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
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jié)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淼诎藢萌珖赖履7妒论E材料,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篇1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系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yè)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xiàn)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xiàn)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yè)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zhí)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yè)上不斷進步,修養(yǎng)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yōu)秀教師,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篇2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chǎn)生聯(lián)系,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癥。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癥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后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脫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huán)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huán)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后,她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著工作的快樂??删驮谶@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y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y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后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yè)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中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么辦?
張桂梅經(jīng)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y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后,醫(y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yǎng)半年??墒菫榱藢W生,她在手術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臺。
張桂梅的事跡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xié)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匯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后,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h里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fā)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么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xù)。她說,她的生命屬于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于這種感恩的心態(tài)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篇3
“張勇同志無私奉獻、癡心為民的精神,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學習”……一個人的故事,無數(shù)人的感動,匯聚成我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昂揚正氣歌、時代正能量。
張勇,男,漢族,綿陽市游仙區(qū)人,1975年3月出生,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2010年12月?lián)尉d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鐵爐村黨支部書記。曾獲“四川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四川省第三屆道德模范”、“四川好人”、“感動綿陽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13年11月7日,張勇同志由于操勞過度,導致肝病惡化,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8歲。
張勇同志對黨忠誠,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他時刻不忘記自已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2010年,他為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將公司委托給職業(yè)經(jīng)理人經(jīng)營,毅然回到鐵爐村挑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擔。短短兩年時間,他捐資500余萬元,出資500余萬元,用于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chǎn)業(yè)培育。他帶領群眾修建道路35公里,引進了藍莓、青梅、蘆筍、水產(chǎn)養(yǎng)殖等多個產(chǎn)業(yè),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5600元增長到2013年的9700元。張勇的辛勤付出,家鄉(xiāng)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張勇同志牢記宗旨、有著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他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擺正自己的的位置,真正把群眾當主人,把自己當公仆。作為一個出身貧寒農民兒子,他致富后,完全可以過上自己的好日子,但他卻牽掛著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張勇同志是一個普通的村支書,為了讓群眾能過上好日子,為了建設幸福美麗鄉(xiāng)村,他奉獻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張勇同志淡泊名利、有著坦蕩無私的高尚品格。他不拿村干部報酬,個人捐資修建了33公里“環(huán)村路”,而他自己家門前的這段路卻至今還是土路,為了家鄉(xiāng)建設,連自已的住房也作了抵押,為引進客商發(fā)展產(chǎn)業(yè),他帶領村民鏖戰(zhàn)3天3夜,奇跡般打通4公里山道;即使在身患重病數(shù)次住院期間,他依然忘我工作。
張勇同志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高尚品質。他雖然走了,但他永遠活在群眾的心中。作為基層干部,我們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和公仆意識,不斷增強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兢兢業(yè)業(yè)做好工作,爭做為民、務實的好干部。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篇4
郭萬剛是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八步沙“六老漢”第二代治沙人。1983年,31歲的郭萬剛辭去土門鎮(zhèn)供銷社的工作,和父輩們一起并肩戰(zhàn)斗,使亙古荒漠呈現(xiàn)一片綠洲,不毛之地煥發(fā)盎然生機。2000年冬,郭萬剛任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四十年來,他帶領八步沙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持續(xù)治沙,為構建西北治沙屏障奠定了良好基礎。八步沙林場成立至今,累計完成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任務13.7萬畝,工程治沙4萬畝(草方格),封沙育林、草面積達到37.6萬畝,完成通道綠化近200公里,農田林網(wǎng)5000多畝,栽植各類沙生苗木4000多萬株,花卉、風景苗木1000多萬株。在治理沙漠的偉大實踐中,郭萬剛和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在不毛之地的騰格里沙漠上建起了一道綠色屏障,創(chuàng)出了一條沙漠治理的成功之路,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強大精神財富。郭萬剛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護林員”“甘肅省農村優(yōu)秀人才”、武威市第六屆“敬業(yè)奉獻”道德模范、甘肅省第七屆“敬業(yè)奉獻”道德模范;2018年被授予“第五屆”慈善人物獎、“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20年11月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等稱號。
郭萬剛等模范人物是道德的踐行者、精神的引領者、時代的奮斗者,他們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質,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集中體現(xiàn)了思想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充分彰顯了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典型性示范性和引領力感召力。長期以來,我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深入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廣泛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著力培育時代新人、持續(xù)涵養(yǎng)時代新風,涌現(xiàn)出一批事跡突出、群眾認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強的道德標桿,為推動形成新時代武威精神社會氛圍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至今,我市先后有民勤縣薛百鄉(xiāng)宋和村原黨支部書記石述柱、古浪縣西靖中學原教導主任張福友、民勤縣東壩鎮(zhèn)連豐村村民姜寶德三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材料篇5
曉惠,女,布依族,1961年8月生,貴州省政府辦公廳服務中心退休職工。
2002年以來,余曉惠悉心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妹、侄子以及體弱多病的母親,默默地為家人付出,用弱小的身軀扛起家庭的希望。
2002年,妹妹和侄子均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余曉惠帶著他們四處求醫(yī),她幾乎花光所有積蓄,并欠下債務。
為了省錢,平時她就著酸蘿卜吃飯;在街上看到有被丟棄的紙箱,會不顧旁人眼光撿起來,積攢之后當廢品賣掉……就這樣,她節(jié)衣縮食,苦苦支撐著這個家。
2013年,余曉惠年邁的母親一病不起,癱瘓在床。她不僅需要照顧妹妹和侄子,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雖然生活愈加艱難,但她沒有退縮。余曉惠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一早起床做好飯,照料妹妹、侄子吃完,然后到母親床前照料,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
因為久病在床,母親身體常感不適,她找來按摩書籍,自學按摩手法。只要有空閑時間,她就會為母親按摩,緩解母親的不適癥狀。在她的精心護理下,臥病在床近6年的母親直至2018年去世,都從未長過褥瘡,床上、身上總是清清爽爽,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余曉惠不僅關愛家人,還樂于助人。她捐助困難學生、參加社區(qū)志愿服務、為抗疫捐款捐物,是鄰居眼中的“熱心腸”。
余曉惠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