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

| 泳潼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歷史名人故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名人故事為人們所熟知、世代傳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淖钚轮袊耸论E材料范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

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1

岳飛久經沙場,英勇善戰(zhàn),對坐騎了解得很透徹,什么樣的馬是好馬,什么樣的馬是劣馬,他一看便知。一次,宋高宗和岳飛談起馬來,問道:“你認為什么樣的馬是良馬?良馬和劣馬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岳飛想了想說:“我以前有兩匹坐騎,都是上好的良馬。”宋高宗問:“怎么看得出來是好馬?”

岳飛說:“那兩匹馬都食量很大,每天要喂幾擔草料,外加幾升豆子,還要選非常好的精飼料,稍稍差些,它們便不吃。除此之外,那兩匹馬喝的水也很講究,不清潔的泉水不喝。每次遛馬,先要給它們配戴好馬鞍,然后放開韁繩,看它撒開四蹄,奔跑起來。起初,并不很快,一溜小跑,跑出去約百里之外,開始加速,鬃毛乍起,頭高昂起,噴著響鼻,越跑越快,三個時辰,就能跑二百多里。長途奔跑之后,卸下馬鞍,毫無疲勞之感,既不出汗,也不氣喘,這就是好馬?!?/p>

宋高宗又問:“那么不好的劣馬又怎么樣呢?”

“劣馬食量要小得多,就比如我現(xiàn)在的坐騎,每天幾斤糧就足夠了,對食物的優(yōu)劣,飲用水的質量都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每次遛馬,一騎上,便能感到馬毫無精神.韁繩還沒抖開,就懶洋洋地跑起來。跑不了百十里地,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這樣的馬當然算不得好馬?!?/p>

高宗說:“看來馬的好壞在先天素質,也和飲食有很大的關系?!?/p>

岳飛道:“是的,良馬在飲食上要求精當,且食量很大,因此能有足夠的能量抗御疲勞,有耐力,有長勁。而劣質的馬吃不進很多飼料,身體素質就差,跑不了多遠就疲勞不堪。如同人一樣裝進頭腦里的知識越多,人就越聰明,越有才智。”

好馬和劣馬的區(qū)別,經岳飛那么一比較,特點就較為明顯,讓人聽了之后,很容易把好馬和劣馬區(qū)別開來。在這里,岳飛說的是馬的優(yōu)劣問題,其實也是在說人才和庸才的區(qū)別問題。人才和庸才并排站在一塊,孰是孰非,孰優(yōu)孰劣,憑相貌我們根本看不出來,人才好比良馬,對待遇比較講究,“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工作起來有耐力,有長勁;庸才好比劣馬,不太講究,后勁不長,“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岳飛用良馬和劣馬來比喻人才和庸才,形象生動,一目了然。

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2

公元105年,中常侍(侍從皇帝的官員)、尚方令(負責朝政的官員)蔡倫奏請東漢和帝準予將他的造紙術向民間推廣,他還挑選出挺括良好的紙,進獻給漢和帝。漢和帝試用以后,非常滿意,當場贊揚了蔡倫的這一創(chuàng)造發(fā)明,同時立刻下令把這個造紙技術推廣開去。

從此,中國的造紙技術進入了先進的行列。在此之前,商朝把漢字刻在龜甲獸骨上,但是甲骨的來源很有限,而且不便攜帶、保存,所以人們后來把漢字刻在簡牘上。簡和牘是用竹片或木片做成的,狹長的稱“簡”,略寬的稱“牘”。由于一片簡只能刻幾個字,因此寫一篇文章就要用許多簡,寫完之后人們再用繩子把簡串起來,成為“冊”。雖然做簡牘的材料遍地都是,但是它們也太笨重了,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用簡牘寫的奏折重達一石(約五十斤左右)。后來人們用絲帛作為書寫材料,它柔軟輕便,易于書寫,可惜量少價高,這一致命弱點使它難于推廣使用。

在京城洛陽的皇宮里當官的蔡倫,當時主管監(jiān)督制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非常聰明,很會動腦子,經常和工匠們一起研究制作工藝。蔡倫看到皇帝每天要批閱堆成小山般的簡牘,非常不方便,他就琢磨著要制作出一種輕便易用的書寫材料,來取代笨重的簡牘。

對于新的書寫材料,蔡倫的第一個要求是輕便。因此用竹、木制成的簡牘首先被排除在外,而絲帛倒是符合的,可惜原材料稀少。于是,蔡倫仔細觀察了絲帛的生產過程,從分析絲帛的結構入手,發(fā)現(xiàn)它是由纖細的短纖維互相粘成的。于是,他把新材料定位在結構與絲帛相似、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從此時時處處留意著、尋覓著這種新材料。

有一天,蔡倫和幾個小太監(jiān)來到城外游玩。這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山谷,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溪邊垂柳依依,景色宜人。

小太監(jiān)們一路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十分快活,惟獨蔡倫心事重重,東張西望。忽然,他兩眼一亮,快步走到溪邊,蹲著不動了。

小太監(jiān)們覺得非常奇怪,都圍攏過來。只見蔡倫手里捧著濕濕的、破破爛爛的、像棉絮一樣薄薄的東西發(fā)呆。

一個小太監(jiān)忍不住說:“我還以為是什么好東西呢,原來是這破玩意兒!快扔了吧!”

蔡倫卻仿佛什么也沒聽見,仍然癡癡地捧著。

那個小太監(jiān)一個箭步走上去,抓起那棉絮一樣的東西就要往水里扔。

蔡倫突然醒過來似的,緊緊抓著不放,嘴里喃喃地說:“找到了,找到了!”

小太監(jiān)們都糊涂了,這蔡倫莫不是瘋了、傻了,怎么把這破爛玩意兒當寶貝似的?

蔡倫雙手捧著,三步并作兩步,問河邊的農夫:“老人家,這東西是怎么形成的?”

農夫笑著回答說:“這個呀,是漂在河里的樹皮、爛麻、破漁網什么的,它們被水沖呀、泡呀,又被太陽曬,時間長了就成了這模樣,到處都是呢!”

蔡倫抬頭看著滿山遍野的綠樹,不由眉開眼笑。

回到宮里后,蔡倫馬上投入了緊張的試驗和制作中,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后,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后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干燥后揭下來就變成了紙。

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最后終于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人們?yōu)榱思o念蔡倫,就把用這種造紙工藝造出來的紙稱為“蔡侯紙”。

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3

華佗是古代三國時的神醫(yī),他料病如神,預知生死,治療神奇,手到病除,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把醫(yī)術學得那么好嗎?請接下來看。

華佗小時候失去了父母,母親因病而死。華佗發(fā)誓,長大以后一定要做個醫(yī)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學醫(yī)的旅程。

華佗出了京城,聽說某某山上有一座廟,廟里有一位長老醫(yī)術高明,他風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喬風下雨,還是不停止學醫(yī)的征途。過了一個月左右,他終于到了,但由于過度連勞累,突然放松所經以就倒下了。

那位長老救了他并收他為徒。長老開始讓華佗干些粗活,但華佗做什么事都全心全意,沒有半名抱怨的話。后來,華佗發(fā)現(xiàn),長老把自己的醫(yī)術的精華和心血都記錄在幾本題目叫《醫(yī)案》的書上,量是他總是找準時機看上幾眼。長老正在看那本書,華佗見了,急忙搶過小徒弟給長的洗腳水,沖上了樓。他一邊給長老洗腳,一邊悄悄地看著《醫(yī)案》,長老猜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說:“華佗啊,你想看這本書就拿去吧!”華佗大喜過望,他顧不著給長老洗腳了,拿起書便沖下樓去。

經過幾天的學習,華佗的醫(yī)術大有長進,但他還是虛習求學。長老時不時也帶他去看病。

一天,華佗在看《醫(yī)案》。一個小徒弟跑過來了,他大聲說道:“華佗,師父生病了!”華佗急急忙忙地跑上樓,摸著師父的脈,華佗的臉逐漸從緊張到放松。原來,師沒生病,而是在試探他的醫(yī)術呢!當華佗下去的時候,一看糟了,《醫(yī)案》被蠟燭的火燒了半邊了。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屋子里團團轉,于是,他憑著自己的記憶重新寫了《醫(yī)案》。

第二天,師父說:“華佗,那本書帶來了嗎?”化佗把自己抄得那本給了師父,他說:“師父,這本不是原來的那本,這本是我憑記憶重新寫的,原來那本已經燭火燒了?!睅煾敢豢?,微微一笑,說:“華佗,你真過目不忘啊!”原來的那本并沒燒,而是又在試探他呢!華佗長大后,為百姓治病,成了人人夸贊的“神醫(yī)”?;l(fā)圾了麻沸散和“五禽戲”。

但是,一代神醫(yī)最終死在曹操的監(jiān)獄里了。

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4

明朝時候,有個有名的航海家,曾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戰(zhàn)勝過數(shù)想不到的困難,先后訪問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過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傳播了我國古老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文化、經濟的交流,這些遠航是世界航海的創(chuàng)舉。這個航海家就是鄭和。

鄭和是云南昆陽人。小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曾經乘著大船,去過很遠很遠的地方。每逢他們歸來,小鄭和都要纏著他們講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駕著一條船去遠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駕駛不了大船,他就經常做些小船玩。

小鄭和找來紙,疊了許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讓微風把它們吹向遠方。他目送著順水飄蕩的小船,心中有了遠航的愿望。鄭和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要做個航海家,像祖父和父親那樣,乘上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漸漸地,鄭和不再疊紙船了。只要一有空兒,他就圍著造船的叔叔、伯伯們轉,問這問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記在心里。

這一天,鄭和撿了一些碎木條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來啦!

鄭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別的事情都丟在了腦后邊。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沒用多少天,鄭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鄭和的歡喜勁兒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運到湖邊,用繩子一只一只地連起來,鄭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粗约涸斓男∧敬懦闪岁?,鄭和高興地又蹦又跳,嘴里喊著:“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們好多天沒看見鄭和了,聽到他的喊聲,都跑過來,一看:“嗬,鄭和造了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個個都高興得拍起手來。

鄭和一本正經地說:“我的船隊就要出發(fā)了,你們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遠航嗎?”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愿意!愿意!”

鄭和讓伙伴們上了大船,他自己當船長,等伙伴們拿起船槳,就大聲說:“現(xiàn)在起航!”

孩子們一齊劃起船來,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條長龍似的在水面上游動。鄭和挺著小胸脯,站在船頭,不斷地下著命令,可威武啦!

這一年,鄭和才10歲。

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5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代皇帝,河北琢縣人,是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chuàng)“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并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

在政治上趙佶昏庸無能,是北宋最荒-腐朽的皇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今浙江省紹興縣永佑陵。1104年7月10日,宋徽宗按照蔡京的提議,將司馬光為首的反對王安石變法者共309人重定黨籍,刻石于朝堂,即“元佑黨人碑”。

宋徽宗趙佶元符三年正月,年僅25歲的哲宗駕崩,沒留下子嗣。顯然,皇帝只能從哲宗的兄弟中選擇。神宗共有14子,當時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趙佶在內的五人。趙佶雖為神宗之子,卻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無資格繼承皇位。

哲宗去世當天,向太后垂簾,哭著對執(zhí)政大臣們說:“國家不幸,哲宗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痹紫嗾聬敿刺岢觯凑盏帐Y法,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說,若論長幼,那么當立年長的申王趙佖(bì)為帝。這兩個建議都排除了端王趙佶。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趙佶。趙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堅持立趙佶為帝,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可能與趙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關。趙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處請安,稱得上是又聰明又孝順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愛他。哲宗病重期間,向太后對誰繼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故她并不接受章惇的意見。她語氣堅決地說:“老身無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應再有區(qū)別,簡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為君,所以還是立端王為好!”表面上看,向太后辦事公平,但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言辭背后,顯然是在偏袒趙佶,為其繼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章惇是反對端王即位的,他認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是將攻擊的矛頭直接轉向了趙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卻不以為然。雙方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讓。關鍵時刻,知樞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議,尚書左丞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也相繼表示贊同。章惇勢單力薄,不再爭辯。趙佶就這樣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寶座,他就是徽宗。


最新中國名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中國名人事跡800五篇精選

中國著名人物先進事跡介紹

2021古今中外名人事跡材料

新中國英雄偉人事跡

中國名人生平事跡介紹2021

個人感人事跡簡介

2021感動中國人物主要先進事跡材料

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偉人事跡

中國偉人的事跡700字五篇

中國歷史人物英雄事跡

1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