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電影觀后感
每年不都是這么回事兒嘛。農(nóng)戶面對勞作、欠租、躲債的生活大抵都抱有這樣的心態(tài)??山衲瓴灰粯?,黃世仁的一點貪欲打破了這樣微妙的平衡。楊白勞被帶走,強按了手印,訂下了違心的條約。喜兒被迫進了黃家。
也許有人會怒其不爭。楊白勞何嘗沒有反抗?只是他的抗爭是一種無力的爭,他也清楚自己無法與黃世仁抗衡。他對于自己所遭受的命運有一種深深的無能為力感。地主強勢追債他無法償還,地主索要喜兒他無處伸冤。地主與楊白勞,是相對強勢與相對弱勢的關(guān)系。楊白勞清楚這種強弱,同時認為這種強弱關(guān)系已然定型,堅不可破,縱使心不甘情不愿,也無可奈何。楊白勞是一生受苦過來的,有著典型的弱者心態(tài)。他不是那種平日里積極自信卻只在地主家裝孫子的人。楊白勞是依附在強者身邊的弱者,像一塊橡皮泥,只能隨他人捏成什么形狀。
矛盾沖突在這里顯得十分明了,地主與楊白勞之徒,形成了對立面。地主是地主,農(nóng)戶是農(nóng)戶,地主強勢,農(nóng)戶弱勢,地主陡生欲望,農(nóng)戶保有心愿。在這樣一種對立下,在可能的多種選擇下,農(nóng)戶選擇了抗爭。楊白勞無力的抗爭以自殺告終,而喜兒抗爭的方式,是恨,是逃。她獨自一人,面對黃世仁,也是卑弱的。農(nóng)戶在地主面前似乎總是弱勢群體。官老爺是黃世仁的把兄弟,他二姨正尋求給黃世仁結(jié)貴親。權(quán)貴通過強強聯(lián)合鞏固地位財富,因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強者在強盛的同時又不斷以侵取弱者價值的方式來維持自身所得。
這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自然界的食物鏈,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如今也有很多人有著這樣的想法,似乎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是最自然的社會法則。于社會中,每個人憑借自己的才智、努力、機遇等,通過一定的方式積累處世資本,能者多得,無能者出局,規(guī)則清晰,公平公正。但這一切有一個大前提,即這樣的生存規(guī)則的前置條件,是保證每個人都從零開始,沒有原始資本。從零開始并不是指大家都學會一樣的知識,掌握一樣的技能,擁有一樣的體魄,而是就像同去開墾一片荒地,大家或許智慧體力各不相同,但開墾的是同一片荒地,且并沒有人先行挖掘或姍姍來遲,如此之后,才能再去討論能者多得的問題。然而在現(xiàn)實情況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歷史積累的影響,人們通過繁衍生息,將獲得的社會資本與人合并,代代流傳。因而在這種模式下,愈到后代,矛盾愈漸明顯。黃世仁與楊白勞一開始便不是同一起跑線的人,二者或許都沒有文化,但黃世仁擁有社會資本,而且,楊白勞的相對弱勢也不是其歷經(jīng)一番拼搏后敗下陣來的,所謂“富人的命”、“窮人的命”便是如此。楊白勞這樣的農(nóng)戶根本就沒有去努力拼搏的條件。
可這也不代表著為了打破這樣的生存模式便要去不斷歸零,一代辛苦建立的基業(yè)不講傳承,等到下一代又推倒重建,使得社會不斷從零開始。因為強弱總是相對的,黃世仁也只在楊白勞這樣的農(nóng)戶面前才占得優(yōu)勢。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存在絕對的強者,也不存在絕對的弱者,沒有黃世仁,也會有洪世仁、藍世仁,沒有楊白勞,也會有其他貧弱人群。在一個社會群體中,相對而言,必會出現(xiàn)強者和弱者。
既然如此,難道當真注定弱者處境如此悲涼嗎?亦不盡然。造成楊白勞、楊喜兒的悲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無效的抗爭。楊白勞苦苦哀求黃世仁,甚至揚言去告官,喜兒帶著仇恨成了白毛女,都沒有真正對黃世仁的強者地位形成沖擊??v使強弱地位客觀存在,相對弱者也可以有多種方式在與強者的博弈中獲得利好。楊白勞選擇自吞苦果,喜兒選擇等待報仇,他們在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下也只有有限種選擇方式。其實弱者愈弱,根本上,還是他們無法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客觀上亦無法使用更多的方式手段達到自強。正如二人打牌,一人拿了一手好牌,另一人只有一對三,任其如何排列組合也跳不出無牌可打的自限性。
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讀書或許就是個體獲得王牌的一個有效途徑。常說讀書是打破圈層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誠然,知識技能可以快捷有效地幫助群體中的相對弱者上升成為相對強者,讀書的過程實則也是個人未來社會資本積累的過程。社群中人與人之間的強弱關(guān)系是相對的,也是動態(tài)的。在白毛女的年代,整個大環(huán)境比較靜止,相對強者與相對弱者的關(guān)系固定,強者無限壓迫,弱者無法自救,是矛盾沖突的根源。只有當環(huán)境在具體事務中允許相對強者和相對弱者的角色轉(zhuǎn)換,例如當黃世仁與楊白勞簽訂賣女文書時,楊懂得就法理協(xié)議與黃理論;當欺壓行為發(fā)生時,楊白勞能在社會共識下于情于理占上風,倒逼黃世仁在此事上成為弱勢,才能促使群體中的相對弱者向相對強者發(fā)起有效的抗爭,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2)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這一段耳熟能詳?shù)母柙~,便是著名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經(jīng)典唱段。
不知不覺間,歌劇《白毛女》從1945年在延安首演,已逾七十一年。近日,這出經(jīng)典的歌劇又登上了3D大熒幕,電影技術(shù)對歌劇藝術(shù)的拓展,全國龐大的院線對歌劇《白毛女》的傳揚,讓久唱不衰的經(jīng)典劇目,又煥發(fā)了全新的生機。再次為人們帶來一場感官與心靈上的沖擊。
七十多年的時間,《白毛女》的形式、劇情經(jīng)歷了多次改編,包括田華老師主演的電影版,以及后來成為文藝樣板戲的芭蕾舞版,而作為“始發(fā)”的歌劇形式,在多年的演出中也多有內(nèi)容上的變更,不同的主演及主創(chuàng)陣容,分別賦予了這部歌劇異彩紛呈的魅力。
縱觀全劇,“白毛女”喜兒的人物身份,有著多次的轉(zhuǎn)變,從開場時盼爹爹回家過年的羞澀少女,到被迫搶入黃家的苦命奴仆,再到拼力逃出身負血債的復仇女神,每個階段的喜兒,都是一次重大的“轉(zhuǎn)型”。喜兒,一個在那抗日時期需要被保護的弱者,一個貧農(nóng)的女兒,人生經(jīng)歷風風雨雨,經(jīng)歷過生與死的善良、堅強的女孩。在那個硝煙滾滾的時代,用堅毅的信念,與命運與死亡做著無畏的抗爭,她告訴我們什么是生命的奇跡。
人生不會是一路繁花似錦。命運總會想方法把你逼到懸崖峭壁,泥沼深潭,放棄了任絕境摧殘,自是死路一條?!靶兄了F處,坐看云起時”在水盡景絕之時,也許會有輕柔的云霧騰起,那是生的希望?!靶兄了F處”不是悲哀,面對逆境,看看行船流水、云起云落,焉知轉(zhuǎn)眼就是重生。
雖然隨著日月更迭與社會發(fā)展,時代也在不停進步,但《白毛女》所傳遞的反壓迫精神與追求自由平等的獨立意識,并沒有過時,于當今社會而言,全劇勵志正能量的傳遞,仍然有力地敲擊著中華兒女的內(nèi)心。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3)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現(xiàn)自己5261已不再為美國動作大片而熱血4102沸騰。一方面覺得這類電影1653的故事情節(jié)缺乏深度,只獲取了短暫的視覺沖擊,卻難以得到心靈上的共鳴,另一方面,對于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里面大量的特技不但不會使我為之振奮,反而被弄得眼花繚亂。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對國產(chǎn)的紅色經(jīng)典老電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每一部電影都讓我對那個紅色年代多了一些了解,同時也讓我對那個年代有了無限的向往。在那樣一個饑寒交迫的年代,大多數(shù)的窮苦老百姓雖然缺衣少食,但是精神世界卻非常充實,他們團結(jié)向上,他們慷慨激昂!每天都快樂地忙碌著,為了簡單的衣食住行而勞作,勞動充實了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抱怨、去勾心斗角。他們活得簡單而快樂,常常為了一頓飽飯歡欣鼓舞。在這些老電影里,你完全看不到現(xiàn)代人的空虛、墮落,即使條件再艱苦,你從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永遠是堅強向上的革命精神!
影片《白毛女》就是這樣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在盜版光碟泛濫的年代,《白毛女》是我收集的唯一一張正版電影DVD。因為我覺得它很有收藏價值,它不愧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其中一個場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楊白勞為了慶祝新年,用忙碌一年僅剩的一點錢給喜兒買了根紅頭繩,喜兒便高興得載歌載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每個人只能嘗嘗有限的幾個餃子,卻熱鬧非凡。而我們現(xiàn)在的新年,人人衣著光鮮地圍坐在擺滿大魚大肉的餐桌前,臉上卻少了喜兒那份真摯的快樂。大家虛偽地互相拜年,到處送禮、塞錢,把過年當成顯示自己闊綽或討好別人的平臺,還有的為了獎金在忙著工作,至于家人難得的團聚早已拋在腦后,親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白毛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曾影響了一代人。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蕭條的經(jīng)濟,戰(zhàn)亂后的杯盤狼藉,近百年被列強欺壓淪為奴隸的艱苦生涯,難免使很多中國人對新生活喪失信心?!栋酌肪驮谶@時出現(xiàn)了,成為那個物質(zhì)極度匱乏年代里人們的精神食糧。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當時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縮影,許多中國人在里面看見了曾經(jīng)的自己。它不但豐富了大家的業(yè)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讓大家意識到喜兒的精神在新時代同樣值得傳頌。作為一個吉林人,我尤其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見證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的輝煌,從這以后,長春電影制片廠又相繼拍攝了像《董存瑞》《五朵金花》這樣的經(jīng)典的老電影,之后便銷聲匿跡。
在這個物欲橫流,紙醉金迷的年代,各種商業(yè)大片充斥著整個電影市場,大部分人們已將《白毛女》遺忘,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說過這部經(jīng)典。但我覺得它應該被人們重新審視,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電影,它更是一份對艱苦年代的回憶,提醒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4)
昨晚的《白毛女》是紅色經(jīng)典之一,另外的《紅色娘子軍》去年也在劇院演過,是中央芭蕾舞團的(很想聽《萬泉河水清又清》)。66年上海舞蹈學校教師和芭蕾舞科首屆畢業(yè)生組成了《白毛女》劇組。79年《白毛女》劇組被正式命名為上海芭蕾舞團,一出戲促成一個劇團倒也是少見。
開場讓我出乎意料,中國特色便是寫實吧,看多了古典芭蕾的優(yōu)雅和浪漫,對里面的裝束和布景的寫實還真有那么一點不大適應。顏色多且鮮艷,戲劇效果倒是蠻強烈的。純粹的元素少了,民族感的元素增加了不少。
加上序幕有9場,并不似國外古典芭蕾渲染和烘托居多,故事發(fā)展很快,覺得有羅列嫌疑。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是-時期的作品,講大眾易懂的故事嘛,過度的渲染不切合實際,一個內(nèi)容翻來覆去多種方式跳的話當時的觀眾一定認為是浪費他們的時間,并且假如這樣的話,要把故事講完整可能4個小時還不夠用。
第一幕是耳熟能詳?shù)谋憋L吹,扎紅繩。畢竟是老派經(jīng)典,覺得親切得很。里面的舞蹈也是可圈可點,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古典、民間舞的素材,以寫實與浪漫相結(jié)合的方法將劇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現(xiàn),雖然有口號式的動作現(xiàn)在看起來很別扭,但是時代的烙印還是有其特殊的韻味。配樂亦是中西結(jié)合,還有京戲的一些影子呢。喜兒的純真、甜美和變成“白毛女”后的堅韌、剛毅;大春的樸實、敦厚及參軍后的英勇、干煉以及黃世仁的陰險、毒辣……等都刻劃得比較鮮明、生動。
個人覺得最精彩的是第7幕,山洞,布景很有結(jié)構(gòu)感,左右兩邊的石柱子,四周的黑色石壁呼應右斜角淡紫色的洞口,演員舞蹈也是精彩,連轉(zhuǎn),碎步,還有大春在空中的連環(huán)跳,白毛女的旋轉(zhuǎn)打腿跳和十幾下的連轉(zhuǎn),看得臺下觀眾鼓掌連連。而且原先松垮的裝束到了這里,大春是有綁腿的緊身軍人服裝,白毛女的破舊衣衫有飄動的美感。最關(guān)鍵的是,有雙人跳了。
就是啊,芭蕾里沒有雙人跳的造型,那還叫什么芭蕾呢?對于里面的其他有歌詞的配樂,我是聽不大清楚的,因為有歌劇的唱腔在,身后的老媽媽在一唱一和時,她想起了她們的年輕時光吧。身邊的同事問我,我們年老的時候,能讓我們記憶的當代經(jīng)典是什么呢?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5)
因為不習慣看舞臺劇,我最后看的是1950年拍攝的黑白電影版《白毛女》。白毛女的故事已經(jīng)講過許多次,這里便不贅述劇情,只討論一些我看完之后的感想。
一言不合就開唱,這好像是那個年代的電影特色,電影版《白毛女》里有許多處地方都用唱歌代替了說話。電影開頭就是楊白勞在唱歌,幾句歌詞點出坐擁大片田地的地主和窮苦農(nóng)民之間的矛盾,也描繪出一副地主壓榨農(nóng)民的場景。還有喜兒臨嫁前一天晚,坐在炕上一邊扎頭發(fā)一邊唱著“有錢人結(jié)親講穿戴,我爹沒錢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對著鏡子扎起來,唉唉扎呀扎起來”既體現(xiàn)出窮人結(jié)親的困窘,卻又表現(xiàn)出喜兒對婚事的期待。亦有后面,喜兒被誤認為白毛仙姑,追著進廟躲雨的黃世仁打時,半唱半說的那段“你說我是鬼,這都是你們把我逼成這樣子的……好,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要撕你們,我要咬你們。”一個人自說自話難免看著尷尬,但是這樣一處理就不會給人強行解說的別扭感。絕大部分的唱段聽著是沒什么問題的,唯獨一個地方,我重復看了幾次,還是覺得突兀。楊白勞死了之后,穆仁智前來搶喜兒,喜兒在聽到契書的內(nèi)容后,就開始唱她的震驚、唱她的冤屈、唱她的堅定,楊白勞的死就這樣一筆匆匆?guī)н^,本來應該很沖擊的一件事收尾卻匆促而平淡,喜兒的高唱一點也沒能讓我覺得冤屈,反而越聽越覺得虛假。
電影里還有許多處埋了伏筆和暗示,對比手法也用得很多。黃世仁回來在路上調(diào)戲喜兒那幕,讓后來使計強搶喜兒的劇情順理成章。趙大叔給王大春和喜兒講紅軍的故事,也為后面王大春去投奔紅軍埋下了伏筆。而楊白勞死于鹽鹵的伏筆非常隱晦了,一開始我看到楊白勞抓住想偷吃鹽鹵的貓說“找死啊”,只以為是平常的家庭瑣事,沒想到最后楊白勞是喝了鹽鹵跑去雪地里自盡的。對比在很多地方都出現(xiàn)過,在黃家上用得尤為頻繁。黃世仁的母親,剛出場是個敲著木魚念經(jīng)的老婆婆,乍一看是個慈眉善目的形象,結(jié)果開口就是剝削收租,一點活路不給人留。明明是吃人的地主家庭,匾額卻都是“德貫千頃”“積善堂”,黃世仁強暴喜兒的那間房門上還掛著“大慈大悲”的匾額,不可謂不諷刺。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一處對比,是黃世仁前后期形象的轉(zhuǎn)變。黃世仁剛出場顯得特別強大,走路昂首闊步,神情高傲,連他黃家就是縣衙這種話都隨便說,農(nóng)民們的生死就在他一念之間,無所不能的模樣。但自他在廟里遇上喜兒開始,他就表現(xiàn)出一種畏縮窩囊的模樣,走路含胸駝背,神情畏懼,仿佛換了一個人。黃世仁重新出場的時候,我?guī)缀鯖]能認出他來,差點以為后期換演員了。
除了這些特別的安排外,還有些細節(jié)很動人心弦?!栋酌穭傞_場的時候,喜兒和王大春兩人無聲的互動,大年三十那晚喜兒因為將要出嫁而在楊白勞懷里撒嬌,楊白勞出門赴死前脫下厚衣蓋在沉睡的喜兒身上……都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階層淳樸的性情。但同時,在面對黃世仁的欺壓時,農(nóng)民們一次次的退卻忍讓,也表現(xiàn)了那時農(nóng)民階層的無力。
《白毛女》地主和農(nóng)民之間的階級矛盾貫穿始終,且一步步的加深,從最開始單純的人地矛盾,累加殺父、奪妻、毀家之恨,使人越發(fā)對黃世仁恨之入骨,也對地主這個形象越發(fā)厭惡,符合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需要。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6)
學校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了解歷史,深入開展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教育,于是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白毛女》,事后,老師讓學生每人寫一篇觀感,有一個15歲的女學生是這樣寫的――
1、白毛女真是個大傻瓜。黃世仁是個多好的男人呀,有錢有勢,有吃有喝的;不能做老婆,當個二奶也不錯嘛。
2、楊白老就是個無賴,還不了本錢還有情可愿,連利息也不給,實在太可恨了。
3、楊春就更無情無義了,你說他也不打招呼就死哪兒去了;要人家喜兒還是不要,總得留句話吧?這樣的男人千萬別讓我遇上。
老師看后直搖頭,且無言以對,就叫這個女孩把她父母叫來。這個女生滿不在乎,心想,這有什么呀,于是就叫來了她的父母......
作者按:這是一個典型的價值觀選擇問題。我們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跟我們大人有一樣或相近的價值觀,更不能以長壓幼,強迫他們什么也聽從我們的。況且,這類事已然司空見慣,成了社會上不少人的一種現(xiàn)實趨向,本怨不得孩子。若想改變孩子,首先得從我們大人自己做起。因為,這個世界是由一個個單個人組成的,細胞有問題,怎么能怪得了身體不好呢!基因的出了問題,須要追究不是下一代,而是我們成年人。這是現(xiàn)實狀況下,人的需求和欲望的階位發(fā)生了變化,是價值觀乃至人生信仰出現(xiàn)了危機。總之,是大人的問題;是社會階層結(jié)構(gòu)、社會組織體制以及社會流行的潛規(guī)則在影響、暗示以至引導著我們在向著異己的方向移動、前進甚或瘋狂地奔跑。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7)
芭蕾舞劇《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中的一個共同的命題就是:婦女在共產(chǎn)黨的幫助下應該得到解放。新華字典對解放的定義是:解除束縛,得到自由或發(fā)展。在舊社會中,因為束縛,婦女沒有自由可言,也不知道什么是發(fā)展。她們生活的中心就是男權(quán)的世界。
由此表現(xiàn)出來的女性的特質(zhì),諸如:柔弱,寡言,逆來順受等等皆是我們熟知的。在《白毛女》中一根二尺紅頭繩就是束縛的象征,在出現(xiàn)的短短幾分鐘里,卻是喜兒最柔美的一瞬。不僅僅是男性對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定位如此,女性本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也默認一切皆合理。這樣的觀念的根深蒂固,以至于為了消除掉這樣錯誤(先不論是否真的錯誤)的觀念,劇中采用了一種完全極端對立的方式來展示女性應有的特質(zhì):柔弱成為剛強,寡言成為敢于言說,逆來順受成為勇于反抗等等。表現(xiàn)在藝術(shù)語言上就有如下的改變:大量使用對比高的色彩,以產(chǎn)生強烈的戲劇沖突效果;服裝上,主角最終換上共和國新裝視為最終走向光明;舞蹈動作上,女性有了大量的十分果斷的動作諸如指,怒目,敏捷的身手等等。通過這樣的手法,戲劇完全消除了舊社會的女性形象殘留在大眾的陰影,使得戲劇告訴觀眾:這樣才是正確的,只有這樣的女性才是自由的。
而是否這樣的改變就是真正的獲得了自由呢?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注意到,強烈的極端對立后的結(jié)果就是,使男性特質(zhì)完全掩蓋了女性特質(zhì)。
有評論解釋到八大樣板戲中皆是中性化了女性,而在我看來還不夠,應該是男性化了女性。中性只是在男性化過程中的一個體現(xiàn),并不是結(jié)果,它在社會上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但男性標準卻是顯而易見的。以上提到的如剛強、勇于反抗,以至于到軍裝、發(fā)型、舞蹈動作等,均明顯的向男性特質(zhì)靠攏(至少在那個時候之前,一直以來男性表現(xiàn)出來的特質(zhì)都是如此)。
所以男性化后的女性就帶來了這個問題:這是解放還是重新的束縛?為什么最后女性還是必須以男性為標準來生活,為什么女性一定要型行皆似男性才能得到認同和尊重(劇中的確如此表現(xiàn))?于是整個戲劇進行的過程就是一次循環(huán),以《白毛女》為例:父親(男性)沒有把女兒(女性)保護好,于是女兒被地主(男性)搶走,女兒逃出來過著非人的凄慘生活(沒有男性的女性),最后紅軍(男性)拯救了她。喜兒在這個循環(huán)中其實沒有自己的選擇,因為當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唯一的選擇其實并不能稱為選擇。
芭蕾舞源于西方,它最大的特點便是足尖起舞。為什么選擇這樣高難度且身體損害高的舞蹈形式?是因為踮起腳后能夠牽扯到腿部肌肉,使得女性柔美的線條能夠獲得前所未有的展現(xiàn)。所以在西方芭蕾舞起初只是表現(xiàn)宮廷,自然,神話等主題。而在革命芭蕾中,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絼≈醒輪T努力的踮起腳,卻在試圖表達一種剛強。即使在《紅色娘子軍》最后,有大量的大腿露出來,看到的也只是一塊塊結(jié)實的肌肉。只能說,這是政治要求下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吧。
而事實上在紅色年代下催生出來的各種文藝成果,不都是這樣的嗎?而今天也成為了國內(nèi)外炙手可熱的話題。我從來認為任何攙雜意識形態(tài)政治訴求的文藝創(chuàng)作皆喪失了它本源的追求。所以對我來說,革命芭蕾中最美好的,還真只有喜兒頭戴紅頭繩時的驚鴻一瞥吧。
白毛女電影觀后感(篇8)
歌劇《白毛女》就是這樣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昨天,我?guī)е郧皩υ搫〉某醪搅私饪戳艘槐椋睦镱^有了更深的感觸。
歌劇《白毛女》取材于晉察冀解放區(qū)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白毛仙姑”的故事,通過對貧苦佃農(nóng)楊白勞之女喜兒在舊社會慘遭惡霸地主黃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變成“白毛女”的悲慘身世,以及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農(nóng)民翻身解放后,喜兒重獲新生的真實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即“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白毛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曾影響了一代人。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蕭條的經(jīng)濟,戰(zhàn)亂后的杯盤狼藉,近百年被列強欺壓淪為奴隸的艱苦生涯,難免使很多中國人對新生活喪失信心?!栋酌肪驮谶@時出現(xiàn)了,成為那個物質(zhì)極度匱乏年代里人們的精神食糧。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當時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縮影,許多中國人在里面看見了曾經(jīng)的自己。它不但豐富了大家的業(yè)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讓大家意識到喜兒的精神在新時代同樣值得傳頌。
通過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兩代人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農(nóng)民之間的尖銳矛盾, 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惡,熱烈歌頌了新社會,《白毛女》的故事逼真地表現(xiàn)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主題思想,指出了農(nóng)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其中一個場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楊白勞為了慶祝新年,用忙碌一年僅剩的一點錢給喜兒買了根紅頭繩,喜兒便高興得載歌載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只能嘗嘗有限的幾個餃子,卻熱鬧非凡。而我們現(xiàn)在的新年,人人衣著光鮮地圍坐在擺滿大魚大肉的餐桌前,臉上卻少了喜兒那份真摯的快樂。大家虛偽地互相拜年,到處送禮、塞錢,把過年當成顯示自己闊綽或討好別人的平臺,還有的為了獎金在忙著工作,至于家人難得的團聚早已拋在腦后,親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而今,在這個物欲橫流,紙醉金迷的年代,各種商業(yè)大片充斥著整個電影市場,大部分人們已將《白毛女》遺忘,許多年輕人甚至沒聽說過這部經(jīng)典。但我覺得它應該被人們重新審視,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電影,它更是一份對艱苦年代的回憶,提醒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