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提升你的寫作水平,同時讓你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怎樣寫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這里提供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篇1
今日我觀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名為《放牛班的春天》。其中不一樣的教師克來蒙馬修帶給了我深深得震撼。
克來蒙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當時所處的年代,他不能發(fā)揮自我的才華,只好去當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教師??墒?,他的日子并不好過,那里的學生調(diào)皮搗蛋,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聰明的克來蒙馬修并沒有像校長、其他教師那樣利用懲罰來管理學生。因為他深深明白,這樣是不行的。于是,他用音樂來管理班上的學生,令班上的學生全都回心轉意,露出了自我的本來善良的面貌……
看完了影片,我也情不自禁地被這位教師的行動折服,心中暗想:“因為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并不使用懲罰和獎勵,而是利用音樂去鼓勵學生自我做好一切。所以自然是事半功倍。怪不得他的學生們在他臨走時都很懷念他?!本瓦@樣,這位教師用音樂的力量,讓這些“壞孩子”都變成了聽話優(yōu)秀的孩子們。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這樣一位好教師,真是這群孩子的幸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教師。我們班敬愛的孔教師就是這樣一位好教師,她只需要一個眼神,或者輕輕一拍,就能夠讓某個不專心聽講的同學立刻服服帖帖,專心聽課。這是因為孔教師對我們十分溫柔,她平時都是笑容滿面,對每一位學生都十分關心。
且說前一段時間,我們班正在上語文課。突然,班上的一位學生摸著腦袋,樣貌顯得很痛苦,這些細小的舉動被孔教師發(fā)現(xiàn)了??捉處熂奔泵γs過來關切地問道:“你怎樣了?”那位同學摸著腦袋說:“我好熱啊?!?/p>
孔教師立馬摸了摸這名學生的頭,當即斷定這位同學發(fā)燒了,于是趕緊帶到辦公室讓他喝熱水,還立刻打電話給同學的家長,讓同學趕緊回去看病。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孔教師用她的關心換取了我們每名學生的信任和敬佩??捉處煆囊荒昙壘烷_始教我們,今年我們都成為六年級的學生了,我們就像花草一樣在孔教師這位溫柔的園丁手下茁壯成長。
我們的孔教師就像影片中的克萊蒙馬修一樣,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好教師,他們用心付出成就了我們的茁壯成長。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篇2
和很多動人的故事一樣,《放牛班的春天》是樸素而真誠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學校,里面收納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問題學生”,里面的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被家長放棄了。音樂老師馬修給孩子們組建一個合唱團,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靈,最終改變了孩子們和他自己的命運。我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也被故事的情節(jié)所觸動,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師。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與其說是馬修用音樂洗滌了孩子們的心靈,還不如說他是用愛沖刷了孩子心靈上的蒙塵。對于這些被拋棄的孩子,他們敏感脆弱。但愛是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是他們這個年紀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少了愛,那可能會是徒勞,沒有愛你就改變不了他們。馬修老師永愛改變了他們一個一個靈魂,他們中有的成為了偉大的指揮家,有的成為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這部電影感慨道,“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笔前?,默默無聞的老師到最后可能就泯沒于普通人當中。我記得劉佩慈在《鄉(xiāng)村教師》中寫道:“他一生中積累的那些知識,雖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發(fā)光的小珠子毫無保留地落在地上,發(fā)出一陣悅耳的叮當聲,娃們像見到過年的糖果一樣搶那些小珠子,搶得摞成一堆……這幻想讓他有種幸福的感覺?!?/p>
老師是偉大的職業(yè),不求功名利祿,教書育人,看著這些小苗不斷成長,心里肯定會有別樣的感覺。幼苗們奮力發(fā)芽,終將都會張開花瓣,我在耳邊好像也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篇3
法國某個小鎮(zhèn),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一群頑皮的、等待著救贖的孩子,一個失落的音樂家,故事就這么展開了。這部片子,作為老師們來看,就是闡述了一個教育理念的影片——犯錯導致懲罰,懲罰再次導致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
看著影片,我腦海中回響著的是陶行知的那句話“愛滿天下”。 即教育的核心是愛學生。 有位教育家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p>
這些話精辟地論述了師愛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人公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這些孩子,對學校的殘忍制度深惡痛絕,在他愛心執(zhí)著下,用音樂引導孩子,讓他們心靈得到凈化,對今后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能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既是一種艱辛的勞動,又是教師素質(zhì)的最好體現(xiàn)。
聯(lián)系到自身的教學工作上,對于如何更好地體現(xiàn)這種愛,進行了一下幾點思考。
一、尊重學生 師愛是廣博的,對待優(yōu)生,教師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以發(fā)揮他們的特長,促進其能力的發(fā)展。
對于后進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表揚和鼓勵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自棄心理。對于孩子天真的行為,您可能不屑一顧,可能會不耐煩,甚至呵斥一句“你懂什么”!馬修卻告訴我們“不可輕視孩子的情感”。學生犯了錯,您是像片中的校長那般猛烈斥責,還是嚴厲懲罰,抑或“邀請家長”呢?馬修的行為卻告訴我們,成長中的孩子敏感而脆弱,一個厭惡的眼神,一句隨口的批評,甚至一個“無可救藥”的姿勢,都會刺傷他們的身心。
它讓我們深刻地體味著兩個字的份量,那就是“尊重”! 二、了解關心學生 深入了解和熱情關心學生,是師愛的表現(xiàn)。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多抽時間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把握他們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能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基礎。
從而能順利地對學生開展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我們一年級的學生,每次帶他們?nèi)リ柟怏w育運動,他們都興奮萬分,完全不是上語文課的拘謹樣子。
借這個體育活動課,我想跟學生拉近距離,所以帶著他們做游戲,開展安全健康的踢毽、跳繩比賽,并從中觀察他們:哪些孩子比較活潑,哪些孩子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哪些孩子樂于參加集體活動?? “育人要知心”,教師要利用一切時機深入學生之中,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
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意時,他們就會愉快地把信息反饋給教師,從而激起師生間的心理共鳴,此時,學生對教師不是敬而遠之,而是親而近之,把教師視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與其心心相印,憂樂與共,相融無間。實踐證明,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從了解學生著手。 的確,師愛是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你產(chǎn)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因此說,師愛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篇4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xiāng),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可以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老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后,馬修并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當莫康志因為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后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天放學后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里練習唱歌,馬修發(fā)現(xiàn)后并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灶”……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為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最后,雖然馬修被迫辭職,但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lián)合起來,告發(fā)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qū)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為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fā)現(xiàn)出孩子們與眾不同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積極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斗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知道,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篇5
“放牛班的春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代課教師馬修。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群被人們認定為“無藥可救”的孩子在代課教師馬修的教導下,學會了互相幫忙,尊重師長并組建了合唱隊的故事。
馬修教師與其它教師和院長不一樣。他不會對學生失去信心,他在學生犯錯時,不會去體罰他們,他會靜下心來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
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既是可憐的。因為沒有什么人愛他們,他們還這么小,就被許多教師放棄了培養(yǎng);可是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以為好教師——馬修教師。馬修沒有放棄他們,他永遠對他們抱有信心和耐心,馬修教師發(fā)掘了孩子們歌唱的潛力,還組建了歌唱隊,雖然有重重的困難,可是馬修教師從沒想過放棄,也正是這份執(zhí)著,才會成就皮矣爾。
馬修教師對孩子們充滿了期望,這份期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我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想未來當那些孩子們長大以后,他們必須會十分感激馬修教師,是馬修教師幫忙他們成就了他們的明天!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后感篇6
初次觀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二00四年,也是這部電影剛剛上映的時候。今年酷暑的一天,我百無聊賴,于是,打開電腦重溫了這部十多年前的老電影。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故鄉(xiāng)料理母親后事而遇到老同學貝比諾,貝比諾送給他一本孩提時代的日記本,由這本日記他想到了曾經(jīng)的音樂老師克萊蒙馬修以及與之有關的童年故事。
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人們的物質(zhì)條件比較落后,那是一座類似于收容所或者感化院形式的學校,馬修則是剛進學校的代課老師(這使我想到了自己當年剛開始代課時的樣子,滿腔熱情卻缺乏教學經(jīng)驗),剛到那里他并沒有受人尊敬,他親眼目睹了學校管理階層以粗暴與武力對待戰(zhàn)亂之后的孩子們,面無表情、冷酷嚴肅的校長;對學生大聲咆哮,動不動就拳打腳踢的簫老師;對剛上任的馬修持輕蔑態(tài)度的朗老師以及猶如洪水猛獸般的學生們,所有的人都給他制造了層出不窮的惡作劇,還給學校蒙上了瘋人院般的陰影。但是,看似憨厚老實的馬修老師卻是沉靜鎮(zhèn)定的,他決定用音樂打開學生的心門,執(zhí)著而堅毅。其實,放牛班的春天與放牛根本沒有關系,而是一群像牛一樣瘋狂有沖勁有叛逆性的孩子的人生軌跡轉變在自己生命的春天里,代表著那群孩子心靈的希望與重生。而馬修老師就是那位循循善誘的放牛人,用實際行動與無私的愛拯救了一群無可救藥的學生。雖然最終他被校方解雇,但他在影片中的高大上的表現(xiàn),為我開辟了一條教育捷徑。
馬修老師是善良的,因為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提出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體罰學生;
第二、讓他自己來處理犯錯的學生;
第三、不能透露犯事學生的姓名。
假如這三項條件擺在我的面前,也許我不一定能做到,有可能大部分老師也不能做到。當學生犯了錯,打架、罵人或者在班里無端生事,作為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可能會采取三部進行曲:
一、了解事情來龍去脈,不單單問犯錯的學生,還會詢問班上同學,直到水落石出為止;
二、事情明朗后通知家長了解或溝通;
三、針對該生所犯事件在班里進行通報,以絕后患。
如果攤上后果嚴重的事件,還會上報校領導,由領導進一步教育。到頭來,涉事學生只會像風箱里的老鼠那樣兩頭受氣,在學校被批評不說,回家后還有可能遭到家長毒打,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而馬修老師卻不是這樣的:學生皮埃爾是個頑劣分子,生長在單親家庭,馬修出現(xiàn)之前,皮埃爾是班里的帶頭大王,每次犯錯都會被校長關禁閉,即使馬修接手班級后還是不例外。但是例外終究還是出現(xiàn)了的,皮埃爾的單身母親平時工作繁忙,也有一說是皮埃爾的母親不務正業(yè),所以皮埃爾異常叛逆,她很少擠出時間來看兒子,在皮埃爾關禁閉那天,卻正好來了,馬修非但沒有把皮埃爾在校的種種劣跡抖落出來,更沒有將皮埃爾被關禁閉的事情告訴他母親,因為他不想令皮埃爾的母親傷心與失望,更堅信皮埃爾會學好的。最終,馬修成功了,不但用音樂解救了逆變中的孩子,還培養(yǎng)出了一個世界著名音樂家,也就是影片中的主角皮埃爾。
馬修老師是冷靜的,不意氣用事,學生在他背后大聲嚷嚷禿頭、編成各種各樣的歌嘲諷他,而他沒有沿著原來老師的老路走,揪耳朵、暴打或者關禁閉,而是一步一步引導直至扒出問題的根底,再不失時機的進行管教。這種機智的手段不管在哪個時代、對哪種學生、解決怎樣的問題,都是值得老師借鑒與運用的。
馬修老師也是有愛心的,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活靈活現(xiàn)的,整個班級的學生沒有哪兩個性格是相同的。最可憐的就是貝比諾,一個二戰(zhàn)后的孤兒。因為孩子的天真,所以他始終認為父親會在星期六接他回家,每個星期六他都會駐足校門口等待,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重復了好久好久,他成了一個沉默孤僻的小孩,馬修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他的命運。貝比諾是班里最小的學生,也因此而受到蠻橫同學的欺負,吃飯時常常遭受旁邊同學的訛詐,所以他只能有一頓沒一頓的無奈地餓著,幸好馬修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解決了貝比諾的吃飯問題。貝比諾性格孤僻內(nèi)向,不會唱歌,每次合唱練習時,馬修會把他帶在身邊,利用教學中的空余時間單獨輔導貝比諾。因為馬修的同情與關愛,小貝比諾才慢慢走出失去雙親的陰影。所以馬修老師離開時貝比諾義無反顧地跟著他,因為他知道只有馬修老師才能給予他父親般的關懷與教育。
不可否認,任何時代的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那個時代的馬修老師更是偉大的,即便這個角色是導演虛構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們的教學中需要馬修那樣的的仁愛與寬容,五六十年前的法國能有人做到,我們的周圍肯定也會有更多人付諸實際。