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要用到事跡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既然這樣,那么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砻丝炭嘧x書的事跡,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你?。?/p>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
王充是我國東漢初年具有唯物主義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
王充的少年時代,父親就去世了。王充竭盡全力奉養(yǎng)母親,后來到了京城,進太學學習,拜當時著名的學者班彪做老師。他喜歡廣泛地閱讀,善于抓關鍵問題,因而進步很快。
王充讀書是非常專心,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又很強,所以只要讀上一遍,就能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甚至能夠背誦某些精彩的章節(jié)。但是,家庭窮困,買不起很多書,為了滿足如饑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當時的洛陽街上有不少書鋪,王充便決定把書鋪當做他的“圖書館”,每天吃過早飯后,他就帶上干糧,到書鋪里去閱讀出售的書籍。不分春夏秋冬,不論晴天雨天,他讀了一冊又一冊書,跑了一家又一家書家書鋪。就這樣,他終于讀遍了諸子百家的重要著作,掌握了書中的基本精神。
由于王充的出身貧苦,因而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基本上是從勞苦人民實際生活的情況出發(fā)的。他在讀遍了諸子百家的主要著作之后,對于某些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唯心主義的說教深感不滿,下決心給予嚴厲的批判。于是便集中精力獨立思考,著手寫書。為了不耽誤時間、不打斷思路,他在住宅的門上、窗上、爐子上、柱子上甚至廁所里,都安放了筆、紙,想一點,寫一點,走到哪里,寫到哪里。經(jīng)過長時期的努力,他終于寫成了充滿著批判精神、閃耀著唯物主義光輝的《論衡》。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2】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孫敬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fā)困,孫敬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fā),一頭拴在房梁上。
戰(zhàn)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yè),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孫敬總愛打盹。于是,孫敬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3】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諸暨人。他小的時候,家里很窮,父親讓他去給財主家放牛,賺幾文錢來補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學。他每次牧牛從鄉(xiāng)學門前經(jīng)過,聽到里面瑯瑯的讀書聲,便停下來了,把牛拴在樹上,在門外聚精會神地聽個不止。有一次,他在鄉(xiāng)學門外聽課,一直聽到天黑,竟把牛給跑掉了。父親聽說丟了財主家的牛,又怕又氣,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過學堂時,依然像以前一樣專心地聽老師講課。
有一天,王冕的母親對他父親說:“王冕這個孩子既然如此癡呆,索性任他去吧!”父親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從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廟中,白天替廟里做些雜事,賴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個人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借著佛像前面的長明燈光讀書。由于王冕專心一意地刻苦學習,學問長進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4】
孟子是戰(zhàn)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后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5】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
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6】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
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里流淚,嘴里“唏唏”,頓時,周身發(fā)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書攻讀。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7】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
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p>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8】
曾國藩是中國歷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可是,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
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復朗讀了多少遍,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曾先生是一個平凡的人,卻依靠自己的勤奮成為歷的偉人。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9】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zhàn)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
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后,凡公余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jīng)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jīng)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后,張曜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后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
張曜在山東任上,筑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后皇帝謚他為“勤果”。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0】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
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1】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
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wěn)。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后,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2】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
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后,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jié)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注解,補充參考資料,那么,書又會愈讀愈厚。
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3】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知名學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教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教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p>
當宋濂到達教師家里時,教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4】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fā)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jié),蘇洵從早晨起來就扎在書房里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fā)現(xiàn)粽子已經(jīng)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名人刻苦讀書的事跡【篇15】
愛迪生,是一個世界聞名的發(fā)明大王。終其一生,發(fā)明的東西有白熾電燈、留聲機、活動電影、自動電報機、速寫機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種,__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項發(fā)明〔當然,這里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勞)。一八八二年,是他發(fā)明最盛之年,__均每三天就發(fā)明一種東西。人們不禁要問:這位發(fā)明大王,是怎樣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剛上小學時,他的老師很討厭他,因為愛迪生不象別的孩子那樣乖乖地聽話,而是愛提一些怪問題難老師。有一天,老師被他惹火了,找到愛迪生的媽媽說,你的小孩真怪、老問我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這么一來,搞得課堂教學難以進行,如果再傳染上別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辦法吧。
愛迪生的媽媽是理解孩子的。她將孩子領回家來,親自授課。就這樣,愛迪生通過刻苦自學,掌握了比在學校讀書的孩子還要多的知識。
為了謀生,也為了掙點錢做實驗,愛迪生開始賣報。早上六點出發(fā),晚上九時半回家。稍有空暇,他就鉆圖書館,看書,想問題。這個圖書館座落在底特律,是愛迪生乘火車賣報的終點站。
一天,愛迪生在專心致志地看書,有位紳士向他走來:“我時常在這里遇到先生,請問您讀了多少書了?”“唔,我已經(jīng)讀了十五英尺高的書了。”愛迪生看了看這位很有點古怪的紳士,認真地回答道?!肮保澥看笮ζ饋?,有點使愛迪生感到驚異。過了一會兒,那紳士又認真起來:“噢,十五英尺,值得佩服,請問你讀書時,有個什么確定的目的嗎?據(jù)我觀察所見,你以往讀的書與今天讀的書,性質就不一樣,你是不是隨便亂讀的呢?”
小愛迪生忽閃著明亮的眼睛。“不!我是按照次序讀的,我下了決心,要讀完這個圖書館里的所有的藏書。”講完這番信心十足的話,愛迪生直盯著那紳士,盼望著他做出一句評判性--不,表彰性的話。不料,那紳士卻說:“啊!你要讀完這圖書館所有的書,情神可嘉!但你這種讀法是會浪費精力的。經(jīng)濟實效的讀書方法是,先應有一定的目的,之后再去選書讀。從今以后,你要定一個方針、計劃呀,有了方針、計劃,就可以循序漸進了!”
一番話,猶如一道陽光透過心扉,射入了愛迪生求知欲強盛的心田。他牢牢地記住了那位紳士的指點,開始更加自覺、更加有計劃地讀書學習了。
在研制改進打字機的一個部件的時候,他就將有關打字機的書全部借來,系統(tǒng)閱讀,并且很快解決了問題。在發(fā)明電燈的日子里,他常常鉆進圖書館,將各種雜志書報上的有關文章閱讀一遍,而后根據(jù)需要摘抄一些段落。有人統(tǒng)計說,為了研究發(fā)明電燈,愛迪生在圖書館使用的筆記本達二百本,共計四萬多頁。這種帶著一定目的,有計劃積累知識的學習、讀書方法,給愛迪生帶來莫大的好處。
要說“讀書的妙訣”,這也應該算作重要的一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