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導游詞
安岳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也有少數(shù)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多數(shù)是摩巖造像,也有單個圓雕造像。下面是帶來的安岳石刻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安岳石刻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四川省安岳縣是目前我國已知的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已發(fā)現(xiàn)歷代石窟造像218處(2000年5月普查結果),造像10萬余尊,其中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兩宋造像的精美著稱于世,在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具有上承云岡、龍門,下啟大足石刻的地位。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石刻之鄉(xiāng)"稱號。
安岳石窟開鑿于啟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兩代,延續(xù)至明清直到民國,幾乎每個鄉(xiāng)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遺址,為民間結社造像,其中以佛教石窟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數(shù),安岳石窟擁有幾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側石刻臥佛以及21萬字石刻佛經(jīng)、中國最精美的觀音經(jīng)變像-----毗盧洞北宋紫竹觀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觀、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安岳石窟除少數(shù)遭受自然人為破壞妝彩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別是宋代造型更是達到中國石窟藝術的巔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安岳擁有各級別石窟造像保護單位10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分別是臥佛院、玄妙觀、千佛寨、圓覺洞、華嚴洞、毗盧洞、茗山寺、孔雀洞、木門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為庵堂寺、佛耳巖、高升大佛寺、西禪寺、塔坡、三仙洞、舍身巖、佛慧洞、佛濟寺、毗盧溝、凈慧巖、封門寺、半邊寺、大佛寺、靈游院、石鑼溝、菩薩灣、上大佛、木魚山,市級文物一處,福應山唐代大佛,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縣級文物保護點50處。安岳石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后備目錄清單。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篇二:安岳石刻導游詞
重慶直轄后,安岳成為四川省的"第一石刻大縣",以"古、多、精、美"而著稱的安岳石刻,有"上承敦煌,下啟大足"之美譽。然而,有著千百年歷史至今更加絢爛多姿的"國之瑰寶",卻無法像敦煌一般氣勢磅礴,聲名遠播;也遠不如大足石刻那樣觀者云集,人氣興旺。數(shù)十年來,她竟如藏在深閨的少女,羞澀而甘于寂寞……。2000年9月18日,國家文化部正式將安岳縣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石刻)之鄉(xiāng)"。2001年5月18日,國家旅游局又對安岳石刻申報國家AAA級旅游區(qū)進行了評審。安岳石刻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內涵和旅游價值開始閃耀熠熠光輝。
安岳石刻,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明、清,民間時期為數(shù)較少?,F(xiàn)存最早造像題記為唐開元十一年(723),最多的是唐代的"開元"(713至741)、"天寶"(742-756)、"咸通"(860-874)、"天復"(901-904)和五代的"天成"(926- 930)、"天福"(936-942即敬瑭天福年間)、"廣政"(938-960)及北宋的"端拱"(988-989)、"紹圣"(1094-1098)、"崇寧"(1120-1106)、"大觀"(1107-1110)等。
縣境內有摩巖造像140余處,有一定規(guī)模和文物價值且保存較好的69處,造像10萬軀左右,另有盛唐石刻佛經(jīng)40萬字,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刻又一偉大寶庫"。
安岳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也有少數(shù)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多數(shù)是摩巖造像,也有單個圓雕造像。龕窟中除雕刻佛、菩薩、羅漢、金仙、供養(yǎng)人、力士、伎樂、飛天、珍禽和各種護-法神外,還雕刻有"經(jīng)變圖"和古建筑圖像,從不同角度反映古代社會和世俗生活風貌。各文物點碑刻題記甚多。這些都為研究古代社會、文化、地方史和宗教的發(fā)展變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證。
安岳石刻大量雕造于我國石窟藝術由北向南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其藝術風格,或顯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遺風;或展體態(tài)健美、面頤豐滿的唐代風韻;或有雕工精細、瓔珞綴身、裝飾華麗的宋代特色……造型多依山依巖取式,布局嚴謹巧妙;造像大膽突破宗教儀軌,創(chuàng)造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有的通過宗教的事跡具體刻畫出人民群眾的愛憎和生活情趣,展現(xiàn)人體和人性美。
安岳石刻藝術的民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為盛唐至五代時期。從臥佛院的臥佛和石刻佛經(jīng)、玄廟觀的道教造像以及菩提寺、圓覺洞后山的造像等,體現(xiàn)出盛唐至五代的雄偉造像風格。第二為兩宋時期。圓覺洞前山、華嚴洞、毗盧洞、茗山寺、凈慧巖等,都是這一時期精雕細琢的雕塑。上述一、二期為安岳石刻創(chuàng)造、發(fā)展時期,它不僅逐漸擺脫了犍陀羅式的影響,獨立創(chuàng)造出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生動的藝術形象,而且繼承了我國北方石窟藝術并為之發(fā)展,是安岳石刻的全盛時期,就其內容來說,也是安岳石刻藝術的主要部分。第三是南宋以后,包括明、清、民-國各代等,為逐漸衰落時期。三仙洞、獅子巖、老君巖、朝陽洞、朱家經(jīng)堂、佛洞巖等。均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其數(shù)量不多,摹仿品多,也有不少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但遠不及唐、宋雕塑的雄偉、精湛。
離縣城25公里的八廟鄉(xiāng)臥佛溝,在長約一華里的兩邊崖壁上,鑿有139個龕窟,造像1600尊。以釋迦牟尼涅磐圖最為壯觀:這座臥佛長25米,刻在離地面約5米的巖腰,比大足臥佛早成400多年。臥佛頭東腳西,為全國所僅有(臥佛一般都是頭西腳東),這可能是依山取形,既大體符合佛經(jīng),又不落窠臼。臥佛頸枕花石枕,大耳垂掛一雙綻花耳環(huán),雙目微閉,臉龐慈祥端莊,顯出坦然神情,令參觀者對佛的美喟然浩嘆!臥佛旁有21尊弟-子、菩薩、護-法天神,形象地反映出釋迦牟尼講經(jīng)涅磐的全過程和當時的氛圍。
離城只3公里的大云山千佛寨,是一天然崖寨,有105處佛龕,3016尊刻像。經(jīng)營長達400年。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數(shù)56號窟的菩薩造像,頭戴鏤空花冠,面部豐腴,腹部微挺,腰肢微扭,胸腹蓋瓔珞,氣質高雅,極富動勢和曲線美,流瀉著情愛的雙眼,微微努嘴所流露的微笑,有人把這種神秘的美稱為“東方蒙娜麗莎”。
篇三:安岳石刻導游詞
27日至29日,攜好友駕車往安岳,系統(tǒng)地游攬了安岳境內八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岳石刻是個大的概念,不像敦煌就是莫高窟,大足基本上就是北山寶鼎,非常集中。云岡龍門麥積山,更是專指,買了門票,進去則一覽無遺。安岳石刻幾乎遍及全縣,有上百處之多。我認為大足境內多處石刻,無論年代還是還是內容形式,也該并入安岳石刻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包括古普州境內所有石刻形式,時間上溯至東漢時期。要想一一走完,全無可能,也沒有必要。有些石刻規(guī)模小,保存不好,只有史料和學術上的價值。此行目的,全為觀覽石刻藝術之美,雖每至一處,也焚香禮佛,但終不是有宗教目的。因此,只選擇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八處(共九處),作為游覽的目的地。早在八七年,我去大足石刻參觀之后,去安岳游歷過。那時的安岳樂至幾乎就是貧困縣的代稱,交通之難,幾同蜀道之嘆。再者,許多非常有價值的石刻竟不為人知。因此只去了縣城邊的圓覺洞。但當時還沒從大足的巨大震驚中回過神來,所以并沒有太深重的印象。但也從此知道了安岳有石刻。后來安岳石刻越來越多的被認識,并且有越來越多的發(fā)現(xiàn)。每看見一次相關的消息,心頭便多一次計劃。但事情老是這樣的,越是遠的、不容易去的地方,反而越能成行。以前年輕的時候,沒錢沒車,卻瀟灑得肆無忌憚,說走就走。現(xiàn)在路好了、有車了,守在家門口的,這么多年,卻沒有實現(xiàn)愿望。不知道忙啥子去了。
四川的冬日,陰郁濕冷。今年入冬以來,好像就沒有大大方方的有兩個太陽天。但那兩天,深得菩薩的眷顧,陽光普照,和暢的風中有生機勃勃的吉祥的氣息。途中一事一物,皆順意而和美。此行遂成寶貴記憶。
二十七日,在公司處理完事務,已是下午兩三點鐘,立即接了Kenny啟程。走成渝高速,至簡陽下,沿319國道經(jīng)樂至到達安岳,已近六時。因為出發(fā)之前并沒有在網(wǎng)上查到一個滿意的攻略,因此,踏進安岳賓館即問詢前臺,有無安岳石刻旅游地圖或指南之內的冊子?;卮鹫f沒有。這個“中國石刻藝術之鄉(xiāng)”沒有一張導游的地圖,真還讓人感到意外。立即聯(lián)想到不久之前,在伊斯坦布爾,也是一踏進酒店,便去前臺問相同的問題,人家立即拿出一張來。請他給我標上目前的位置,然后問好多錢?人家一笑:free!拿安岳縣跟伊斯坦布爾比,當然不公平,不過一張地圖讓游人free,絕不是財力上的問題,收費也可以啊,是根本就沒有準備,可見是意識上的問題,安岳還有什么比石刻更有名呢?前臺小姐說,你可以出賓館大門去旅行社看看,左邊有一家,右邊也有一家。先右拐,一帥哥正網(wǎng)上聊天,問之,茫然。但見墻上貼滿新馬泰三亞的風景照片,即明白。我說,原來你們是介紹安岳人民出去觀光,而不是接待全國人民來安岳觀光的。帥哥笑說,就是就是。建議去隔壁新華書店看看。書店也連說沒有,只有四川地圖。于是再去賓館左邊的旅行社,終于見有安岳文管局編的“安岳石刻導覽”一書。中有一幅“安岳石刻分布圖”,書中圖文并茂介紹了九處全國重點。欣然買下,然后再去新華書店,買了一冊四川分縣地圖,有安岳縣1:400000的地圖。再結合打印的下載資料,終于在賓館制定出兩天的行程安排。
啰嗦這么多無關的話,是深感安岳石刻非常值得大家一游。但由于分布廣,資料不系統(tǒng),如果沒有詳細的計劃,很難抓住重點,跑了路還會留下遺憾。以后想要再為彌補那么一點遺憾而再啟程,怕也不太容易。在接下來的途中,許多地方都沒有路牌指示,即便問路,你也得習慣熱情的安岳人民的語法。到了目的地,甚至都可能找不到石刻,或看過了石刻,一翻資料,卻發(fā)現(xiàn)漏掉了某處重要的提示,因為石刻景區(qū)內也多沒有具體的介紹。
因此,這篇游記類似于一本流水賬,給以后“二日自駕游遍安岳石刻”的朋友,作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