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愛國事跡800字范文
南宋滅亡后,文天祥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抵達(dá)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夢炎、受元朝封為瀛國公的宋恭帝,先后向他勸降,都被拒絕。他身在獄中,但詩句墨跡傳遍京城,被視同珍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文天祥的愛國事跡作文,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文天祥的愛國事跡優(yōu)秀范文一
他,不是統(tǒng)一六國的秦始皇;不是明政仁德的唐太宗;不是天下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屈原;不是斗酒百篇的籬笆;不是儒家鼻祖孔子。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敬佩他,因為他少懷報國大志,寒窗苦讀數(shù)十載,終金榜題名,我敬佩他,因為他幾度沉浮,仍在渾濁的官場中如蓮般出淤泥而不染。始終堅持自己的為官操守。
而最讓我為之感動的,當(dāng)屬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責(zé)任感和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愛國情懷。在元敵大舉壓進(jìn),社會時局動蕩之時,在皇帝退縮,群臣畏縮,即將滅國之刻,在百姓流離失所。黑暗大地出現(xiàn)了一絲黎明的曙光。那是因為他站了出來。毅然擔(dān)下這救國救民的千斤擔(dān)。出征之人,披戰(zhàn)袍,跨戰(zhàn)馬,握戰(zhàn)槍,赴戰(zhàn)場。在飛灑熱血的戰(zhàn)場上詮釋著自己對于祖國的忠貞,在戰(zhàn)場上,他是一個令敵人聞風(fēng)喪膽的虎將。在生活中,他又何嘗不是多善感,大漠之上觀孤煙直,長河盡頭看落日圓,落日映照下的那一抹身影又何嘗不是飽含亡國之痛,喪家之苦?但那時屬于男子漢的悲傷。他對于祖國的熱愛始終不變,也不會忘于擔(dān)負(fù)的重要使命。當(dāng)他被俘時,無論敵人威逼還是利誘,他始終沒有低下高傲的頭顱,始終沒有放棄心中對祖國的那份堅守,我忘不了他對叛徒的怒斥忘不了他們一段激情獨白:“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呼?”他有著“我自橫刀向天,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情,寫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己志,面對死亡,他毫無懼意,有的是對祖國的堅貞,古人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边@不就是他的真實寫照嗎?在生與義之間,他懷著一腔報國熱忱慷慨赴死,為保民族氣節(jié)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我的拙筆寫不出這種民族精神的萬分之一,但我卻深深理解他對于祖國的熱愛,出于這種熱愛,他不惜用生命去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yán)。
我敬佩這樣男子漢,他生為祖國人民,死赤為祖國人民,這種赤誠的愛國之心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上У氖牵床坏轿覀?nèi)缃竦纳鐣嵌嗝捶睒s昌盛,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會死亦瞑目的。我的英雄,您安息吧。
文天祥的愛國事跡優(yōu)秀范文二
從古至今,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愛國人士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與敬佩。有這樣一個人,他滿腹經(jīng)綸,但他那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更讓他名垂青史。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边@首詩在流傳千古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人,他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是江西吉州廬陵縣人。他憂國憂民,但是因為當(dāng)時朝廷的無能,在朝代滅亡時因為反抗被捉。當(dāng)時朝廷答應(yīng)如果他歸順,就讓他當(dāng)宰相,但他面對如此之大的“誘惑”卻仍然不屈不撓,最后為國壯烈犧牲。
現(xiàn)在,每當(dāng)我在遇到困難,想要退縮放棄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會浮現(xiàn)出文天祥那不屈不撓的身影,總會想起他那堅定頑強的語言,它們時時激勵著我不要放棄,要努力克服眼前遇到的各種困難,竭盡全力去排除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種絆腳石,不輕言退縮,永遠(yuǎn)努力向前。文天祥的愛國讓我深深感動,但他那不屈不撓,不為名利動搖決心的精神更讓是永遠(yuǎn)銘刻在我的心中,伴隨著我漸漸長大,他的這種精神是我永遠(yuǎn)也不會忘記的。他所做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一樣:“金石之性,要終愈硬,性可改耶?”我為中國有一個這樣的愛國人士而驕傲,自豪!
如今,每當(dāng)我想起文天祥,心中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有心底泛起一種無比的敬佩之情;總會被他的不屈不撓所打動折服;總會情不自禁地吟起這樣一首詩:“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當(dāng)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文天祥的愛國事跡優(yōu)秀范文三
死,很多人都怕死。當(dāng)然,我也不例外。文天祥的千古名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比藗兌颊f文天祥堅貞不屈,而我卻說他文天祥只不過是為了永垂不朽罷了,才毅然決然的選擇死,而不是賣國求生。如果可以的話,他也希望既能賣國求生,享受榮華富貴,又能不遭人唾罵,流芳百世。當(dāng)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有的人,救了別人,犧牲了自己。他也不想死,如果可以的話,他一定會選擇既救了別人,又不傷害自己。
可以說,死是生的延續(xù),它是連接生的一項過程。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只是可以提前或推遲。有的人生與死都有價值,而有的人生與死都沒有價值。我似乎感覺生與死是一樣的,生亦死,死亦生。生有許多煩惱,而死卻很輕松,只是臨死前瞬間的痛苦,死后亦逍遙,把痛苦留給了后代或親友。當(dāng)然,我不會自尋短見,等我享受完生的歡樂,死亦不遲。
我時?;孟耄喝怂篮髸绾文?還會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嗎?還會了解人間世事嗎?還會看到世界的日益興旺嗎?還是只有一具冰涼的尸體寂寞的躺在棺材里。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不知道。我也實在想不出死后會有什么感受。
有事我也覺得生命十分脆弱,是十分簡單。比如說汶川大地震,輕輕松松的就死了幾十萬人。也許一塊水泥板就可以置人于死地,送人上西天。
我的心中一直有幾個疑問,死后可以重生嗎?有靈魂嗎
世上有鬼嗎?誰知道呢?就算知道又有什么憑證呢?
簡簡單單的一個死,真是嚇?biāo)廊四?也許死后身體不能動,心臟不能跳,但意念與思想依然存在,是不是呢?
這就是我對生的感悟,死。
文天祥的愛國事跡優(yōu)秀范文四
立足今天,回看歷史,流轉(zhuǎn)的五千年時光如在眼前。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未中斷的偉大文明。在這五千年中,我們偉大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輝煌的成就。
我們有蜿蜒雄壯的萬里長城,影響深遠(yuǎn)的科舉之制,彪炳史冊的四大發(fā)明,美妙絕倫的詩詞古韻,變化無窮的書法藝術(shù),精彩紛呈的藝學(xué)大觀,嚴(yán)謹(jǐn)宏偉的故宮,浩瀚宏大的《永樂大典》,威震四海的鄭和下西洋,集史而成的《二十四史》等等輝煌成就。
當(dāng)然,在取得無數(shù)輝煌成就的同時,中華民族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考驗,面臨種種巨大的災(zāi)難,可也正是這充滿愉悅、悵惘、驕傲、痛苦的歷史進(jìn)程,鍛造了如今的中華民族,集成了我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即愛國、持節(jié)、自強、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xué)、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wù)實等。
老師們、同學(xué)們,我們要知道,一個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其偉大的英雄,正因他們的存在,才有了這五千年的'壯美詩篇。今年是2013年,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義730周年。在此,我要借這個機會歌贊這位偉大的英雄。
東方的云彩被朝陽無情地撕裂,海風(fēng)帶來腐敗的腥臭,無數(shù)漂泊在海上的尸體告訴人們昨天大戰(zhàn)的悲壯。身戴枷鎖腳鐐的文天祥孤獨的站在海邊,看著同胞的尸體,內(nèi)心百感交集。身后彪悍的元兵催促著他離開。投向海面最后一瞥,文天祥隨元軍北上,他將在那里堅持自己的斗爭,并以死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yán)。
元朝逼迫文天祥投降,他沒有答應(yīng),憤怒的蒙古人便把他關(guān)進(jìn)破敗的牢房。雨潦四集、蒸漚歷瀾、乍晴暴熱、倉腐寄頓、腥臊汗垢,惡氣雜出便是他如今身處的環(huán)境。在這里,他面臨著饑餓、孤獨、疾病,但這并未讓他屈服,反而歷煉了他的心志。不論是親人、朋友、君主還是其他人來勸,他都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生死貴賤只在一念,選擇順從,便是無盡的榮華富貴;選擇抗拒,便是光榮地死去。文天祥毅然選擇了后者。
元人不明白,國家已經(jīng)滅亡了,再抵抗毫無意義,為什么文天祥還要選擇去死,活著不好些么?
元人是不會明白的,因為他們沒經(jīng)歷過他經(jīng)歷的一切,答案只在文天祥的心中。
“張世杰、陸秀??夫他們已為國而死,我不能對不起五十年來戰(zhàn)死的軍士,不能對不起為救我而死的人們,我不能對不起在蒙古鐵蹄下受苦受難的百姓,我不能對不起生我育我的大宋,我不能對不起這片我摯愛的土地。我寧愿在孤獨、無助、絕望中死去,不愿泯滅自己的良知;我寧愿在戰(zhàn)斗中死去,不愿走上不光榮的結(jié)局。為了尊嚴(yán)、信仰和心中光明,我愿為國而死,寧死不屈!”
公元1283年,一月九日,文天祥行刑的日子。
“如何?現(xiàn)在啟奏圣上還可免于一死?!睘E斬官說。
“死便死,休得多言?!蔽奶煜楹瘸獾溃瑫r斷絕了他生還的最后希望。
“南是哪個方向?”文天祥問,百姓為他臨明了方向。文天祥面南而跪,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當(dāng)人們抬他的遺骸時,發(fā)現(xiàn)了他的絕命詞: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而《過零丁洋》則是他一生的寫照。
文天祥的愛國事跡優(yōu)秀范文五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v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在江西吉安縣固江鄉(xiāng)精合黃村的古侯城書院遺址,有兩棵遒勁挺拔、枝葉茂盛的古柏。村里人都說,這兩棵柏樹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栽下的。
文天祥少年時候,有一次跟父親到侯城書院去。一進(jìn)大門,只見對面墻上掛著幾幅人物畫像。
“這是誰呀?”文天祥指著一幅畫像問。
“歐陽修?!备赣H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讀過他的文章!”文天祥興致勃勃地說,“那篇《醉翁亭記》,寫得妙極了!”
“這是本朝初期的一位大忠臣,名叫楊邦義,”父親沉思片刻,又指向另一幅畫像,“他被金兵俘虜后,堅貞不屈,寧死不降。金國大將張真怒無可奈何,只得把他殺了,還挖出了他的心……”
“太慘了!”文天祥眼睛里噴射出怒光。
“這邊兩幅畫像,分別畫的是周必大和胡銓。他們也都是本朝很得民心的人物?!备赣H深情地介紹著,每一言每一語都強烈地撞擊著文天祥純真的心靈。
文天祥決心學(xué)習(xí)歐陽修的文章道德,周必大的氣度學(xué)識,楊邦義、胡銓的氣節(jié)忠勇,長大了報效國家。為表達(dá)這種雄心壯志,他當(dāng)即從附近的山坡上找來五棵柏樹苗,栽在書院門前。前四棵柏樹,象征歐陽修、周必大、楊邦義、胡銓,第五棵尾梢入士,兜根朝上,代表自己。后來,這五棵柏樹不僅全成活了,而且長得格外蒼翠。
清代著名詩人胡友梅還寫過一首《吊侯城書院古柏》的五言古詩呢!可惜,由于戰(zhàn)亂,先后有三棵古柏被大火焚為灰燼。幸存的兩棵,現(xiàn)已列為重點保護(hù)文物,接受人們的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