同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勇前行。他的故事與成就,將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后人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不斷攀登新的高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精選篇3
1953年開始,于敏在廣泛閱讀核物理文獻的基礎上,全面了解國際上核物理研究的進展情況,總結(jié)有關(guān)的物理規(guī)律,進行核理論研究。
1955年,于敏被授予“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1959年,與北京大學物理系核理論組在成都舉辦原子核理論暑期培訓班,與北京大學楊立銘教授共同擔任主講。后來將他們的講稿編成《原子核理論講義》一書出版。該書成為中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
1949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留校任教;1951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yè)調(diào)入原子能研究所任副研究員,1965年后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副院長,核工業(yè)部第九研院副院長、研究員等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于敏長期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在氫彈理論突破中解決熱核武器物理學的一系列基礎性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gòu)形基本完整的設想;領導并參加核武器理論研究和設計;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統(tǒng)計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爆轟物理和輻射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別獎,“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共和國勛章等獎項與榮譽;1994年于敏獲求是基金杰出科學家獎。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精選篇4
錢三強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所長,非常愛才惜才。聽了胡寧的推薦后,他點頭應允,將于敏調(diào)到所里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從此,于敏開始了他的核 武 器研究之路。原子核物理與于敏大學所學的量子物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分支,這意味著他要從頭學起。
然而,他憑借著勤奮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僅用4年時間就掌握了國際核物理的發(fā)展情況和研究焦點。并且,他還和北大教授楊立銘合著了《原子核理論講義》,這成為我國原子核理論教材的開山之作。對此,錢三強贊譽有加,稱于敏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在眾多研制核 武 器的權(quán)威物理學家中,于敏是唯一沒有留過學、沒有得到外國名師指導的大神,是“地道的國產(chǎn)”。
當然,于敏有過無數(shù)次出國的機會,但由于學習和工作的繁忙,他都放棄了。1961年,于敏的妻子孫玉芹一邊在廠里上班,一邊刻苦地背英語單詞,希望陪丈夫一起出國留學。然而,于敏卻突然告訴妻子,自己不打算出國了。這一消息讓孫玉芹感到失落和困惑,但她還是默默地支持著丈夫的決定。
原來,在1961年1月,錢三強找于敏談話,交給他一項新任務: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工作。如果于敏答應下來,就意味著他要再次轉(zhuǎn)行,從基礎研究轉(zhuǎn)向氫彈研究。這對于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已經(jīng)取得成績的于敏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和挑戰(zhàn)。但是,于敏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并承諾要服從分配、轉(zhuǎn)行。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進事跡精選篇5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寧河縣蘆臺鎮(zhèn)(今屬天津市)。父親是當時天津市的一位小職員,母親出身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7歲上小學,中學先后就讀于天津木齋中學和耀華中學。
由于家境貧寒,于敏受父親同窗的資助才得以繼續(xù)攻讀大學。1944年,18歲的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年,他轉(zhuǎn)入了理學院去念物理,并將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定為理論物理。到了北京大學,于敏如饑似渴地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在學校,他很少參加娛樂活動。夏天的傍晚,同學們在外乘涼,他則在樹蔭下讀書不輟;冬天,同學們在宿舍里打牌、聊天,他披件舊大衣在旁邊安靜地看書。于是,同學們送給他一個雅號“老夫子”。
但是,于敏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夫子”,而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進步青年。當時國民黨政治腐敗,民怨沸騰,北大經(jīng)常鬧學潮,于敏學習之余十分關(guān)心國事,常常與大家一起上街游行示威。
1947年,美國大兵強奸中國女大學生,激起全社會的不滿,學生組織游行示威。那次,于敏因有事耽擱去晚了,趕緊向同學借了一輛自行車,抄小胡同去追游行隊伍。不料,一進胡同,就被兩個人給攔住了,問是哪個學校的。他想,如果說是北大的,他們肯定不會放他走。于是,他靈機一動,說是中國大學的。當時中國大學國民黨勢力比較強,學生一般不敢參加游行示威。騙過了他們,于敏追上了隊伍,慷慨激昂地往前沖,連眼鏡都被擠掉了。對于敏這樣的窮學生來說,湊錢再配一副新的,非常艱辛。為此,于敏心痛了很長時間。
1949年,于敏本科畢業(yè),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學兼任助教。在張宗遂、胡寧教授的指導下,于敏在1951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