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
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大家了解嗎?王淦昌事跡大家想知道哪些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2025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qū)Υ蠹业男枰獛砹λ芗暗挠行椭?/p>
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精選篇1)
192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學習,1933年獲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1949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61年開始,他參與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制工作,指導了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領(lǐng)導并具體組織了中國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試驗。1964年,他獨立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xiàn)核聚變的設想,成為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84年,他又領(lǐng)導開辟氟化氪準分子激光慣性約束聚變研究新領(lǐng)域。
他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精選篇2)
王淦昌心里十分清楚,是時候回國了。他二話沒說,于1960年12月24日悄然回國。1961年4月3日,王淦昌接到時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簡稱二機部)部長劉杰約見的通知。到了劉杰辦公室,對方開門見山地向王淦昌傳達了黨中央關(guān)于研制核武器的決定,并請他參加領(lǐng)導原子彈的研制工作。
王淦昌深知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他鏗鏘有力地回答:“我愿以身許國!”第二天他就到二機部九局去報到了。王淦昌清楚研制原子彈需要高度保密,他脫口而出就叫“王京”,“王”是祖宗給的姓,“京”是北京的京,代表祖國。從此,王淦昌的名字在國際物理學界悄然消失,而在我國核武器研制隊伍中,有了一位叫王京的領(lǐng)導者和學術(shù)帶頭人。
有人曾為之遺憾,認為王淦昌如果繼續(xù)在原來的科研領(lǐng)域工作,極有可能叩開諾貝爾獎的大門。然而,在王淦昌自己看來,與諾貝爾獎相比,祖國更為重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他說:“能為國家興旺出點力是光榮的,大家會歡迎,否則就受人唾棄。岳飛和秦檜就是例證,我從小就想做岳飛那樣的人?!?/p>
研制原子彈是國家最高機密工作之一,全體工作人員要長期隱姓埋名,上不能告訴父母,下不能告訴妻兒,需要斷絕一切海外關(guān)系。王淦昌的兒子曾說,如果有人問他:“你的爸爸在哪里?”他就像母親教的那樣回答:“我的爸爸在一個信箱里。”
從1961年至1978年,王淦昌隱姓埋名長達17年。
這17年,他的足跡從燕山山脈到青海高原,從大漠戈壁到深山峽谷。在燕山腳下,他領(lǐng)導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奏響了中國核武器事業(yè)爆轟實驗的第一樂章;在青海高原,他和一大批杰出科學家完成了中國原子彈“從0到1”的突破;在大漠戈壁,他見證了中華民族挺直腰桿的驚天一響;在深山峽谷,他念念不忘“閃光一號”。
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精選篇3)
王淦昌院士,(1907年——1998年),籍貫江蘇常熟。他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研制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領(lǐng)導建立了云南落雪山宇宙線實驗站,使我國的宇宙線研究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八六三計劃”的倡議者之一,獲得198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項,獲得1985年度國家科學進步技術(shù)特等獎兩項。
1999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王淦昌院士語錄:
1.我們不能用錢從國外買一個現(xiàn)代化回來,我們必須靠自己艱苦奮斗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
拓展:當時中國沒有自己的導航系統(tǒng),1993年,美國曾關(guān)閉GPS,致使中國的銀河號船被困公海三十多天?,F(xiàn)在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tǒng)已經(jīng)完善,再也不會被別人掐脖子,所以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2.腦子里應該多存放幾個問題,一個問題想不通就去想另外一個,有機會就去請教別人,這樣才能獲得最快的進步。
3.科學家本身的秉性是他們超越物質(zhì)條件之外的理性之光和對科學執(zhí)著的熱愛之火,這些往往更為重要。
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精選篇4)
為中國物理學界奉獻了一生的王淦昌教授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
1907年5月28日,江蘇常熟縣的老中醫(yī)王以仁終于迎來了自己兒子的降生,對于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老父親為他取名“王淦昌”。
王淦昌幼年時期的身體并不好,不過好在父親是一名中醫(yī),親自為他調(diào)理。
但很快在王淦昌未滿四歲的時候,意外就發(fā)生了!
王淦昌的父親王以仁因病去世了,年幼的王淦昌從此就喪失了父愛。
王淦昌父親的去世對這個家庭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讓王淦昌的母親和他的兩個哥哥不得不提前承擔起支撐這個家的重任。
王淦昌的母親是一位讀過私塾的、有文化的女子,非常明白想要有出頭的機會讀書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在王淦昌四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將他送到了私塾學習。
兩年后在聽說家附近開了一家洋學堂,也就是沙溪小學,王淦昌的母親就送王淦昌前往沙溪小學學習,此時的王淦昌在私塾已經(jīng)學習了兩年。
在母親、兩位哥哥與外婆的照料下,幼年的王淦昌并沒有因為父親而受到太多的影響,只是不知道什么是父愛。
嶄露頭角的數(shù)學天才、與熱血的愛國少年!
上了小學的王淦昌很快顯露了他在數(shù)學方面的天賦,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王淦昌可以說是手拿把掐,當時學習的東西根本無法難倒他。
在學業(yè)上,王淦昌對于困難的數(shù)學題目十分喜愛,在閑暇的時間里,王淦昌經(jīng)常以解開困難的數(shù)學題為樂。
王淦昌兩彈一星功勛事跡范文(精選篇5)
清華畢業(yè)后,王淦昌考取了公費留學生,23歲的他遠赴德國柏林,投身于科學巨星麥特納門下。在一次實驗報告中,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博士探測到的伽馬射線可能根本不是伽馬射線,而是一種新的粒子。然而他的提議遭到了導師的否定。
兩年后,英國人查德威克采用了王淦昌的方法,真的探測到了那種粒子,被稱為中子,也為人類打開了原子彈的大門,查德威克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由于導師的失誤,王淦昌錯過了諾貝爾獎,也讓我們錯失了崛起的機會。
1934年,王淦昌在柏林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國。德國科學家們紛紛勸他說中國科研條件差,沒必要回去,但王淦昌卻堅定地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要回去為祖國效力。”
戰(zhàn)爭期間,他捐出全部家當支持抗戰(zhàn),還為世界物理學界指明一條發(fā)現(xiàn)中微子的道路。這個方法后來被稱為王阿倫方法,奠定了中微子存在的公開基礎。后來,美國科學家萊因斯在一座核反應堆中第一次捕捉到了中微子,并在1995年拿到了諾貝爾獎。作為中微子驗證方法的創(chuàng)始人,王淦昌只能再次與諾獎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