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
2022年,有12位教師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他們是教師群體的代表,高舉著理想的明燈,照亮你我,更照亮民族的未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5篇,以供大家參考!
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篇1
35年如一日,她傾情守護特教園地,扶助千千萬萬特殊兒童成長,譜寫出一曲又一曲愛之歌。
她勇做特殊教育拓荒牛和排頭兵,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殊教育領域里的許多第一。早在20年前,她就在全國率先探索招收腦癱孩子集中入學;她歷時10年探索的《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的實證研究》課題,捧回了全國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她承接全國首家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開啟了對特殊孩子科學精準全納評估的全新研究。
她還試水“國際教育”,接收外籍殘障兒童求學,登上《比利時日報》頭版頭條;指導的青年教師連續(xù)五屆榮獲“上海市中青年教師課堂評優(yōu)”一等獎。2018年獲得了“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后,為了幫扶和獎勵更多的特殊兒童,她更出資10萬元發(fā)起設立了特殊教育關愛基金,為特殊兒童實現夢想而助力。
她就是中共黨員,正高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美琴。
特殊教育學?!皳癫睢笔刈o——這就是特殊教育的特殊之處。選擇了“守護”特殊兒童的使命,周美琴一做就是35年。
“我弟弟也曾是特殊兒童,弟弟的成長,母親的不易,家庭的艱難,我從小看在眼里。因此,1987年我從上海浦明師范學校畢業(yè),聾啞輔讀學校希望我加盟時,我心動了。我母親也告訴我:這個工作你一定要接受。好好培養(yǎng)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去減輕這些家長的壓力,為這些家庭和孩子造?!闭沁@份初心,讓她無論走多遠,碰到多少挫折與困難,都始終甘之如飴。
走進輔讀學校的那一刻,周美琴開始每天面對神色呆板、行動笨拙,反應遲鈍、生活自理困難、大小便失禁甚至行為失控的孩子。一名患自閉癥并伴有精神障礙的學生,時不時怪叫、四處藏匿、趁人不備逃出校門,還會把大便抹在手上吃進嘴里。周美琴時刻注意著他、陪伴著他,實行一對一的幫教。為了拉近距離,周美琴讓他坐在自己的腿上給他講故事,可冷不防孩子卻一記重重耳光打在她臉上。
生平第一次被人扇耳光,年輕的周美琴頓時眼眶模糊。但一想到這是自己的學生、是一種非常態(tài)反應時,她強忍著痛和淚、壓下委屈,繼續(xù)與孩子溝通。此后,周老師對他的關心更多,不僅變換著方法與他交流,還時常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幫助他成長。漸漸地,孩子與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樂于聽她的話、有了可喜的進步。當孩子因哮喘發(fā)作送進醫(yī)院搶救,在昏迷中還呼喚著“周媽媽,快來看我”……
曾被智障孩子推倒甚至動手打過、曾為了幫聾啞孩子排節(jié)目累倒過、曾因細致關愛孩子而被稱為“周媽媽”過……作為一名特教老師,她在孩子們身上付出太多太多;但作為一個母親,她欠女兒的太多太多。那時,時常半夜一身疲憊才回到家,望著年幼的女兒在睡夢中還緊緊抱著她的衣服時,她不禁熱淚盈眶。她欣慰的是,女兒慢慢長大懂事、理解了媽媽的使命,也成為特教志愿者,助她守護。2018年9月,周美琴獲得了“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后,為了她終身的教育追求,為了幫扶和獎勵更多的特殊兒童,全家支持她個人出資10萬元發(fā)起設立了特殊教育關愛基金,為特殊兒童實現夢想而助力。
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篇2
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涵蓋了高教、職教、中小學、幼教、特教等各級各類教育,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入選。
楊士莪院士扎根水聲學科教育72年,上世紀50年代從蘇聯學成回國后,創(chuàng)建了中國首個理工結合、覆蓋全面的水聲專業(yè),參與培養(yǎng)了中國首批水聲專業(yè)骨干和青年教師隊伍,開創(chuàng)了中國水聲教育的新格局。作為中國水聲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術決策者,他帶領團隊開展水聲定位系統(tǒng)研制,為“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定位系統(tǒng)研制等重大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將課程建設與思政建設緊密結合,把水聲學作為滿足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戰(zhàn)場,帶領學生加強基礎研究,全力攻堅關鍵技術,為中國水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榮譽。
據介紹,自2010年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單位每年推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從2020年起,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宣傳表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進一步提升優(yōu)秀教師宣傳表彰的力度。
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篇3
在杰出教學獎頒獎詞中,孫正聿的教育理念一目了然——有理講理。然而,有誰知道,為了 “有”和 “講”這兩個字,他行走在怎樣一條無比艱辛、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道路上。
一間30幾平的小屋子,全家人擠在一起,小孩子們住在這頭兒,夫人住在那頭兒,孫正聿就在中間的小過道里擠出一小塊地方,埋首苦讀,筆耕不輟。他把“哲學的目光”聚焦于對“真善美”的求索,進而實現對崇高的尋求。
1995年,一本集聚思想、知識、語言“教養(yǎng)”的書就在這間還不具備“現代性”的“簡陋”的小屋里誕生了。寫《現代教養(yǎng)》的三個月,孫正聿每天都要抽上兩包煙。
這個場景不禁讓人想到馬克思在非常集中思考的時候,經常用腳在地上來回磨擦。年長日久,他座位下的水泥地,竟磨出了兩條明顯的腳印。
馬克思是孫正聿最崇拜的人。
從中學時代他就開始閱讀《回憶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傳》《馬克思恩格斯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他希望自己能像馬克思那樣,“為全人類而工作”。
“想到一個問題,因為要睡覺就不想了嗎?寫一篇文章,因為要放暑假,你就不寫了嗎?” 孫正聿說,做學問,就要“沒日沒夜”。他拿起一本好書,想到一個問題,撰寫一篇文章,從來不會因為是“節(jié)日”或“假日”而擱淺。
讀書讓寂寞的星空會說話。他閱讀天地萬物,閱讀宇宙境界,不知疲倦、廢寢忘食,已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孫正聿60歲生日時,他的夫人李璐瑋當著大家講了一段話,沒有過多贊譽,其中有一句 “正聿這么多年太勤勉了”給在場的學生留下很深印象。要知道,李璐瑋是一個教養(yǎng)極高、為人極其低調的人,她從來不多說話,在那次之后就再也沒聽過她在公眾場合講過話。
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篇4
駐守三尺講臺,浸潤學子心田,源于康紹忠對教育事業(yè)的愛。他嚴于律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比起教授學生知識,他更注重方法的指導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他以嚴謹再嚴謹的態(tài)度對待學風,對學生的每一篇論文稿件都會逐字逐句耐心修改。學生時常感嘆,“康老師改我們的一篇論文要比他自己寫一篇更費神”。他悉心指導,因材施教,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品質都得以充分展現。
多年來,康紹忠一直值守在教學一線。為增強課程育人實效,激發(fā)同學們對水利類專業(yè)的興趣,他積極參與本科教學改革,傾心打造出本科核心素質課《中國水問題與科學應對》,帶領包括長江學者、杰青獲得者、國家獎獲得者等在內的名師教學團隊集體備課、反復論證,精雕細琢。他目前擔任中國農業(yè)大學水利181班班主任,多次帶領班級組織各類交流活動,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對學生要求嚴格,在生活上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循循善誘,深受同學們的擁戴。
他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引導與鼓勵?!拔矣∠笞钌畹?,是康紹忠院士一直強調農業(yè)科技工作者要有扎根農村、服務農業(yè)、心系農民的擔當和志向。這樣的‘三農情懷’深深吸引和鼓舞我們這些青年學者,立志像他一樣為西北農村和農民做作出實際貢獻,為山林水田湖草的系統(tǒng)治理,為貧困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振興作出貢獻?!笨到B忠,這位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不斷澆灌出綠色希望的農業(yè)水土工程學家,一路走來,感恩土地,感念農民,感激國家。他將引領著我國農業(yè)水土工程界的青年工作者,在科技強農強國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不斷前行!
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優(yōu)秀事跡篇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李粉霞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創(chuàng)新,團隊才有進步的靈魂;只有創(chuàng)新,團隊才有不竭的動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關門辦學、故步自封、停步不前,只有死路一條。
于是,李粉霞率先尋求校企合作之路,與蘇州勤美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連續(xù)九年開展“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現了“校企雙主體”“過程四共同”(即共同制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共同組織實施培養(yǎng)過程、共同進行質量監(jiān)控、共同安排就業(yè)) “效果五共贏”(學校、企業(yè)、教師、學生、家長);率先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提煉并歸納大賽賽項、企業(yè)生產項目,開發(fā)賽訓融合課程;推行“三融合”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建設實境化、企業(yè)化、生產化的校內實訓工廠,推行現場教學與虛擬仿真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知識教學與能力培育相結合的“三結合”教學模式;率先開展“社團傳、導師幫、師傅帶、大賽練”的傳、幫、帶、練四級培優(yōu)工程,更好地實現了“技能為本,立德樹人”的價值目標;率先為本科院校、贊比亞等海外學員開展師資培訓,承擔國培項目;率先成立數控技能大師工作室,淮海集團副總工程師“老匠人”李勇懷、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韓利萍等11位技術精英成為駐校大師,共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實施技術改造;率先在全省開展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專業(yè),申報獲批教育部工業(yè)機器人技術應用人才培養(yǎng)中心,并掛牌成為ABB工業(yè)機器人技能認證中心,確立了全省領先地位。
沒有經驗,李粉霞就摸著石頭過河。這些舉措培養(yǎng)出數控人身上的一股“闖”勁兒,他們“闖”出了成果、“闖”出了天地。在李粉霞的帶領下,團隊成員積極申報課題,獲批各類項目百余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廳級50余項;與淮海集團技術人員合作對其九軸五聯動車銑復合機床進行了后處理開發(fā),為企業(yè)每年創(chuàng)益60萬;為長治凱諾機械廠進行了鉆井設備的逆向設計與多軸加工,為企業(yè)節(jié)省維修基金10萬元;為長治中天汽車半軸有限公司汽車半軸鉆模進行開發(fā)設計,被公司聘請為技術指導;為繁盛煤機進行龍門式等離子自動堆焊機等10臺設備的數控化改造,產品已對外銷售200余臺套,為企業(yè)獲益近4000余萬元,受到企業(yè)廣泛贊譽。李粉霞還組建了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歷年的校園科技文化節(jié)中,數控學子的科技作品被學院列入收藏。
正是李粉霞身體中的這份不安分,才使她和她的團隊擁有了不竭的動力,取得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國職業(yè)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山西省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山西省育人杯先進集體”“山西省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