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
2025年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大家有哪些想知道呢?陳能寬的主要成就是?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2025年(精選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精選篇1)
此時的世界正籠罩在冷戰(zhàn)陰云之下,“麥卡錫主義”甚囂塵上,美國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借口,禁止自然科學、工程學、醫(yī)科等學科的中國留學生返回大陸,并通過“硬軟”兩手政策操控:一方面向有意愿回國的留學生出示禁歸令,另一方面,調(diào)整相關政策使一部分留學生可以長期在美國居留、工作。
這期間,參與過留美科協(xié)活動的學生相繼被傳訊、搜查、羈押,當時已經(jīng)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工作的陳能寬不僅通過書信與李恒德、師昌緒、張興鈐等商量回國策略,還多次帶家人參加聚會,共同商討回國大計。
在美科學家的歸國籌備活動引起了美國當局的注意,1952年底移民局在搜查李恒德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陳能寬的書信,并由此開始偵查、刺探陳能寬和家人的行蹤。
為了“曲線回國”,陳能寬還試圖通過英國大學聘任的機會繞道回國,但在離美的關鍵當口,移民局拒絕了他的離境申請,并以他曾是留美科協(xié)組織者、訂閱中文報紙等理由控告他危害美國安全。
為了防止被羈押,陳能寬與移民局打了半年官司。1954年,陳能寬與移民局的官司勝訴,之后收到了移民局發(fā)放的永久居留證。這時的陳能寬已經(jīng)擔任西屋電氣公司研究實驗室的工程師,在美國有了一定事業(yè)基礎,妻子和幾個孩子也在他身邊,但陳能寬對美國政府的拙劣手段感到十分憤慨,他歸國的信念并未動搖。
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精選篇2)
1955年秋,中美兩國在日內(nèi)瓦達成“交換平民及留學生”協(xié)議,使陳能寬一家人重燃回國的希望。面對美國的同事、朋友對自己渴望回國的不解,陳能寬回答道:“新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沒有理由不愛她。這種誠摯的愛,就像是被愛神之箭射中了一樣,是非愛不可的,正如魯迅的詩句所說,我是‘靈臺無計逃神矢’啊?!蹦欠輬笮ё鎳?,對祖國深切的熱愛并沒有因遠渡重洋而消退,反而確實與日俱增,回國是將這份宏愿加以實現(xiàn)。
在思想境界、學術水平正要接近成熟的時候,卻接到了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通知:調(diào)入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1964年改為院),參加我國核武器研究。那時我國的核武器研究基本上是處于白手起家的階段,各方面研究都遠遠落后于美國和蘇聯(lián),他們在巨大壓力之下接受了任務。塞外風沙彌漫,科技人員克服一切困難,依然夜以繼日地工作,陳能寬經(jīng)常親臨一線組織實驗?!肮Ψ虿回撚行娜恕?,歷經(jīng)兩年多數(shù)以千次的試驗之后,終于解決了一系列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論和實驗問題。陳能寬和這幫年輕人果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做出了第一顆原子彈所需的起爆元件。
在談論中國為什么能很快地搞出原子彈時,陳能寬曾說他們的科研組織沒有“內(nèi)耗”,攻關人員都有著獻身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夜以繼日地奮戰(zhàn)在草原、在山溝、在戈壁灘。即使在城市,也過著淡泊明志、為國分憂的研究生活。
陳能寬一生謙虛好學,無論對學友、長輩或年輕人,他均能平等待人,不恥下問。到了晚年,他依然把學習放在首位。他在書本中學,也在實踐中學;他向專家學,也向平常人學;他鉆研他的科學專業(yè),也研讀中外名著;他讀正規(guī)報刊,也讀街頭小報。
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精選篇3)
1960年6月,時年37歲的陳能寬,正是思想境界、學術水平均已接近成熟的年齡,多年的學術研究進入收獲季節(jié),卻突然接到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通知:調(diào)入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1964年改為院),參加我國核武器研究。
那時,我國的核武器研究近乎白手起家,中國的科學家力爭靠自己的力量掌握原子彈的奧秘。陳能寬受命擔任一個重要研究室的室主任,身負兩項重任:設計爆轟波聚焦元件,測定特殊材料的狀態(tài)方程。這兩項任務都是核武器事業(yè)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
他率領一幫不滿30歲的年輕人,來到官廳水庫旁、長城腳下一座炸藥試驗場(代號17號工地),土法上馬,因陋就簡,在臨時工號里,開始了前期炸藥成型工藝試驗。陳能寬身先士卒,在熊熊燃燒的火堆旁,一站十幾個小時,用一口普通大鐵鍋和幾只舊軍用桶,熬煮和攪拌炸藥。就這樣,他們硬是用土辦法澆鑄出了上千枚實驗炸藥部件。
炸藥部件還要進行打炮實驗,為了抓進度,往往是上個實驗部件的硝煙尚未散盡,就要打第二炮。求得數(shù)據(jù)后,研究人員就用簡陋的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來分析處理。
三年饑荒時期,生活條件也很艱苦,塞外風沙彌漫,科技人員克服一切困難,患上了浮腫依然夜以繼日地工作,陳能寬經(jīng)常親臨一線組織實驗。
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精選篇4)
回國后,陳能寬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1956年起先后在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和金屬所任研究員,專注金屬物理學研究,并取得豐碩成果。
1960年6月,經(jīng)中央批準,陳能寬與一批科技骨干奉命參與原子彈、氫彈的攻關大業(yè)。他主攻爆轟物理等方面的難關,這在我國還是空白。他率領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攻關隊伍,鉆研化工技術、聚合爆轟設計技術、“增壓”技術、材料狀態(tài)方程和相應實驗測試技術,逐步開拓了中國的爆轟物理專業(yè),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63年,陳能寬相繼取得了為進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試驗所必不可少的成果。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陳能寬又為主領導組織了核裝置爆轟物理、炸藥和裝藥物理化學、特殊材料及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原子彈、氫彈相繼研制成功后,陳能寬把注意力集中在核武器的進一步安全、可靠、小型、輕量等方向上。他力主開展中國新一代起爆方式,支持不同相態(tài)特種材料的充分利用。
冷態(tài)核爆就是不用真正的核爆炸,但又能嚴格考核核裝置在飛行環(huán)境下的各項性能。在設計原子彈初期,王淦昌、陳能寬等人就有了“聚合爆轟波人工熱核反應研究”的物理成果。他作為研究院主管武器研制的副院長、院科技委主任,與龍文光、俞大光等帶領一批工程師和電子學家,歷經(jīng)十余春秋,完成了研制工作。中國核導彈從近程、中程一直到洲際,都改用這種新方法來獲取定型數(shù)據(jù)。陳能寬帶領下摸索出的一整套冷試驗的物理思想、方法、技術途徑直至工作制度,都行之有效。
陳能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事跡(精選篇5)
1984年12月,某核試驗基地。極寒天滴水成冰,核試驗壓力重重。
討論膠著之際,陳能寬忽然吟誦起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身旁的另一位科學家于敏感慨萬千,應和下去:“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p>
兩位大科學家一句接一句地背誦,在座之人無不肅然恭聽,感佩不已。
如果對這位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能寬院士的人生稍有了解,便知道這篇諸葛亮自陳鞠躬盡瘁、一心報國的名作,同樣道盡他“許身為國最難忘,神劍化成玉帛酒,共創(chuàng)富強”的赤子之心。
1923年,陳能寬出生在湖南省慈利縣一個士紳家庭。在妹妹陳能淳的記憶里,長她十歲的“四哥”聰敏好學、踏實勤奮,為讀書吃盡苦頭。初中從慈利到常德,十三四歲的少年要背著行李走3天,每晚就著油燈挑水泡。不久抗戰(zhàn)爆發(fā),有一次炸彈就在十幾米外炸響。
陳能寬高中考入從長沙遷到沅陵的雅禮中學,戰(zhàn)亂年代朝不保夕,學校搬到哪,陳能寬就跟到哪。1942年,陳能寬被保送到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工程系(今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前身)。
在顛沛流離的戰(zhàn)爭年代陳能寬堅持完成了學業(yè)。
1946年,陳能寬大學畢業(yè),并與大學同學裴明麗結婚。為學有所用,他主動申請到天津煉鋼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