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英雄感人事跡材料范文800字
掀開中國的歷史,跳躍在眼簾的是光輝燦爛四個大字。奔騰的長江,寬闊偶的黃河,造就了一個偉大而倔強的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沉淀出一種偉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愛國精神,也正是這種愛國精神,讓一代代中華兒女魂牽夢縈,讓一代代華夏赤子舍生忘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愛國主義英雄感人事跡材料,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愛國主義的英雄感人事跡材料1
笑看桑田,何等的驚才絕艷。
想那諸葛孔明,一聲戎馬,天降奇才。他面對千軍萬馬。淡然而胸有成竹,仙風(fēng)道骨??粘侵嬐怂抉R,錦囊其中藏玄機,火燒赤壁借東風(fēng),臨終木雕或千軍···········滿腹經(jīng)綸,飄飄然有天神之概。
只可惜天妒英才。
孔明留給后人的,比起敬贊,更多的是遺憾、劉備病故,其子劉禪繼位。幼帝無知懵懂,漢之重任降于孔明之肩。年過半百而鞠躬盡瘁,孔明自然任重道遠。吞盡千般苦楚,孔明吃力地扶持著這個劉備打下來的江山,扶持著搖搖欲墜的蜀漢。終于是不得不離開幼帝,孔明揮軍南下,只剩下一首著名的《出師表》。此后,孔明在與司馬懿一役積勞成疾,駕鶴西去·······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孔明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一生只追隨過劉備,可謂死而后已,致力于助劉備奪得天下。劉備敬賢,孔明因此得其青睞。而劉備一去世,劉禪,不過是留給后人一個“樂不思蜀”的笑話??酌髋R死前想的都是如何保住漢朝主力軍隊回朝,其忠誠可見一斑。英雄無用武之地,我恨劉禪的無知愚昧。自孔明之后,蜀漢漸漸衰敗,終于滅亡。
悲哀,一代軍師就此隕落的悲哀。
戰(zhàn)場上,再不見那運籌帷幄的身影;朝堂上,再不見那淡然智慧的白衣;草廬中,再不見那側(cè)臥品茶的綸巾········
凄凄慘慘戚戚。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孔明出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著實驚訝于孔明的智慧,妙計頻出使人防不勝防。即便是以《三國演義》縱觀天下的角度來看,哪怕是三足鼎立,孔明依舊是世之巔峰人物,列于金字塔塔尖。可以說,蜀漢的江山,三分之一歸劉備,三分之一歸眾臣,三分之一歸孔明。
諸葛孔明,天之所驕,亦為天之所妒。
劉禪究竟是何想法?孔明已是暮年,強弩之末,如何在硬扛下大風(fēng)大浪?可換一角度,劉禪空白純潔的思維應(yīng)該只知道玩耍。與你我一般的年紀(jì),本應(yīng)玩樂悠悠,無牽無掛,卻意外地政務(wù)纏身,難以放飛自由。困惑不解混沌不愿中,驀然冒出來個能替自己擺平一切的諸葛孔明,自然是將所有政權(quán)都交到其手中。只是苦了孔明。
愛國主義的英雄感人事跡材料2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對它印象深刻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有諸葛亮。
諸葛亮聰明蓋世、神機妙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號稱“臥龍”。這樣一個明星般閃耀發(fā)光的人,歷史絕不會任由他像小螞蟻一樣無聲無息的生存著,所以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這段流芳千古的故事。諸葛亮被請出山后,很快協(xié)助劉備建立了蜀國。
諸葛亮的聰明蓋世體現(xiàn)在許多具體實例中,譬如,七擒七縱孟獲。當(dāng)時蜀國很多人都反對諸葛亮這樣的做法,認(rèn)為既然抓住了孟獲,就應(yīng)該立即斬首,以示蜀國國威。可那些人哪里明白諸葛亮的長久大計?若斬了一個孟獲,南蠻還會有更多的“孟獲”一輩又一輩、一次又一次的起來造反,那樣,蜀國何時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寧?與其那樣,不如辛苦點,做的徹底些,讓孟獲真正心服口服,回去統(tǒng)領(lǐng)南蠻,從此永不造反。這體現(xiàn)了諸葛亮的大智慧。
諸葛亮忠心耿耿的精神更值得我敬佩。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如果他的兒子劉禪有本事統(tǒng)治蜀國,希望諸葛亮能竭盡所能輔佐他;反之,諸葛亮可以自立為王。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禪是位“樂不思蜀”的“安樂公”,他的智力和能力是眾所周知的。但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無論如何都不肯自立為王,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著劉禪,直至命喪五丈原。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忠心耿耿、聰明蓋世,一個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英雄。
愛國主義的英雄感人事跡材料3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綸巾,身披鶴氅,飄然若仙,這便是你——一代賢相諸葛孔明。
你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實乃萬古之人不及。你與玄德侃侃而談,字字珠璣,令其茅塞頓開。你被后人贊曰:“豫州當(dāng)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促成孫劉聯(lián)盟,智勝曹操。
你智取十萬箭;巧用東南風(fēng)。令周郎大嘆“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先帝駕崩,舉國悲痛。先前劉備托孤,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贝四藙浞胃裕銣I流滿面,泣不成聲,叩頭流血,只為“效忠貞之節(jié)”,卻不為皇位所動。
你征南寇,燒藤甲,七擒孟獲,后人贊曰:“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p>
街亭失守,仲達來犯,正值危難之時,你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鎮(zhèn)定自若。卻瞞天過海,空城退敵,化險為夷。后人贊曰:“搖琴三尺勝雄獅,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p>
你不負(fù)先主重托,盡心竭力,嘔心瀝血,六出祁山,率軍征伐曹魏。立志光復(fù)漢業(yè)統(tǒng)一中原,此豪情壯志,感動萬千華夏兒女。杜甫在《蜀相》中贊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然而在你臨終之際,依然兩袖清風(fēng)。你曾坦白“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頃,子孫衣食自有余饒。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余財,以負(fù)陛下也?!贝说戎艺\,此等清廉,絕非常人能及。
你用睿智、賢能、忠誠、無私、清廉,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宏偉篇章;你依法治蜀,執(zhí)法如山,為蜀漢立下了卓越的功勞!不負(fù)先帝,是你嘔心瀝血的目標(biāo);輔佐后主,是你盡心竭力的希望;匡扶大漢,是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夙愿!
一代賢相,舍你其誰!
愛國主義的英雄感人事跡材料4
大家一定知道文天祥吧,就是那位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那位,大家也一定很佩服他,欣賞他吧。因為他在元軍帳中誓死不降,可見他的赤膽忠心??晌覅s不欣賞他,因為他不識時務(wù)。
俗話說得好,“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文天祥的赤膽忠心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但文天祥的赤膽忠心卻用錯了對象。當(dāng)時南宋已經(jīng)很腐敗了,文天祥的勤王部隊都遣散了,南宋已經(jīng)主動向元軍投降,這種朝政,已無需再去輔佐了。文天祥如果降了元軍,勵精圖治,雖然會在歷史上有點不好的名聲,但也可以開創(chuàng)一個盛世,有何不好?但文天祥非要去做無謂的掙扎。南宋和元軍實力懸殊太大了,文天祥這么做只會多上演幾幕妻離子別的悲劇,并不能重新光復(fù)南宋,這簡直是以卵擊石,徒勞無益。我想,文天祥恐怕就是怕在歷史的史冊上留下罵名。相反,那些投降的人,說得難聽點是因勢利導(dǎo),說得好聽點,是識時務(wù),順就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類人才是真正有勇氣的人。他投降后,幫助元朝天子治國,開創(chuàng)盛世,他的歷史作用可能不大。一投降,這名氣就大了,他本人不但要背上了罵名,就連他的子孫們也抬不起頭。但他如果為了百姓,卻甘心投降,無視罵名,這是勇氣!
再看荊軻,這個在歷史上有負(fù)盛名也有罵名的人?!八杏職夥艞壣?,去剌秦王,卻在關(guān)鍵時刻膽怯了?!边@是許多人給他的評價。我卻想說:“不,他沒有膽怯,因為他在關(guān)鍵時刻,想起了天下蒼生!”
荊軻抱著“壯士一去不復(fù)還”的決心去剌秦王,卻在關(guān)鍵時圖窮匕現(xiàn),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想起了天下蒼生,想起了七國逐鹿中原,硝煙四起,無一日安寧,只有秦國最為強大,六國無與爭鋒,可謂螢光之火不可與日月同輝,在贏政的帶領(lǐng)下,秦統(tǒng)一中原指日可待。荊軻只要殺了贏政,七國又開始新一輪的輪回,天下黎民百姓又開始了無休止的痛苦。但只要贏政統(tǒng)一了中原,百姓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再受戰(zhàn)火的折磨。我想,荊軻圖窮匕現(xiàn),環(huán)柱而追,卻讓贏政依柱而罵,正是因為他想到了天下蒼生。這是理智!做人便是這樣,勇氣要占用心中的懼怕,理智要戰(zhàn)勝情感!
愛國主義的英雄感人事跡材料5
看《三國演義》時,我對一個人物記憶猶新,一個具有強烈傳奇色彩的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這么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盎馃┩隆?、“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于發(fā)現(xiàn)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這個上通曉天文,下熟知地理的的智者,把他智慧的結(jié)晶化作一場場精彩的智斗,和他那把常拿在手中輕搖的羽毛扇一起深深刻進每個人的腦海中。
他本是個平民,深居簡出,清高脫俗,淡泊名利,才留下了“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這燴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fù)。他效忠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于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他有政治遠見,能對復(fù)雜的形勢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規(guī)律,定出方針。
雖然他不是一員猛將,不會跨在戰(zhàn)馬背上揮刀浴血殺敵,但他在蜀國有著不可一世的地位,不只因為他的才智,還有他的高尚品德。他受了知遇,一生盡忠,是忠臣的典型。人們今天肯定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于他的“忠”,我們應(yīng)當(dāng)賦予新的內(nèi)容。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他為了使農(nóng)民更方便地灌溉農(nóng)田,發(fā)明了腳踏水車。為了解決軍糧運輸?shù)睦щy,發(fā)明了“木牛流馬”。據(jù)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一扭就會走動或停止。
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他的“聯(lián)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jié)節(jié)勝利。他采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杰出成就的軍事家、發(fā)明家、政治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不披鎧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